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生:勤奮的人永不失業

大學畢業生:勤奮的人永不失業

又是一年一度的畢業季,又是畢業生們和父母一道愁眉苦臉地上演近幾年來一直持續甚至越來越糾結的就業大戲。他們的糾結源於對很多平常人家而言,能供孩子上大學本已不易,唸完書耗費了太多孩子的辛苦努力和父母的辛勤汗水,如果孩子結束了十六年寒窗苦讀,畢業後連份賴以餬口的工作都沒有,想要不糾結恐怕都難嘆息。

糾結歸糾結,人生還要規劃,未來還得安排,將來也得安排。活在當下,工作總是要落實,正確的態度是與其嘆息沒有房屋,不如退而結廬,通過自己的努力,免去更多風雨顛沛之苦。很多時候,個人改變不了大環境,但一定不能讓大環境將自己的人生朝著不情願的方向改變。

我的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個能夠理解但又不好理解的現象:一方面很多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找到合適工作比較困難,而另一方面擺在眼前的很多工作他們又不願去做,寧可四處奔波或者朝父母伸手要錢,也不願意做距離他們的理想比較遠的工作。對於這樣的現象,可以理解的是,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想有好的工作,都向往更高的枝頭,尤其是年輕人,想要有一份體面而又有不錯待遇的工作似乎很正常;不好理解的是明明沒有找到工作養活自己,卻又不肯暫時放下架子從事一份也許算不得好的工作,從而讓自己暫時有個著落,同時也減輕父母的負擔。

時下所有人都在喊就業困難,這是短期內改變不了的大環境;但即便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要找一份工作其實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困難,之所以難,是難在沒有自己中意的,輕省而又薪酬不錯的工作。因為對工作有了這樣那樣的期望和要求,工作就不再是單純的謀生手段,要找到具備理想條件的工作並不容易,所以本來也許沒有那麼困難的就業就在人們眼裡和嘴裡變得非常難了。

我認識的一位做建築行業的朋友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總缺少幹活的人,每天都在為找到足夠的人手發愁。據他說,目前即使是最普通的建築工,每天的工資也要二百塊左右,而且都是現金結算,即便如此,仍然找不到足夠的人手,如果是技術含量高一些的工種,比如油漆工或者木工瓦工,每天的工資要四五百元。我曾笑著跟他說,那麼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多僱一些大學生,既找到了素質更高的工人,又為解決當下就業難的問題盡了一些力,他連連搖頭:“非也,非也。大學生不是幹活的料,小廟裡供不起大菩薩。大學生確實比農民工便宜,但這份便宜我不貪。”

我和朋友只是開玩笑,但也確實反映了一個問題,在今天的社會里,技能也許遠比文憑重要得多,掌握賴以生存的技術,具備適應社會的能力,比揣著一張重點大學的畢業證來得更加實際,也更能找到適合的位置。

前兩天我看到一份統計,在近幾年每年大學畢業走向社會的五六百萬人中,為了深造或獲得更高文憑而考研的不在少數,沒有考研的人中間,如果不挑不揀,理科生大多能有份工作,而文科生就業率只有一半左右,文科學生的平均起薪不足2000元,理工科學生的平均起薪也只有2300多元。這就是現實。

我並不是鼓吹讀書無用,只是覺得在今天的社會中,多數人熱衷於文憑學歷,讀書完全為了能夠獲得文憑,把獲得工作和成就個人事業的希望過多地寄託在學歷身上,願望是好的,但事實卻是這樣的認識客觀上造就了一種大趨勢,在這種大趨勢下,文憑和學歷似乎越來越沒有實際優勢,而更像是掛在牆上的裝飾畫,好看固然好看,卻沒有太大的實際用處。

事實上讀書無用的聲音再度響起已經好幾年了。許多人家傾其所有供養一個大學生出來,全家人省吃儉用寄希望於大學生畢業之後能有很好的前途,能夠改變一家人的命運,而真正到了畢業的時候,才發現非但原本那些美好的願望遙不可及,甚至可能還要繼續朝家裡伸手。因為有了這樣的現實,很多人都感慨讀書就是浪費錢,浪費時間,更多人可能懷疑在今天到底該不該讓孩子讀書。

答案是肯定的,一定要讀書,學習知識仍然是普通人家孩子改變命運的前提。中國千百年來的傳統觀念讀書為的是求仕途,讀書是為了做“士”而非布衣平民,這種觀念在今天仍然沒有得到很大改變,所謂讀書沒有前途,更多的是指沒有走入仕途的機會,而並非找不到賴以餬口的工作。

我認識的一位朋友從外地來到北京已經十九年了,最初來北京是為了掙錢給家裡,但並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所以非常窮困,蝸居在遠郊區的小平房裡,每天辛苦奔走,做著最普通的工作,收入也不多,有時候刨掉房租和生活開銷,就剩不下幾個錢給家裡。他掃過樓道,擺過小攤,發過傳單,當過門衛,都是些收入不多地位低下的工作,但為了生計始終不敢懈怠,那樣的狀態一直持續了七八年時間,雖然沒掙多少錢,但在各種各樣的行當中摸爬滾打多年之後,他認識了很多人,積累了許多經驗,也發現了不少機會,隨著閱歷慢慢增加,對一些事情有了操盤能力,於是嘗試著接一些活下來,然後分包給別人做,由此慢慢開始了另一種生活。如今的他有兩家規模不算很小的公司,生活已經今非昔比,現在他只做兩件事:一是偶爾寫點東西,這是興趣所在;二是到處走走,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他覺得這是他的責任。在這位朋友身上,我看到的是兩個字:勤奮;從這位朋友的經歷中,我理解了他所說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因為他始終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該做什麼,所以從來沒放棄夢想,一直在朝著目標努力。他真正令人欽佩的不是這份堅持,而是在還沒有能力實現目標的那些年裡,始終腳踏實地做著適合自己當時情形的工作。很多時候,人生最終的成就要靠努力得來,更重要的是能夠耐得住寂寞,能夠“磨”得過時間,有分量的人生和事業往往是磨出來的。

我這個朋友的經歷可能只是個例,但如果瞭解一下很多跟他一樣甚至遠比他成功的人的奮鬥和成功經歷,不難發現,在他們走向最終成功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文憑,而是勤奮和始終如一的堅持。對於今天的大學生來說,有了文憑固然好,但文憑只是敲門磚,對於人生和事業而言,文憑絕不是決定性因素。有名牌大學的畢業證而不知道努力或者好高騖遠,就很難獲得好的發展;沒有學歷的人,只要勤奮,同樣可以建立了不起的事業,對年輕人來說,勇氣和信心支撐著自己始終勤奮,遠比大學畢業證更加有用,勤奮其實才是年輕人最好的文憑,勤奮的人永遠都不會失業。

工作和事業是兩碼事,剛畢業的時候如果不能立刻進入自己嚮往和喜歡的行業就業,最聰明的做法是首先找一份過得去的工作,養活自己,然後慢慢尋找機會。只要自己心裡始終裝著理想和目標,不忘記努力,機會總會在某個時刻出現。為實現個人價值和心中的抱負而做的事往往可以被理解為事業,當事業還沒有起步的條件的時候,對工作不可過於挑剔,畢竟吃穿用度也是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