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以後,兒子跟女兒誰更靠得住?一對60後老夫妻說了內心話

老了以後,兒子跟女兒誰更靠得住?一對60後老夫妻說了內心話

去年年底回家前,特地跟老公去了一家高檔中老年服裝店,想著給爸爸買兩件衣服帶回去,儘儘孝心,在等導購卷褲腳邊的時候,一對老夫婦引起了我的注意。

“這兩件跟那兩條褲子一共多少錢?”老人家問店員。

店員拿出計算器一邊算,一邊在嘴裡念著:“這件羽絨服是我們今年的新款,打了九折之後是1800元,這件短款羽絨服便宜一點,1200元,褲子兩條520元,一共3520元!”

店員算完,面無表情的看著老人,甚至在說3520元的時候,還特地把每一個數字都說得很清楚,還把手裡的計算器上顯示的數字拿給老人看。

一旁的老太太從兜裡拿出一紮錢便開始數,完全沒有講價的意思,甚至都沒有要求店員去掉後面那個20塊錢的零頭,店員馬上喜笑顏開,接過老太太遞過去的錢,又是幫老人家量褲腳的長度,又是立馬給兩個老人倒水噓寒問暖的,兩個老人倒是好像見慣了這樣的場景一樣,坐在一旁等著。

“大伯,您真的有福氣啊!”見他坐下,我便跟他聊起天來,老頭子沒說話,老太太倒是搶先接過了話茬,跟我聊起了曾經的事情!

老了以後,兒子跟女兒誰更靠得住?一對60後老夫妻說了內心話

接連生了四個女兒,婆婆罵她不重用!

也許是太想找人傾訴了,老太太說話很熱情,最得意的一句話就是:“我呀,就是生了四個有出息的女兒!”

老太太本名一個芳字,我喊她芳姐,是個慈祥的老太太,年輕的時候,估計吃了太多的苦,兩隻手上佈滿了老繭,臉上也有這農家人的滄桑,讓人見了頓生親近感。

芳姐感嘆說,年輕時候受的罪,真的是不想提它,但是又刻入骨髓,至今依然記憶猶新,那個時候夫家兄弟4人,上面兩個姐姐,一個哥哥,她跟丈夫結婚的時候,大嫂已經生了一個兒子了,婆婆特別喜歡,她第一個生的是女兒,婆婆就不待見她!

後面接連生的都是女兒,四個女兒,可把她給愁死了,大伯哥直接罵我“絕代婆”,在鄉下,這三個字就代表了要讓夫家沒有兒子繼承香火的意思,是對一個女兒最惡毒的評價。

婆婆開口閉口就用“不中用的東西”這六個字來罵她,她抬不起頭,她那個老實本分的丈夫也跟著受罪。

老了以後,兒子跟女兒誰更靠得住?一對60後老夫妻說了內心話

打定主意把女兒培養成才,他們就是不信命

“我生四女兒的時候,落下了個病,你也知道,那時候女人生孩子都是一隻腳踏進了鬼門關的,再生是不行的了!”芳姐嘆著氣說。

四女兒先天不足,體弱多病,丈夫跟芳姐說,以後再也不生了,女兒就女兒,只要培養的好,女兒比兒子強多了。

要知道,那可是八幾年,在那個年代,哪怕計劃生育抓得再緊,也有人在接連生了五六個女兒之後,硬是要繼續生一個兒子的,那個時候能夠說出這種話的男人,不多。

芳姐夫婦的決定裡,無奈的成分居多。但是這個決定,卻是他們這輩子做過的最正確的決定,也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在那個年代,子女多了,家庭條件又不好,還要繳四個女兒的學費,極難。

但是芳姐夫婦做到了,他們把每一分錢都省下來,凡是隻要肯花力氣就能多掙錢的事,儘可能的做。

大伯哥不理解:“女兒讀那麼多書幹什麼?嫁了人,拍拍屁股就走了,虧得底兒掉,這個賬算不過來嗎!”芳姐夫婦總是一本正經的回答:“各家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老了以後,兒子跟女兒誰更靠得住?一對60後老夫妻說了內心話

婆婆生病,小縣城裡的醫院都不接,女兒一個電話就解決了問題

最讓芳姐揚眉吐氣的事情發生在兩年前,那時候芳姐的婆婆,也就是女兒的奶奶得了一場病,嚴重昏迷,小縣城的醫院都不接,可是去市裡大醫院治療,大伯哥又捨不得錢,事情就這麼幹耗著。

二女兒知道後,一個電話就把婆婆的事情給解決了,在市醫院裡,醫生說:“得虧你們送治及時,再晚半天,梗死的面積大了,就沒轍了!”

芳姐說,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婆婆的臉上是一臉的後悔,大伯哥也感覺抬不起頭,關鍵時刻,還是要靠她那四個不被婆家待見的女兒。

“我生了4個女兒,婆婆罵我不中用,現在她後悔了!”芳姐越說越自豪,然後如數家珍的告訴我,四個女兒分別是什麼學歷,在哪個大城市上班,做什麼職業,四個女婿也都是有為青年。

反觀大伯哥家裡的兩個兒子,從小不學好,也沒讀什麼書,現在還在貧困線上掙扎,不看別的,就看老家的房子就一目瞭然了,芳姐家裡住的房子是四個女婿出錢建的鄉村別墅,氣派敞亮,大伯哥家的房子,就不值一提了。

老了以後,兒子跟女兒誰更靠得住?一對60後老夫妻說了內心話

尾聲:

隨著芳姐丈夫的褲子卷好褲腳邊,這段10來分鐘的對話,也要結束了,但是芳姐還意猶未盡。她告訴我說,今天是她生日,四個女婿每人給他們轉了2500塊錢,還限定,今天必須要花完的。

“我想,除了買點衣服,其他的我們也用不到什麼!”說這話的時候,芳姐的眼裡泛著幸福的淚光,似乎也在述說著她當年的艱辛。

老了以後,兒子與女兒誰更靠得住?這對60後夫婦,對我說出了內心積壓多年的內心話:女兒,只要培養的好,比兒子一點也不差,反觀大伯哥家的兩個兒子,雖然也有孝心,但是自古尚且不暇,父母還真的就是照顧不過來。

芳姐夫婦年輕的時候奮鬥成了習慣,在耳濡目染之間,給四個女兒起了模範帶頭作用,四個女兒都成材了,對他們也是掏心窩子的好,女婿也感激老人的付出,把他們當親生父母一樣對待。

目送他們離去的時候,我的眼角也溼潤了。兒子女兒都一樣,女兒也是傳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