企業利潤大,沒有進項發票抵稅,該怎麼辦呢?

手機用戶93763640010


富蘭克林曾說:世界上只有兩件事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稅收和死亡。

針對樓主的問題,可以做節稅省稅方案,簡單來說就是通過稅收窪地註冊一家個人獨資企業,我們可以幫企業申請到稅收優惠政策拿到10%核定徵收優惠(90%當做成本而且無需發票,只有10%的部分需要納稅),並且這家個人獨資企業沒有企業所得稅,沒有股東分紅個稅,只需要繳納個人經營所得稅就可以了只有0.5%最高3.5%!母公司以合作款的形式打一筆款給和人獨資企業,這家個人獨資企業還可以開3%的增值稅發票給到母公司做成本抵扣,在個人獨資企業裡的這部分錢只需繳納很低的稅就可以轉出來了,可以用於無票成本的支出或者直接就是利潤率了。


在這裡給大家普及一下稅務籌劃的基礎知識:

逃稅,tax evasion 在任何國家都被定義為有意識的主觀違法行為。納稅人有意逃避納稅責任,並有意識地主觀避免納稅。在中國國內無論按照《個人所得稅法》,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都將可能面臨逃避繳納稅款罪,從而面臨刑事處罰。

避稅,tax avoidance 即使在歐美髮達國家,避稅也是較有爭議的稅收籌劃行為,它是指納稅人利用稅法的立法空間或灰色地帶,使用稅務籌劃技巧繞過法律規定的明確條款,從而利用爭議空間做的稅收籌劃行為。

節稅,tax saving 近年來在國際稅法體系中越來越頻繁被提及的詞彙。所謂節稅,就是面對愈加透明的稅收徵管環境,避免反避稅調查的稅務籌劃方式,同時不以利用稅法灰色地帶籌劃獲取額外的稅收利益,屬合法籌劃,因此越來越被納稅人和立法機關所接受。


1什麼是稅務籌劃

2稅務籌劃的方法和步驟

3稅務籌劃風險及其控制

一、 什麼是納稅籌劃,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來思考一下三個問題:

①納稅人為什麼要進行納稅籌劃?

②究竟什麼是納稅籌劃?

③納稅籌劃應該遵循那些原則?

先看第一個問題,至於納稅人為什麼要進行納稅籌劃,說白了,無非就是想節約一些稅款唄,俗話說,省下的就是賺下的。這個問題並不複雜,但是很重要。

那麼,第二個問題,對於什麼是納稅籌劃的問題,我個人比較認可的說法是:“納稅籌劃是指在納稅行為發生前,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通過對納稅主體的涉稅事項做出安排,最終降低涉稅風險,減少涉稅負擔的活動”。需要強調的有三點:首先,納稅籌劃是一個事前行為,而不是事後補救措施。其次,納稅籌劃是以合法合規為前提的,不搞違法亂紀的事。最後,納稅籌劃的最終目的是避免涉稅風險、降低稅負。

至於第三個問題,納稅籌劃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合法性原則

2)籌劃性原則。事先安排叫籌劃,事後處理可能構成欠稅或逃稅。

3)收益性原則。降低稅負,提升個人收益。

4)可操作性原則

企業的目的是盈利,在經營過程中每個企業都必將有此類風險點,合理避稅是企業始終在挖掘的,如果我們能儘可能的幫助企業合法、合理、合規的節稅省稅,這也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接下來這理結合其他專家的回覆做個總結:

企業稅務籌劃是依據避稅的原理和合法的原則,確實降低企業稅負規劃的總稱。現行法律和稅務政策下,避稅主要通過:選擇適合的稅收減免政策、選擇特定地域或園區的特殊稅收優惠政策以及申請國家的高新技術或者雙軟企業等。

不過目前針對中小型企業可操作性星較好的也就是通過上述三方面的內容,簡要介紹一下企業稅務籌劃的原理和方法,僅供參考和討論,繼而大家共同提高。

一、選擇特定地域或園區的特殊稅收優惠政策

選擇特定的地域和園區,說明這樣的稅收優惠政策不具備普遍性。比如某地區某園區企業所得稅稅率25%(與其他地區一樣),但是地方留存40%的80%返還給園區的納稅人。這樣的優惠力度大,對於特定對象的納稅人非常有利,理論上其他地區的納稅人會轉移到該園區,繼而享受相關優惠政策。

企業所得稅返還金額=應納稅所得額*25%*40%*80%=應納稅所得額*25%*32%

園區企業所得稅實際徵收率=應納稅所得額*25%(1-32%)=應納稅所得額*25%*68%

也就是說,同一個納稅人遷入優惠園區,其應納稅額就打了個近7折!

二、選擇一個或者多個經營主體不同的組織形式

這種操作的原理是,根據一個項目或者相同屬性的多個項目,分解為幾個實際控制的不同經營主體,目的將適合增值稅優惠的業務放特定的主體,適合企業所得稅(亦或者變相為個人所得稅)優惠的另一特定主題,從而達到實際降低綜合稅負的目的。筆者理解這樣的方法和原理,有鑽相關法律和規範的空子的嫌疑。目前還沒有相關法律禁止的條款,今後這樣的政策變化比較大,且不可預知!

現實工作中,有一部分納稅人將利潤轉移到核定徵收的,適宜個人所得稅的經營主體。其自然人股東分紅的20%的個人所得稅,通過這樣的轉移,確實降低了稅負。但是,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對於關聯交易的查處力度,是這種方法的最大風險。

三、選擇適合的稅收減免政策

眾所周知,稅收減免政策是對所有納稅人是公開的!選擇適合的稅收減免政策體現的是稅收籌劃團隊,對稅法綜合運用和熟識能力的考驗。因此,專業能力和熟練運用和選擇,尤為突出!

比如,筆者長期服務中小企業,對於中小企業的稅優政策相對熟悉。2019年來最新的稅優政策,主要有普惠性稅優政策。增值稅的免徵條件有3個,中小企業稅務籌劃時,要往這3個條件靠攏;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條件俗稱533,企業在做納稅籌劃時,除了被動因素還應積極主動從管理上等多方面滿足此條件。主動滿足條件,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確實降低企業實際稅負!

四、不得不說的風險

因中小企業沒有專門的籌劃團隊,在納稅安排上,常以繳納的稅金多寡來考核稅務經辦人的工作能力,這是一個嚴重錯誤的認識。

因中小企業在選擇外部納稅籌劃團隊時,以不上稅或少上稅為唯一的考核指標,造成專業團隊被動迎合客戶需求或者專業團隊不敢接,魚目混珠的團隊渾水摸魚。最終吃虧的依然是中小企業!

現實中的實例:從2018年10月份開始,昆明某企業每月補稅金及滯納金30萬元以上,截止3月31日已經累計補繳稅款及滯納金超過430萬元。魚目混珠式的籌劃,讓多少納稅人賺10年的錢,不到半年時間就全部還回去!

五、綜述

企業以盈利為目的,逐利的屬性長久不變,無可厚非!稅收籌劃必須以合法和安全為前提,把現實的稅金延遲到將來繳納(偷逃稅款補可能實現),害人害己!稅務籌劃方法和手段萬紫千紅,誠信經營,依法納稅的社會責任感,是所有中小企業主的底線!選擇一個或者多個經營主體不同的組織形式三個方面突破,達到合理避稅的目的!


總結下來:所謂合理避稅,是利用現有的稅收優惠政策以及現有的稅法漏洞,進行合理的稅務籌劃,從而減輕稅負(比如,利用關聯企業轉移定價等來減少納稅)。相反,偷稅則是違反法律政策(例如:隱瞞收入,虛報支出、偽造增值稅專用發票等),屬於法律禁止的行為,與合法避稅有本質的區別。

前者並沒有違反國家稅法,不受法律處罰,還受到法律保護;後者則是違反稅收法律的行為,受法律制裁、處罰。

稅籌星通過13年經手幾萬家企業節稅實操,這些避稅方案全都是實戰經驗豐富的財稅老師個人經驗整理而成,十分有利於我們學習!想要節稅省稅避稅方案的留言聯繫我們吧!


稅籌星


首先,利潤大不是跟沒有進項發票有關,是跟成本發票有關。不過沒有進項發票,也可能引起多交增值稅。

1. 一般製造業和商貿企業的利潤率不會是特別高的,因為採購成本放在那裡。如果沒有取得合理的成本發票,那麼有可能會造成利潤大。這個時候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考慮是否可行:

(1) 對供應商的選擇,選取有資質能開發票的供應商。對於想合作但供應商又不願意開票的,可以看看供應商這裡能不能進行稅收的籌劃,一般如果不會增加其成本,又有利於其長期發展的,也許供應商會考慮。

(2) 對供應鏈的改變,延長或者縮短供應鏈。比如,有很多散戶供應商,那麼可以考慮成立一個小規模或者個獨來跟他們對接,這個對接的企業用核定所得稅,同時也可以開出增值稅票給自己的主體企業來抵扣和進成本。再匡算下整體的成本看看可行性。

(3) 對企業規模的改變。目前小微企業是有比較大的稅率優惠的,那麼可以看看企業是否可以適當改變規模以符合小微企業的要求,這樣可以從稅率上獲得一定優惠。

2. 對於輕資產的服務類企業是比較容易出現利潤大這個狀況的。原因就是其他的進項不多,大頭在人力成本。

(1) 社保和所得稅的權衡。對於企業自己的員工而言,發高工資就意味著高社保,很多企業都覺得這塊成本是難以承受的重負。但如果工資低了,利潤就有可能高,那麼就面臨交更多所得稅的問題。還好,今年馬上要降低社保費率了。建議企業合理籌劃職工的工資薪金結構,保障職工福利的同時,也不會面臨利潤過高的問題。

(2) 個稅和所得稅間的權衡。對於一些行業,很多時候都要外聘人員,比如來做個演出、講座、做個諮詢項目等等,這個時候就面臨勞務報酬過高,不願意開票的問題。那麼,其實今年的新的個稅方法在這個問題上是有很大改善的,因為最後按照綜合所得納稅,還有各項扣除,比過去的直接上20%-40%的稅率應該是有下降的。此外,像經常合作的這些人員,有企業的(個獨、合夥等)最好都以企業的名義來跟公司結算,那麼公司就更容易獲得成本發票,對方在稅收上也可能較優。

這裡粗略說了一些,最好的回答肯定是能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才行。

我是財會小童,與您分享我的觀點,歡迎關注,共同進步。



財會小童


企業的利潤大,是不是因為企業經營產品的毛利率比較高?沒有進項發票低稅,也就是說,你購貨的合作伙伴,多數都是自然人或者是小規模納稅人,沒有發票給你提供。

一般納稅人

如果你是一般納稅人,卻沒有進項發票,那麼不僅,企業所得稅,而且增值稅等流轉稅的稅負也會非常高,那麼產品再好,毛利率再高,稅收也會吞噬你絕大多數的利潤。在這種情況下,你必須要改變購貨的合作伙伴,要求他們提供發票,如果他們沒有自己發票,那麼也要求他們稅務機關代開專用發票或者普通發票。如果沒有發票的話,你只有去尋找新的供貨夥伴。


小規模納稅人

如果你是小規模納稅人,這種情況下要看你的徵收模式,如果你是查賬徵收,那麼也和一般納稅人一樣去要求供貨方提供發票,雖然在增值稅方面計算方面對供貨發票沒有什麼特別要求,直接按照銷售收入乘以徵收率進行計稅,但是在企業所得稅方面,還是需要進貨發票來作為成本費用進行稅前扣除的,如果沒有供貨發票,那麼企業所得稅的稅負非常的高,即使享受稅收優惠,稅收也會將你的利潤進行吞食。


如果你的企業所得稅是核定徵收,在這種徵收方式下,你的進貨發票就用處不大了,畢竟增值稅按照徵收率計算,企業所得稅也是按照你的銷售收入乘以應稅所得率得出年應納稅所得額,然後根據國家稅收優惠,去享受小微企業的稅收減免優惠,在整個計算過程中,不需要進項發票作為成本費用扣除。不過隨著稅務局對核定徵收控制的越來越嚴格,企業所得稅的核定徵收將越來越難申請。

企業有一個好的產品,能有比較高的毛利率,肯定對市場前景充滿著希望,所以,為了長久的發展,必須要有健全的會計核算,所以應該從源頭做好會計核算,把進貨發票和費用支出的發票收集齊全,這樣才能在稅收上得到比較真實的核算。

撰文:左刀三爺 積累數十年的財稅實務經驗,加上條理清晰的通俗化講解,為您解疑釋惑!如果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敬請關注,多多點贊,多多轉發,😊


左刀三爺


進項發票抵稅說的是增值稅問題,而利潤大主要關乎企業所得稅,影響增值稅的是銷售額。利潤大不一定說明銷售額就大。

企業利潤大如果是確確實實掙到錢了,交稅是當然的,依然納稅就是最好的辦法。如果企業是利潤虛高,有進項卻無法取得發票,導致稅負增高,企業發展空間就會被壓縮。


一、沒有進項發票,增值稅奇高。

可以抵扣進項稅額的企業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其增值稅稅額=銷項稅額-允許抵扣的進項稅額。

銷項稅額包括開專票收入、開普票收入與不開票收入,根據具體業務適用四擋稅率。進項稅額抵扣必須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且符合抵扣的相應條件。可見想要抵扣就必須取得進項專票。

1、合作方是小規模、個體戶,對方可以到稅務局代開3%的專票,合作方是個人確實無法開具專票,合作方是一般納稅人可以提供相應稅率的專票。

2、實在無法取得專票,儘量取得普票,可以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3、無法取得發票的情況下,企業將損失可抵扣的稅額,因此可要求合作方降低價格,否則只能是本企業自己承擔。如果真如題主所說利潤大,那說明即使沒有進項仍然可賺錢,賺錢的買賣何樂不為呢?

二、企業利潤大,企業所得稅高。

企業利潤大是好事情,交點稅也是應該的,不過能夠享受的稅收優惠還是要享受的。

1、小微企業普惠政策: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對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實際稅率5%;對年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萬元但不超過300萬元的部分,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實際稅率10%。

2、從事規定的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可以免徵、減徵企業所得稅。

3、高新技術企業享受15%優惠稅率。

4、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發票作為最有效的證明但也不是唯一。《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管理辦法》第八條,外部憑證包括但不限於發票、財政票據、完稅憑證、收款憑證、分割單等。

5、企業所得稅核定徵收。核定後應稅所得=收入*應稅所得率,此時就沒有扣除項目了,因此也不再需要扣除憑證。


北辰說財稅


哈哈,樓主有了利潤,還想要省點稅,是“魚和熊掌”都想要呀。

其實前幾天剛有朋友在財務群裡問這個問題,我是直接調侃她:作為一名財務人,問這樣的問題太不專業了,不結合企業實際業務說稅務籌劃就是耍流氓。

樓主的問題有同樣的難點,沒有更詳細的實際業務,還真很難說怎麼辦。

完全不考慮實際業務,唯一能給的解決辦法是:讓營業規模滿足小規模納稅人標準,採用核定徵收,那麼,有沒有進項稅發票,至少增值稅能少交一些。


再說利潤大的事,這是要交所得稅。

如果本就是利潤很高的行業,在儘可能合法取得費用發票後,剩餘的利潤依法納稅,是沒什麼可說的。無非就是想辦法就低的所得稅稅率:

1、讓利潤不要超過最新政策的標準,儘量減按5%的稅率。

2、尋找有稅收優惠政策的地方性政策。


如果是因為虛開發票,沒有采購發票導致的利潤高,這可就需要小心,不要因小失大。


如果是因為採購降價,沒有要對方開採購發票導致的利潤高,這就是一個財務測算平衡的問題,如果對方的降價能填平要交的所得稅,其實公司還是賺的,就不要再想“歪門邪道”,照規矩納稅比較好,而且,最好能保留完整的採購憑證,確保在稅務稽查時,能自證清白。


如果公司的業務特點就是很難拿到採購方的發票,比如從個人手中購買舊貨等,可以考慮將公司申請為核定徵收,省卻發票的事。不過核定徵收也不是那麼好核定的,通常是比較固定的一些行業。


康愉子


這個問題要想得到比較有價值的答案還缺少一部分信息:

1,什麼行業?

2,利潤大到什麼程度?

3,現在的公司是小規模納稅人還是一般納稅人?

4,無法取得成本發票的原因?

5,其他相關情況。

如果這些條件不知道的話,就會用推測的方式進行回答,極有可能回答偏了。

所以建議還是把條件補充的完整一些吧。


亮之見


企業利潤大,一聽就知道這是好事兒啊。每個企業都在追求利潤,當然是利潤越大越好。

但是利潤和應納稅所得額還不是一回事兒。利潤是一個會計概念,是收入-成本-費用的盈餘,會計核算執行的是會計準則,但應納稅所得額是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調整或者調減,根據企業所得稅稅法計算出來的,兩者之間並不是單純的相等的關係。


首先分析下這個題目,題主說利潤大,但是條件是沒有進項發票抵稅,說明利潤是虛高的,本來應該扣除的實際支出的成本,因為沒有發票,卻成為了利潤,還要繳納企業所得稅,想想那個老闆心裡也得窩火。


但是這件事情怪誰呢?國稅總局專門發佈了《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管理辦法》,明確說明了,為了加強稅前扣除憑證管理,規範稅收執法,優化營商環境,發佈了這個管理辦法,並規定,企業發生的實際支出,應取得稅前扣稅憑證,作為企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相關支出的依據。這就是會計核算和稅法的不同之處了,會計核算沒有要求必須是扣稅憑證,只要證明支出就行,但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必須取得扣稅憑證,否則,將會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調整利潤,作為應納稅所得額計算所得稅。



企業做稅收籌劃,應該在稅法要求的範圍之內,尋找自己的利潤最大化,但沒有依法取得扣稅憑證,明顯是沒有按照稅法的要求來做,那麼虛增的利潤所導致的後果,也只能自己承擔了。

題主所描述的企業,盲目追求利潤,而沒有考慮稅收成本,真真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企業在成本和稅收之間,還是要權衡一下的。


簡淨軒語


企業利潤大,沒有進項發票抵稅,該怎麼辦呢?

首先要恭喜你了!因為貴公司的利潤率高,從而利潤大,好事兒吖,為國家多做貢獻!

但是你後面說沒有進項發票抵稅,這就要分開來討論了。

一、公司利潤率高,扣除了相關的成本費用後,依然利潤大,那就說明該企業是個高利潤企業,目前競爭者少,繼續保持,商人都是逐利的,一旦別人發覺其中的竅要,很快就會一擁而上。。。。。。;

二、企業利潤高的原因是很多成本費用發票未及時入賬,這就要考慮原因了。到底是因為收付款的原因導致發票延時還是因為某些原因而無法取得發票。如果只是暫時不能取得發票而過後能夠取得,只要在所得稅彙算清繳前取得問題都不大,因為可以暫估成本費用入賬。如果是因為某些原因而不能取得發票,這也要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稅法允許的某些未達起徵點的交易可以以合乎規定的收據替代;如果交易數額較大,又沒有辦法取得發票,那就沒辦法了,只能老老實實的根據利潤繳納企業所得稅了。

千萬千萬不要為了抵稅而鋌而走險去買什麼發票,現在的金三系統是很強大的,大數據不是說著玩兒的,一旦被查到,那就得不償失了。


天涯隨風嘌


多少不開發票的,材料還得買的。發票成本是稅務局計算方式。實際支出成本要高。看似企業利潤很高,其實不高,特別是中小技術企業,這個現象明顯。


HomyZHAO


買票去…要不就交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