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寧王新玲散文——詠柳

河南洛寧王新玲散文——詠柳

耳邊是熟悉的民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邊看柳”,經歷了初春的乍暖還寒,沉積了一個冬天的柳條兒競相登場,情不自禁先綠了起來,彷彿是要和春天賽跑似的,“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這不柳條剛露出了嫩芽,於是就有了賀知章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細細觀察柳葉的生長可謂神速,幾乎是瞬息萬變,從鵝黃的嫩芽到今天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我用相機定格了這一瞬間,家到單位就是一排柳樹的距離,每天上下班穿梭與柳蔭下,清風拂面柳枝搖曳,讓人醉的不知何處是吾鄉。前幾日高溫,美女鐵桿千叮嚀萬囑咐我注意防曬,我信誓旦旦,有這一排柳樹英雄救美般的呵護高陽能耐我何。

提起柳樹還有一段趣聞軼事,小時候村裡有一個惡女人總愛罵我們小孩子,有一年春季柳樹發芽的時候,我們小孩子做好柳笛,十幾個人齊刷刷地在他家門口吹起來,聲響震天氣的那人直罵娘,至此以後她再也沒有找我們小孩的岔。

柳樹的生命力極為頑強,人們常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在初春只要你剪一段枝條插進泥土裡,過不了多久他就會成活,不需要人的精心呵護,只要有充足的水、陽光,他就會長成一片綠蔭,插柳有很多含義,在古代,人們有插柳贈別的風俗。“柳”與“留”諧音,戴柳或插柳以表示挽留之意。“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也寓意親人別鄉如離枝的柳條,希望到達他鄉能很快生根發芽。現代人清明節插柳據說是紀念介子推的,當年介子推為明志守節而焚身與大柳樹下,讓晉文公和百姓痛苦不已,第二年晉文公率領忠臣上山祭拜介子推時,發現那棵柳樹居然成活了, 晉文公當場折下柳條戴在頭上,於是就有了清明戴柳的習俗,顯然我們小孩子頭上戴柳,主要是效仿電視裡捉敵人的遊戲,手裡拿一根棍子,頭上戴著柳環繳槍不殺的喊著,還有的效仿孫悟空的樣子,折兩根彎彎細細的柳條插在柳環上像極了孫悟空行頭上的野雞翎,口裡喊著我是齊天大聖孫悟空,妖怪哪裡逃!

如今長大的我,更傾向於欣賞,喜歡走在河邊 林蔭道上欣賞那種“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滿地焦天飛”的那種意境。

在文學作品和古詩文中常常寫柳樹為楊柳,譬如:“楊柳青青江水平,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為什麼呢、隋唐演義中有一段記載,大運河修成以後在河兩岸廣植柳樹以遮蔭,隋煬帝在巡江南時覺得柳樹婀娜多姿,非常喜歡,就賜他為楊姓,享受與帝王同姓,顧稱為楊柳。

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欣賞楊柳的美,不由得想讚美她,,她不是梅蘭竹菊,也沒有松柏般挺拔,更沒有楊樹的正直不屈,無疑她是柔弱的,春風扭動萬絲絛,一陣風就可以扭動她那纖細的枝條,但她又是堅強的,柔中帶剛,只需一抔土就可成活,只需一抔土就可立足於世,無需人的精心培育。她遍佈公園湖畔大路兩旁,裝點城市;她就像綠色大傘,給路人遮擋陽光無私奉獻自己!

我欣賞“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的柳,也欣賞“桃李風前多嫵媚,楊柳更溫柔的”的柳,時下正是“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柳鶯”,進入夏季的柳更有一番景象吧!

附當年的詩一首:

詠柳

洛城四月花似錦,

萬物競相鬥芳菲。

一夜風拂河岸柳,

白絮飄飄似雪飛。

行人漸欲迷雙眼,

柳堤飛燕舞翩躚。

稚童追逐爭相戲,

折柳織冠戴花歸。

河南洛寧王新玲散文——詠柳

作者簡介:中國夢,原名王新玲,公務人員,徘徊於文學邊緣的一枚女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