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廟街道:創新黨建工作方法 激活基層黨建活力

今年以來,瑤海區方廟街道進一步創新黨建工作方法,延伸黨建觸角,拓展黨建空間,深化黨建內涵,圍繞街道發展中的“痛點”、解決“難點”,發揮黨員領導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形成黨員帶頭,全員參與,團結協作的幹事創業氛圍,使基層黨組織更加有力、黨建護航發展的氛圍更加濃厚,黨建活力更加充沛。

主動往前站一步 辦法會比困難多

改變社區黨委在治理中唱“獨角戲”的傳統,形成多元聯動的工作氛圍。把釋放群眾主體活力作為生長點,培育自治力量,將黨建鏈接到物業、樓宇、市場上,搭建起黨組織主導、群眾自治、多元參與的共治平臺。充分利用“行走瑤海 服務基層”主題季活動,和區直“好幫手”單位、駐地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各類資源力量在社區“細胞”中自由流動,切實將力量下沉到小區、服務前移到門前。香格里拉社區針對老舊小區車位規劃缺陷、平頂屋頂漏水、基礎設施老化、道路年久受損等小區管理“痛點”,構建了黨組織領導下的居委會、業委會、物業等多方聯動的“紅色物業”體系,充分發揮社區“7080老黨員智囊團”作用,促進黨員、物業雙向滲透,克服了通向“最後一公里”的障礙,解決了小區車位優化分配、“房屋維修資金”申請、道路修繕和門禁管理等難題。

在為群眾辦實事 支持就會多一點

該街道以萬綠園社區黨委作為街道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示範點,緊緊圍繞社區治理中的難點問題,依託區域化黨建,成立了社區同心黨建同盟,充分發揮民主黨派與無黨人士、歸國僑胞等積極作用,整合優質資源,以社區區域化黨建為核心理念,創建“同心黨建園”“文化服務園”和“陽光議事園”“三園”共同體,構建了社區自治新常態,推動社區居民獲得感和幸福感再提升。

一是“同心黨建園”。以社區群眾黨校為平臺,在黨內積極推進“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在黨外將“同心思想”與中華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把思想教育陣地向居民庭院延伸,形成了“資源共享、同心聯盟、有效融合”的工作機制。二是“文化服務園”。吸納了“老戲骨”“象棋迷”“攝影家”等“特長生”,根據區域劃分,成立社區“橘之夢”黨員先鋒樓組,先後開展對黨說句心裡話、翰墨丹心頌黨恩等活動50餘場。三是“陽光議事園”。以“黨群議事會”為議事平臺,吸收黨代表、黨員代表、群眾代表、社區民警、“好幫手”、共駐共建單位等加入,引導廣大黨員群眾積極參與到基層自治中來,使社區管理由“封閉單一”轉向“開放豐富”,將“獨唱”變為“合唱”,既保障群眾對社區事務的知情權、決策權和監督權,又促進社區事務管理進一步公開、透明。

學習教育日常化 本領自然能提高

街道完善了學習機制,構建了“線下專家課堂、線上指尖課堂、紅色實踐課堂、遠程10號課堂、宣講流動課堂和例會微型課堂”“六合一”學習平臺,錘鍊學習尖兵。

一是網絡讓課堂“翻轉”。邀請專家、學者對重要理論、重要精神、重要政策等進行現場授學,進行理論闡釋、深入解讀,廓清黨員思想迷霧,消除政治理論盲點,舉辦為期五天的98人參加的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集中輪訓班,圍繞黨的十九大報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和《中國共產黨黨章》安排5場專題輔導報告、4場分組研討,點亮黨員心中的明燈,校準黨員行為的標尺。“線上指尖課堂”緊跟而上,在“兩微”平臺採用現場直播、微視頻、音頻等形式,利用街道先鋒網開闢“學習園地”欄目,發佈深化學習、鞏固效果、拓展知識等內容,讓“線下專家課堂”在線上延展昇華。二是創意為課堂“點睛”。以“方廟同心”理論宣講團為主力軍,辦好黨群的“流動課堂”,創新表演相聲《十九大那些事》、情景朗誦《光榮的社區工作者》等精彩節目,開展“新時代爭當新瑤海發展的追夢人”和“樹立崗位新形象 我為方廟來代言”主題演講比賽,把黨“想說想做的”變成群眾“想聽想看的”。“紅色實踐課堂”將“紅色之旅”“革命傳統教育”“先鋒活動”作為學習教育的主旋律,將實踐課堂根植在“支部”上,彰顯紅色元素,開展了“童心向黨”獻禮十九大、“緬懷革命烈士”掃墓、“崇尚英雄、緬懷先烈”主題教育、重溫入黨誓詞、觀看紅色電影、“銘記歷史——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3週年”等學習教育活動,打造了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紅色實踐課堂。
三是考評讓課堂“靈動”。組織黨員參加《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在線答題活動、黨的十九大精神網上知識問答活動、《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知識問答等線上答題和馬克思主義理論、黨章黨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線下知識測試活動,通過“以學促考、以考促學、考學互促”的方式,深學悟透新思想、新理論、新知識。 (蘇鳴 朱文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