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南安籍華僑烈士王崇新後人,他在江蘇犧牲,靜待親人

2019年4月,今日頭條“尋找烈士後人”公益項目和福建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合作,幫助3名南安籍華僑烈士,尋找親人後代。

“今天的美好生活,離不開昨日千千萬萬烈士的鮮血和犧牲。”福建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的工作人員說,福建多華僑,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數百萬海外閩籍僑胞以空前的愛國熱情同祖國人民一道共赴國難,其中有不少回國參加革命,不幸壯烈犧牲,“找到他們的後人,讓英烈魂歸故里,是一件非常有價值和有意義的事情”。

本次要為以下這位烈士尋找後人:

王崇新(1919-1939)原名王同來,福建南安人,泰國歸僑,1937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2月在福建龍巖加入新四軍,被分配到新四軍第二支隊宣傳隊,後隨大部隊挺進江南敵後抗日,於1939年11月9日在江蘇九里鎮賀甲村戰鬥中壯烈犧牲。

烈士姓名:王崇新

烈士籍貫:福建南安市(隸屬於福建泉州市)

生卒日期:1919-1939.11.9

烈士職務:1937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2月在福建龍巖加入新四軍,被分配到新四軍第二支隊宣傳隊,後隨大部隊挺進江南敵後抗日。

犧牲經過:1939年11月9日在江蘇九里鎮賀甲村戰鬥中壯烈犧牲

福建籍華僑遍佈於世界各地。抗日戰爭期間,他們為支援祖國偉大而艱鉅的抗日戰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南洋,陳嘉庚等愛國僑領聯絡各界人士,在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印尼等地積極組織南僑總會等華僑救國救鄉的聯合組織,發動僑眾以財力物力人力援助祖國抗敵禦侮。

據南僑總會統計,自抗戰開始至太平洋戰爭爆發的4年左右時間,華僑的捐款平均每月達國幣1350萬元,每年1.6億元,等於負擔了當時抗戰軍費的1/3,其中80%是貧苦華僑的血汗所得。閩籍華僑捐贈的數額尤巨,從抗戰爆發到1940年底,300多萬福建華僑捐款將近1億元,捐獻飛機217架,坦克27輛,救護車上千輛。

不僅如此,還有不少閩籍華僑青年先後回到祖國參加新四軍,投身抗日或在新四軍抗日根據地從事抗日活動,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而浴血奮戰。

1942年,菲律賓華僑抗日遊擊支隊以中國的新四軍、八路軍為組建榜樣,並取新四軍的“4”字和八路軍的“8”字作為支隊番號,正式編為菲律賓人民抗日軍第48支隊,吳紫青(即吳揚,南安水頭人)擔任排長。

1944年8月,“華支”隊伍迅速發展壯大到700多人,其中泉州籍約佔三分之二,由黃傑任總隊長,高華嶽(南安籍)任副總隊長。在歷次戰鬥中,有77位指戰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泉州籍佔36人,包括高華嶽、馬尼拉別動隊隊長林輝燦(南安籍)等。

尋南安籍華僑烈士王崇新後人,他在江蘇犧牲,靜待親人

上饒集中營烈士陵園烈士英名牆上的南安籍烈士名字。照片由南安電視臺提供

早在1940年6月4日,延安《新中華》報在《華僑在抗戰中的作用》的社論中就褒揚“菲島商報記者張幼庭第一個光榮地殉難於祖國的原野”。

1941年,中共中央曾明確指出:菲律賓華僑回國參戰是菲島僑胞“給新四軍以極大援助”。

尋南安籍華僑烈士王崇新後人,他在江蘇犧牲,靜待親人

烈士公墓。照片由南安電視臺提供

“讓每一位為民族解放的英烈,都能魂歸故里。”福建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工作人員說,希望通過藉助今日頭條的平臺和技術優勢,幫助更多閩籍華僑烈士找到後人。

緬懷先烈功績,告慰先烈英靈,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今日頭條公益尋人發起“尋找烈士後人”項目,與福建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合作,幫助3名南安籍華僑烈士,尋找親人後代。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體接力尋找烈士後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日頭條誠邀全國各地媒體一起參與到“尋找烈士後人媒體志願服務團 ”中來。

如有烈士後人相關線索,歡迎聯繫頭條尋人(郵箱:[email protected];電話:010-58341776、010-83434485),將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對信息進行核實和後續跟進。

尋南安籍華僑烈士王崇新後人,他在江蘇犧牲,靜待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