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明年广州各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将达到80%以上,五成幼儿可入读公办园, 你怎么看?

None______


此文仅从普惠园幼教角度分析。

其他角度,不做论述。


普惠园下,幼儿园该何去何从?

1.幼儿园的高成本

众所周知,教育是有成本的。很多私立园都是自负盈亏,即使转成普惠园!

硬件包括:幼儿园的场地费、水电费、税收、教育设备的维护等。

软件包括:教师师资、学习培训、教师福利、

幼儿福利,包括幼儿学习内容的多元化、

学习材料的配置(很多幼儿园提供给孩子生活中的物品是塑胶或仿真品,但每天提供给所有班级孩子真实存在的生活物品也是一笔不少的费用。

举个例子,让孩子掌握生活技能,如切菜。大多数幼儿园会提供塑料刀和仿真玩具蔬菜,但提供真实的西餐刀和每天提供真实的蔬菜就成了一笔不少的费用。但,仿真物品的使用与真实物品的使用,您觉得哪个孩子能更容易掌握这项技能?)、伙食旅游、等。

《方案》中说,对公办园有N+N万元的补助经费,普惠园仅是有优惠政策。

意味着,很多软件部分依然需要园方来承担。(前提是,优惠政策到位,倘若政策不到位,普惠园园方压力更大)。


2.幼儿园收费

原本收费一个孩子一个月五六千,转成每月750,即使加上同等的财政补贴,也才1500一个月。

这中间巨大的差价和教育成本,从何而来?前提还是,补贴到位!

成本过高,不可能一直都在做亏本生意。

降低成本,从何而来?

软件!!!

或者,关园。



普惠园下,如何保障幼教的幸福感?

1.十余年工龄,工资不到七千,是什么让幼教依然坚守岗位?

幼儿园里依然有工作十余年的老老师坚守岗位,她们的工作经验是幼儿园的财富,这是很多工作五六年的老师所无法比拟的。

十几年的老师一看就知道孩子处于哪个状态?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家长可以做哪些配合来改变孩子的状态?

工作几年的老师,则看得不那么透彻。也无法给予太多精准可实行的建议。(在此并不是说工作几年的老师不好,只是,相对而言,看孩子的高度还有待增强)

有老老师所在的班级,受益最大的,依然是孩子。

但与此同时,工作十余年,老老师们的工资或许还不到七千,在广州这座高消费的城市下,在还没转成普惠园前。

再来对比一下广州的平均工资。。


幼教行业工资低,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倘若不是因为爱孩子,且想让自己的孩子也享受这份教育,谁还愿意继续?

转成普惠园以后,教师工资还能达到转型前嘛?要知道,转型前也是低于平均工资一大截。。转型后,会更低嘛?

2.户籍生下,教师子女何去何从?

普惠幼儿园,意味着招收小区生,或户籍生。但很多在职有家庭的幼教,或许连广州市户口都没有。她们自己的孩子,该何去何从?

如果说自己在做这份教育,但自己的孩子也享受不了这份教育。谁还愿意坚守这份岗位?

3.生源剧增,工作量大,如何权衡家庭与工作?

原本小班教学的工作量已经很巨大,很多幼教除了自己的,白天工作时间外,晚上还要处理各种各样突发的家长事件,以及各类教学文件。

没有家庭的还好,时间较为充裕。但很多也因此剩下来了。

有家庭的,再遇上中年危机,真的只能用鸡飞狗跳来形容。家里老人能搭把手那更好。不能的,也只能自求多福。

转成普惠园以后,肯定每个班都是满员的状态。不敢多想。。




诚然,很多人对于未知的事物都会持有怀疑,担忧的态度。

很多人也觉得公办园,师资更有保障,(作为曾经在公办私立园都待过的我而言,其实公办园里的老师追求更多的只是一份稳定有保障的工作而已。不见得都爱孩子。)

但,私立园爱孩子的老师也不少。也许会有人吐槽说,私立园也频繁爆出虐童事件。但,这真的与幼儿园的氛围有关。关于如何选择幼儿园,我曾写过相关问答,感兴趣的可前往查看。

或许有人会说,幼儿园不就只是让孩子玩吗??有何技术含量可言?我只要有人带孩子就可以了。

很抱歉。我们谈论的不在同一个范围内。

政策都在保障家长的幸福感,那幼教的幸福谁来保障?

回归源头,

倘若没有了真正爱孩子的老师,孩子的幸福谁来保障?

莫让真心在做教育的人心寒。

莫让真正在做教育的人心寒。

莫让孩子的教育都成一刀切的产物。

或许只是我杞人忧天,或许前途依然光明。让我们拭目以待。


一点愿景

或许我对《方案》的解读有点误解,

欢迎留下您的观点。

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吧~

愿每个孩子都拥有五彩缤纷的童年,

愿每个生命都能被爱所照亮。

谜婷,90后资深幼教,育儿路上,与你同行,你,并不孤单。


谜婷


好消息,紧跟中央步伐值得点赞,也值得其他地方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