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有水【小河】滿--東光縣三裡莊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探微

三里莊村位於東光縣東光鎮,由於靠近城區,藉助城區改造項目,這裡成立集體經濟組織,通過建設、租賃等系列動作,將集體資產做大做強。不僅如此,還回饋於民,讓利好滲透到每一家的幸福生活中。


核清資產,為百姓看好“家”


  “2018年11月,俺村啟動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光清產核資一項,就進行了半年之久。”來到三里莊村“兩委”,村黨支部書記張志勇率先這樣向記者介紹。
  張志勇在三里莊村黨支部工作已有23年之久。作為村裡的“大管家”,這些年他見證了村集體資產從無到有、由少到多的積聚。
  “東光縣城區外擴,2015年俺村面臨拆遷,當時村裡就成立了開發公司,不僅建起十幾棟樓房,還建了幼兒園及臨街門市。”張志勇說,三里莊村集體資產豐盈,涵蓋企業、土地及租賃等諸多內容。
  “集體的錢,是老百姓的錢,集體的物,是老百姓的物。支部是幹啥的?支部就是給老百姓過日子看家的。”這本是三里莊村“兩委”當家一直堅守的準則。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後,明晰農村集體資產的歸屬,更成了一道必選題。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就是為了給村民一個明白。咱村資產龐大,更不能有絲毫馬虎,必須把每一處地、每一分錢都理得明明白白,給大夥兒一個交代。”但要將這名目眾多、資金龐大的集體資產一一核查,著實是個費時又費力的難題。

  為了做好這道“必選題”,啟動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後,他們還找來專業評估公司,對村集體資產依規評估。“現在,俺們不僅釐清了村集體資產的方方面面,還成立了股份制經濟合作社,徹底解決了集體資產歸屬不清晰、權責不明確、保護不嚴格等問題。”


確定成員,做好受益“賬”


  剛剛過去的供暖季,三里莊村村民的家中暖意融融。不少村民在家隻身著一件單薄秋衣,還要不時開窗透氣。
  “別看暖氣燒得這麼好,但俺一分錢都沒花,都是咱村集體資產給補貼的。但這福利可不是人人都有,只有咱成員才有。”村委會主任張風芹自豪地說。
  張風芹口中的成員,是在三里莊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確定的組織成員。2019年6月,這裡開展成員確認工作,將具備資格的人悉數納入,共享集體紅利。
  “除了取暖費,物業費也由咱村集體承擔。說白了,只要是俺村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除了水、電、氣要自費,別的都可以省了。”張志勇笑著介紹。


  做好受益“賬”,三里莊村的舉措還不少。村民的合作醫療保險及養老保險由村集體負擔,僅這兩項就總計花費20多萬元;每逢重陽節、春節等傳統節日,村中還會給60歲以上老人每人發200元錢……

  不僅如此,近期,股份制經濟合作社還為組織成員謀劃了更多利好。正在求學的組織成員,只要是考上重點高校,憑藉通知書每年可補助學費;60歲以上的組織成員,每個月由村裡補助生活費……這些設想中的利好也將變成現實。


壯大資產,年收入邁向千萬元


  “大河有水小河才能滿。只有咱集體的收入多了,為村民們服務的能力才能不斷增強。”這一點,三里莊村“兩委”深信不疑。這些年,在做大做強集體資產的道路上,他們從未止步。
  前幾年村裡拆遷,如果將項目建設的機會拱手出讓,那全村的收益無非就是村民的住宅和一些集體資金,集體資產無從做大。考慮到這一點,三里莊村“兩委”決定以村集體名義成立開發公司,把效益牢牢握在村集體手裡。


  “給村民們建了樓,社區外的門市、幼兒園都是屬於咱村集體的,不僅不斷增值,每年還可產生租賃費用,持續壯大集體資產。”在外經商多年,張志勇深知創業容易守業難的道理。“給老百姓留下資產,以後不管誰當家,三里莊的‘家底’在這呢,咋發展也差不了。”
  在此次改革中,他們又成立了股份制經濟合作社,將這個開發公司納入旗下,繼續將集體資產做大。
  這次,他們又將發展的目光瞄向了回遷區旁的空地。別看現在那邊還是一片荒蕪,用不了多長時間,便將有一座商場拔地而起。
“2023年,預計這些資產的租賃費用就能達到千萬餘元。”言語中,張志勇滿是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