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城下,一條大河波浪寬

石頭城下,一條大河波浪寬

“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上世紀八十年代,一曲《長江之歌》唱出萬里長江的磅礴宏壯。

萬里長江進入江蘇省的“第一站”就是南京。南京是全省唯一跨江佈局的城市,長江南京段擁有幹流岸線約190公里,佔全省23%。進入新時代,置身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石頭城下,閱江樓前,滾滾長江又掀時代巨浪。

“作為長江江蘇段‘最上游’和省會城市,能不能守護好長江‘母親河’,不僅關係南京自身,更關係下游地區及更大範圍可持續發展。”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說。

石頭城下,一條大河波浪寬

水清岸綠江豚現

“石燕拂雲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唐代詩人許渾在《金陵懷古》詩中寫到的“江豚”,2013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物種。如今在長江南京段,駐足魚嘴,漫步江灘,江豚出水已是司空見慣。

楊鏡龍,原是江邊一漁民,大半輩子捕魚捕蝦,靠江吃江。2014年9月,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正式成立,禁止一切進入保護區的違法捕撈等破壞環境的行為。他“上岸”後換了個身份,與江豚“化敵為友”,成了長江三橋江豚觀測點的保護員。

據多個觀測點統計,去年一年,江豚頻頻出水,和南京市民打了1950次照面。和江豚的關係的微妙變化,印證著城市發展理念轉型。為了避免打擾這些江中鄰居,今年初,南京市修改了錦文路過江通道方案,三塔懸索橋改為雙塔懸索橋,避開江豚核心保護區。在2014年,長江五橋開工建設前,南京就首次對江豚保護區進行了長達半年的影響論證。

古人用“共飲一江水”的詩句,讚美長江水之清之淨。時至今日,南京人的飲用水源仍全部來自長江,沿江佈設有8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按照省環保廳要求,涉及南京段的17個問題隱患於去年底全部完成整改。

南京正在打造區域航運物流中心,江面主航道船隻穿梭不息,如何控住“移動的汙染源”?南京市交通運輸局航運處處長何寶林說,市裡選址江北新區和新生圩港區建成船舶洗艙水、船舶生活汙水集中轉運上岸設施,對過往停泊船隻進行閉環管理,實現零排放。統計顯示,去年南京市交通部門取締江上“三無”船隻956艘,拆解632艘。

江水清了,江島也美了。2011年,千餘戶“島民”搬出了江寧區新濟洲島,溼地修復隨即展開。如今,新濟洲國家溼地公園島上的鳥類已經從當年的103種增長到去年初的162種。每年冬季,新濟洲中心的明珠湖上,上萬只野鴨聚集暢遊,蔚為壯觀。在江心洲島,開發建設工程為一條水杉大道“讓路”,一條綠道貫穿全島,40年枝更繁葉更茂……在長江經濟帶上,擁有1154萬公頃的溼地,因其強大的生態淨化功能被譽為“長江之腎”。如今,長江南京段溼地保護率約為70%。隨著今年六合興隆周省級溼地公園修復,鼓樓、江北新區長江沿線溼地保護區建設,以及六合龍袍、棲霞沿江溼地修復,這一數字將提升到80%。

長江之美,在江更在岸。去年7月,浦口區用35天時間打了一場岸線整治“殲滅戰”。拆除61個罐體、7000多米輸送帶、21個砂場。至此長江浦口段全線再無一家工業生產企業,重現“生態江岸”。南京市水務局負責人介紹,近兩年,通過拆除原有碼頭、企業、居民棚戶等各類岸線無序佔用設施,約有55公里生產岸線被改造為生態、生活岸線。目前,南京市長江生態岸線103公里,生活岸線100.7公里,生產岸線71.8公里,分別佔37.4%、36.5%、26.1%。

春風又綠江南岸,也綠了長江北岸。截至目前,長江兩岸綠化造林面積達8.5萬畝。今年植樹節前夕,江蘇省林業局審核認定,南京市林木覆蓋率達31.15%,超過徐州,首次躍居江蘇省第一。水清岸綠,鳥翔豚嬉……南京,正一點點吐露一座濱江城市的氣質芳華。

石頭城下,一條大河波浪寬

“九龍治水”變一盤棋

燕子磯涅槃新生、省控入江支流北十里長溝西支告別“五彩河”……25日,省長江大保護現場推進會期間,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張敬華,市長藍紹敏親自做“嚮導”,展示長江大保護的南京作為,引得兄弟城市紛紛點贊:“老化工園區河道治理難度相當大,南京的做法值得學習借鑑!”

自古“治國先治水”,講的是治水之難之艱。沿江鉅變的背後,是南京對長江大保護的極端重視,以及一整套系統化的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

去年4月,張敬華在專題研究濱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時強調,“要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極端負責的態度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守護好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南京的生命河。”

去年12月,藍紹敏市長在乘船調研長江經濟帶工作時指出,“要做好保護與修復的文章,治理汙染不講條件、嚴控空間不讓分毫、修復生態不打折扣。”

一年多來,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調研長江生態環境,屢次召開專題會議,以“極端重視”的態度,“力度空前”的作為,切實扛起省會城市的責任擔當,打響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

“絕不讓一滴汙水流入長江,已成南京上下的共識。”南京市水務局規劃計劃處肖畢偉說,“南京入江支流多達28條,為確保入江支流水質達標,去年6月起,四套班子主要領導每人認領一條劣V類入江支流,先後開展專題調研50餘次,治理難度最大的金川河由市委書記認領。”

“長江大保護,南京始終將‘共抓’擺在重要位置。”南京市“長江辦”負責人說,長江流經11省(直轄市),僅南京段就涉及8個區幾十個部門。破除“九龍治水”,南京成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市長任組長,常務副市長任辦公室主任,協調統籌不同區域、不同部門共同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長江南京段生態環境質量。去年4月,市政府牽頭,水務、發改、規劃、交通運輸等十幾個行政主管部門和各區政府建立長江岸線保護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重大事項。自此,長江岸線保護“九龍”變“一龍”,奮力譜好“協奏曲”,下好“一盤棋”。

用不變的“法”管理流動的“江”。去年4月,南京在全國率先出臺實施《長江岸線保護辦法》,長江岸線保護納入法制化軌道;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牽頭編制《南京長江兩岸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規劃》。今年,南京市生態環境局牽頭編制《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實施方案》《南京市濱江生態環境保護要點》《南京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實施方案……系統化制度創新和政策供給,讓長江大保護有章可循,令行禁止。

滔滔江水永不休,長江保護不止步。南京把大保護具體到每個年度和每個項目,制定“南京市長江經濟帶專項提升行動計劃”,排出四大類100個項目,今年計劃投資160億元。把目標具化成一個個項目,一條條任務,畫定時間表,給出路線圖。

石頭城下,一條大河波浪寬

治江先治河,治河先轉型

河流匯江江匯海,有沒有“一江春水向東流”,關鍵看入江河流清幾許。統計顯示,南京全市共有入江支流28條,南岸16條,北岸12條。去年,南京啟動主城區劣Ⅴ類水體整治提升行動,對主城入江河道及支流進行系統治理,全市域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在已完成72條河道水環境治理工程基礎上,今年計劃再實施91條。目前,7條省控入江支流水質已經大幅改善,今年前三個月全部達標。

“從已經掌握的情況看,長江岸線排口非常複雜,有的排口在枯水期才會露出來,調查難度相當大。”環保部相關人士介紹,在南京的入江河流調查中,用上無人機、無人船、熱紅外成像和管道機器人等“神器”,確保全面掌握每個排口的情況,並繪製出一張最細緻的水系圖。

“江南2公里,江北3公里,我們正在大江兩岸拉網式排查排汙口,確保全覆蓋無死角。”南京市生態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說,為解決汙水進入金川河問題,最近正在對城北汙水管網進行全面摸排,清掏汙水管道內的淤泥,堵塞雨汙井互串滲漏點。據悉,今年主城內1400公里汙水主次管道將全面體檢,同時擴容3個汙水處理廠、新建八卦洲汙水處理廠,為推動全流域水質達標、打贏碧水保衛戰創造條件。

長江大保護現場推進會強調,要深刻認識到長江生態環境之“病”,本質是發展方式之“病”、發展理念之“病”,解決突出問題、抓好長江大保護,唯一正確的選擇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江蘇責任重大、責無旁貸。長江江蘇段的“病”不治好,整個長江就談不上健康;江蘇沿江環境質量沒有根本性改善,整個流域生態環境質量就談不上好轉;江蘇沿江轉型發展沒有大的提升,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就缺少重要支撐。

把脈河流生態,問診的是岸上產業。燕子磯片區是南京的化工業集中區,鼎盛時期擁有化工生產、倉儲物流、砂場碼頭等各類企業404家。近年來,南京市累計投入150多億元,完成全部404家企業的關停搬遷。如今,幕燕濱江風光帶、燕子磯濱江公園建成開放,燕子磯濱江溼地公園正在加快實施,6.4公里生態岸線成市民親江近水好去處。南京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換得似曾相識“燕”歸來。

鐵腕治汙和產業轉型並舉。近兩年,南京先後關停、轉移、重組、升級化工企業131家,江北化工園聚焦石化、新材料兩大產業鏈,提升安全環保水平。目前南京市相關部門已經簽署梅鋼轉型戰略合作協議,確定南化首批轉型項目清單,與復星集團初步擬定南鋼轉型協議,金陵船廠正在搬遷選址。從當年的“電氣化特”到如今的“4+4+1”主導產業,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已成為南京發展的鮮明色調。

1月2日,在南京新年首會——2019年南京市創新名城建設推進大會上,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正式揭牌。這是南京市和南京大學共同推進的高水平科技協同創新平臺,將建設“生態眼”系統,打造長江生態保護的“智慧大腦”,全面、實時、動態感知長江生態環境狀況,為新時代《長江之歌》加入曼妙“科技音符”。

江城相融打造“南京外灘”

春節期間,持續了一個月的青奧藝術燈會點亮了揚子江畔。燈火璀璨的大江景與槳聲燈影的秦淮風交相輝映,刷爆了南京人的朋友圈。

令人遺憾的是——“南京眼”的絢麗夜景在南京沿江岸線上並不多見。夜晚登高眺望,南京江北一側仍是漆黑一片。就是江南,濱江夜景也未串珠成線。

溯江而上,遺憾更甚。在沿江內陸城市中,南京和武漢、重慶一樣,依水而居,臨江而建。武漢亮眼的濱江天際線早已成為城市風景,2017年又提出將長江主軸打造成世界城市中軸文明景觀帶;嘉陵江夜景亦是重慶的重要標識,近年來,又響亮提出將“兩江四岸”打造成“世界級城市濱水景觀”。反觀南京,濱江地帶“城不見江、江不見城”的現象依然存在。“相比武漢和重慶,南京長江段岸線曲折,江面寬窄不一。最窄處僅300多米,最寬處超3公里,客觀上對濱江景觀打造帶來了難度。”南京市規劃局詳規處負責人說。

好消息是,南京正迎難而上。《南京濱江地區總體城市設計》《南京市域濱江岸線利用詳細規劃(2014-2030)》等規劃相繼出爐,南京濱江地區即將“涅槃”。

翻看規劃,南京濱江核心地段細化分為包括河西-現代科技片區、鼓樓-民國風韻片區、幕燕-大山大水片區等在內的“八大片區”;規劃建設綠水灣溼地公園、江心洲洲頭洲尾、幕府山觀景臺、上元門觀江平臺等九個“濱江城市客廳”;南京長江二橋至三橋之間約30公里範圍作為南京濱江核心地段,將打造成“山水交融、古今輝映的世界級山水城市主軸”。

“長期以來,長江橫亙南京主城之外。進入江南江北雙主城時代,長江已經成為一條穿境的‘內河’。未來,城與江的聯繫將更加緊密。”南京市規劃局相關人士介紹,正在進行快速化改造的揚子江大道將特設行人地下通道,提升濱江風光帶的通達性。濱江夜景將打造成南京標誌性城市景觀。“腹地融合,江城一體,未來,濱江地區就是南京的外灘!”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不是不發展,而是要堅持新發展理念,推進全流域的高質量發展。”南京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說。共抓大保護突出一個“共”字,南京作為省會城市、南京都市圈中心城市、長三角特大城市,必須切實扛起長江大保護的責任,與整個長江經濟帶上下游兄弟城市協同共舞。

新的目標已經確立,南京長江段將打造成“綠色生態帶、轉型發展帶、人文景觀帶、嚴管示範帶”。新時代的《長江之歌》已經唱響——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

看石頭城下,一條大河波浪寬!

新華日報·南京觀察 仇惠棟 鹿 琳 王世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