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爺——前溝往事膠州里岔

老天爺——前溝往事膠州里岔

老天爺和玉皇大帝這倆位神仙,到底誰更厲害?這個問題曾經一直困惑著我的童年。

有人說他們是同一個人,我很是懷疑。我對玉皇大帝的印象,主要是來自《西遊記》裡的故事,感覺他只是生活在天宮中的皇帝,成天被一幫神仙圍著,喜歡吃仙桃和人參果,愛好看仙女跳長袖舞,頓頓有“餑餑肉魚”,生活得很幸福,對世間事,只要不惹著他,一般也不過問。老天爺卻不同,印象中,他是一位鬚眉皓然、和藹可親,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扶弱濟貧、懲惡揚善,不食煙火、公平正義,單槍匹馬、高深莫測的頭等神仙,最厲害的是,他能夠穿透人的心思,看透人的活動,對人的一舉一動進行實時洞察和獎懲。最可怕的是,老天爺決不冤枉一個好人,也決不放過一個壞蛋!這些印象,當然是來自一個個的民間故事,來自一位位鄉村長者的口口相傳,更來自鄉村裡一件件因果報應的玄學神話。

老天爺——前溝往事膠州里岔

誰也沒見過老天爺,村裡的大人和老人往往成了老天爺的代言人。看見小孩子做了什麼不入格的事,一句“小心老天爺報應”或“傷天理”便會從天而降,激你一個哆嗦,趕緊在心裡懺悔一下,請求老天爺放過自己一碼。孩子們本是性野,闖進莊稼地裡“鬼仗”(西南鄉土話,指嬉鬧),被隨便一個大人路過撞見,又必引一陣“老天爺在上面瞅著呢”之類恐怖莫測的話上來,瞬間小夥伴們透心地涼,莫名地怕,趕緊禱告著求老天爺饒過……

從鄉村長者那裡得到的信息看,老天爺的管轄範圍可以說是包羅萬象,涉及人和人的關係,人和自然界的關係,倡導的主要是孝老愛親,尊老愛幼;與人為善,嚴於律己;同情弱者,救助貧困;愛護萬物,勤儉持家;心存感恩,普惠眾生等主題。老天爺的報應大體分這麼幾種情況:一些是關於報應的方式的,主要說有雷劈,水淹,疾病,喪親,折壽等;一些是關於報應的時效的,主要說有現報,後報,來生報等。可以說是字字誅心,句句瘮人!小小孩童哪堪如此震懾?

同村的趙培祿大爺,近年曾經寫過一部《況情齋雜談》,裡面講述了一個村裡人遭遇雷擊的事故,被雷劈的人不僅得不到村裡人的同情,反而會引發鄉鄰的種種關於報應的猜測和議論,人們願意相信其一定是做了什麼“傷天理”的事兒的。加之“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東拼西湊,凡人總會被找點“毛病”出來的,於是,一場“正負電荷相撞”的物理現象便被強加了玄學的色彩。這就是老天爺在人們心中的法力。

人心被震懾住了,好在一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便給村民們特別是孩童們以無邊的慰藉。因為先人們講,這句也是老天爺說的。

老天爺講求的孝道,感覺與儒家思想同源。家裡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一定要先請祖先嚐,再請長輩嘗,最後才輪得到小字輩們的。於是,村裡人家,凡是年底要殺豬的,總忘不了要先祭奠一下列祖列宗,還要將爺爺奶奶和姥爺姥姥搬請了來,奉坐在炕頭衝門的主賓處,然後才將熱騰騰的豬棒子骨和白菜豬肉燉粉條大盆大碗地端上桌,兒孫們早就燎好了地瓜乾子釀就的小燒,拿二兩小盅倒上,一家老少,其樂融融地分享起來。鄉親們相信,老天爺對這些定然是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的。所以,人人深信:付出,即是幸福;舍,即是得。

老天爺的影響,從小時候的感受看,總體上還是正面的,起碼,它教會了人們一種慎獨的精神。不僅小孩子們信,大人們也是信老天爺的,且是越老的人越信。於是,多行善事,即便是別人不知曉,因為相信老天爺定是知曉的,所以,人心向善和為善便成了更多人們一種私底下和無人處的修養和價值觀。

一個人走在田野,因為相信老天爺就在頭頂的白雲間,便不會偷食田間的果實;路見一丟失之物,因為相信老天爺早已鑽進自己的心中,便會狠鬥私字一閃念,即便不揀起歸還失主,也斷不會趁四周無人而據為己有。心裡門清,有老天爺在上,世間從來就不會“四周無人”的。

因為老天爺,我的童年也曾留下一段揮之不去的陰影。那是一個初夏,我和小夥伴們在村後田埂上鬧騰,一不小心,失足踩踏了一株嫩綠的玉米苗,鬆軟的泥土上留下了深深的小腳印,禾苗扁扁地壓入了土中。我慌忙停下來,虔誠地蹲下去,小心翼翼地扶正它,心裡害怕極了,知道是逃不過老天爺法力的,不斷懺悔起來,祈求小苗能夠甦醒過來,好好地活下去,承諾以後一定不來打攪了。惴惴然,恐懼了很長一段日子,遇上個電閃雷鳴天,常常嚇得躲進炕頭牆角深處。準確地說,直到後來學習了些自然知識,逐漸知道了世上本沒有什麼神仙之後,才算真正地輕鬆下來。

隨著教育的普及,現今鄉村裡的人們已很少再提及老天爺了,因為人人都知道老天爺只是個傳說。沒有了老天爺主宰的人心,感覺多少有些隨意。擅長講故事的老人們也明顯“注意”了很多,不再動輒拿“傷天理”說事了。有時候,說了也是白說,甚至還會招致一些有了點知識的年輕人的一頓嘲諷。日子久了,心裡難免發問:老天爺去哪兒了?出差遠行,走過路過看過的廟宇也算不少,見過供奉玉皇大帝的,卻始終未能見過供奉老天爺的。

老天爺——前溝往事膠州里岔

去年回鄉,碰到了村裡開磨坊的君和與小偉倆口子,鄉親們家裡吃的面都是託他們磨的,一斤面只收個必要的毛數錢,權當個營生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他們家還兼做著麵條,口味純正,絲絲筋道,麥香撲鼻,捎一些回城,同事朋友們嚐了均讚不絕口。小倆口告訴我說,哥,這麵條您儘管拿著吃,除了麥子、水和小勺的鹽,其它什麼都沒加,靠的是用心和工藝。

他們還說,每年都有過來推銷“東西”的,說加進麵粉麵條裡可添加份量,吃起來還滑溜,別人根本看不出來,賺錢會多一些。老天爺在上,咱們哪能幹這種傷天理的事呢?

現在興個微信營銷,我特地將君和家的麵條向朋友圈進行了推薦,請了發小夥伴洪金家的大小子堯堯做了一通廣告。廣告語一念敲定:“西南鄉面條,不添加,所以零添加!”市場監管的初心本來不就是要確保商品質量合格,食品安全可靠嗎?不添加任何花樣“東西”,歸還食品以天然的純正,不正是人間正道,老天爺褒獎的人心善舉嗎?

從這件事看,老天爺在村裡的傳承依然在繼續著,老天爺不是別人,正是人心。供奉老天爺,其實就是在供奉自己的良智良心。這裡面蘊含著我們最核心的價值觀。

(注:配圖中的長者形象,指代我兒時印象中的老天爺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