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明年廣州各區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將達到80%以上,五成幼兒可入讀公辦園, 你怎麼看?

None______


此文僅從普惠園幼教角度分析。

其他角度,不做論述。


普惠園下,幼兒園該何去何從?

1.幼兒園的高成本

眾所周知,教育是有成本的。很多私立園都是自負盈虧,即使轉成普惠園!

硬件包括:幼兒園的場地費、水電費、稅收、教育設備的維護等。

軟件包括:教師師資、學習培訓、教師福利、

幼兒福利,包括幼兒學習內容的多元化、

學習材料的配置(很多幼兒園提供給孩子生活中的物品是塑膠或仿真品,但每天提供給所有班級孩子真實存在的生活物品也是一筆不少的費用。

舉個例子,讓孩子掌握生活技能,如切菜。大多數幼兒園會提供塑料刀和仿真玩具蔬菜,但提供真實的西餐刀和每天提供真實的蔬菜就成了一筆不少的費用。但,仿真物品的使用與真實物品的使用,您覺得哪個孩子能更容易掌握這項技能?)、伙食旅遊、等。

《方案》中說,對公辦園有N+N萬元的補助經費,普惠園僅是有優惠政策。

意味著,很多軟件部分依然需要園方來承擔。(前提是,優惠政策到位,倘若政策不到位,普惠園園方壓力更大)。


2.幼兒園收費

原本收費一個孩子一個月五六千,轉成每月750,即使加上同等的財政補貼,也才1500一個月。

這中間巨大的差價和教育成本,從何而來?前提還是,補貼到位!

成本過高,不可能一直都在做虧本生意。

降低成本,從何而來?

軟件!!!

或者,關園。



普惠園下,如何保障幼教的幸福感?

1.十餘年工齡,工資不到七千,是什麼讓幼教依然堅守崗位?

幼兒園裡依然有工作十餘年的老老師堅守崗位,她們的工作經驗是幼兒園的財富,這是很多工作五六年的老師所無法比擬的。

十幾年的老師一看就知道孩子處於哪個狀態?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家長可以做哪些配合來改變孩子的狀態?

工作幾年的老師,則看得不那麼透徹。也無法給予太多精準可實行的建議。(在此並不是說工作幾年的老師不好,只是,相對而言,看孩子的高度還有待增強)

有老老師所在的班級,受益最大的,依然是孩子。

但與此同時,工作十餘年,老老師們的工資或許還不到七千,在廣州這座高消費的城市下,在還沒轉成普惠園前。

再來對比一下廣州的平均工資。。


幼教行業工資低,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倘若不是因為愛孩子,且想讓自己的孩子也享受這份教育,誰還願意繼續?

轉成普惠園以後,教師工資還能達到轉型前嘛?要知道,轉型前也是低於平均工資一大截。。轉型後,會更低嘛?

2.戶籍生下,教師子女何去何從?

普惠幼兒園,意味著招收小區生,或戶籍生。但很多在職有家庭的幼教,或許連廣州市戶口都沒有。她們自己的孩子,該何去何從?

如果說自己在做這份教育,但自己的孩子也享受不了這份教育。誰還願意堅守這份崗位?

3.生源劇增,工作量大,如何權衡家庭與工作?

原本小班教學的工作量已經很巨大,很多幼教除了自己的,白天工作時間外,晚上還要處理各種各樣突發的家長事件,以及各類教學文件。

沒有家庭的還好,時間較為充裕。但很多也因此剩下來了。

有家庭的,再遇上中年危機,真的只能用雞飛狗跳來形容。家裡老人能搭把手那更好。不能的,也只能自求多福。

轉成普惠園以後,肯定每個班都是滿員的狀態。不敢多想。。




誠然,很多人對於未知的事物都會持有懷疑,擔憂的態度。

很多人也覺得公辦園,師資更有保障,(作為曾經在公辦私立園都待過的我而言,其實公辦園裡的老師追求更多的只是一份穩定有保障的工作而已。不見得都愛孩子。)

但,私立園愛孩子的老師也不少。也許會有人吐槽說,私立園也頻繁爆出虐童事件。但,這真的與幼兒園的氛圍有關。關於如何選擇幼兒園,我曾寫過相關問答,感興趣的可前往查看。

或許有人會說,幼兒園不就只是讓孩子玩嗎??有何技術含量可言?我只要有人帶孩子就可以了。

很抱歉。我們談論的不在同一個範圍內。

政策都在保障家長的幸福感,那幼教的幸福誰來保障?

迴歸源頭,

倘若沒有了真正愛孩子的老師,孩子的幸福誰來保障?

莫讓真心在做教育的人心寒。

莫讓真正在做教育的人心寒。

莫讓孩子的教育都成一刀切的產物。

或許只是我杞人憂天,或許前途依然光明。讓我們拭目以待。


一點願景

或許我對《方案》的解讀有點誤解,

歡迎留下您的觀點。

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吧~

願每個孩子都擁有五彩繽紛的童年,

願每個生命都能被愛所照亮。

謎婷,90後資深幼教,育兒路上,與你同行,你,並不孤單。


謎婷


好消息,緊跟中央步伐值得點贊,也值得其他地方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