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比五晒”受獎勵人員陳木先採訪記

深植匠心,為業至精當尖兵

——“五比五曬”受獎勵人員陳木先採訪記

●三明日報記者 李遠明 通訊員 林智雄

4月28日上午,市區天氣放晴。9時30分,三鋼熱回收焦爐餘熱發電工程現場,陳木先正忙著與同事商討優化後續蒸汽管道吹掃接入方案。

熱回收焦爐餘熱發電項目,總投資2.5億元,是省、市重點項目。經過一年多的建設,項目現已進入試運行階段。“今年以來,雨天很多,不利於室外施工。天氣一放晴,我們堅守一線忙施工,力爭項目如期竣工投產。”陳木先告訴記者。

陳木先,2012年7月畢業於武漢科技大學。他從三鋼動力廠動力車間STRT發電機組運行崗位的普通員工幹起,憑藉著勤於鑽研、勤奮工作,很快成為三鋼發電戰線上的一名尖兵。如今,陳木先已擔任三鋼閩光股份有限公司動力廠熱力車間工藝副主任。

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企業綠色發展。熱回收焦爐餘熱發電項目,可不是一般的項目。它運用了多項國內先進的發電技術,採用的“七爐兩機再熱母管制”佈置方式,在國內更屬首創。作為項目現場負責人,陳木先承擔了技術方案制定、圖紙審核、施工協調、質量把控等一系列事項。

一般來說,電廠的發電機組建設工期是3年。而三鋼熱回收焦爐餘熱發電工程兩臺發電機組計劃工期不到兩年,其工期之緊顯而易見。更讓陳木先頭疼的是,除了工期緊,項目還具有工藝路線複雜、施工難度大等特點。

困難面前,陳木先沒有退縮。“俗話說,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項目實施推進越有難度,對自己越有挑戰。”陳木先如是說。

為此,他積極參與項目工藝技術方案制定,在項目技術路線、管線佈局、設備選型等方面,進行科學合理規劃,力保整個發電系統佈置更優、運行更穩、效率更高。

陳木先介紹,在高溫超高壓帶再熱發電領域,一臺鍋爐通常配置一臺發電機組。而熱回收焦爐餘熱發電項目“七爐兩機再熱母管制”工藝,就是把七臺鍋爐通過複雜的管線進行整合,然後配置兩臺發電機組。這個工藝路線沒有先例可循,全是自己和同事們硬摸索出來的。採訪中,記者得知,為了這個工藝路線的合理應用,光是畫蒸汽系統示意圖,陳木先就畫了七稿,每一稿至少需要花上2天時間!

重點項目,重點突破。在許多人看來,遇上週末休息,是最正常不過的了。但在陳木先的心裡,早已沒有了週末的概念。因為,今年以來,他一天都沒休息過。“鐵人!”同事們這樣形容陳木先。

熱回收焦爐餘熱發電工程,其管道佈置之多難以想像,大部分還是架設在距離地面近20米的空中。管道驗收時,陳木先必須攀高,並行走在僅20釐米寬的鋼樑上。“有時一天要行走2000多米。雖說繫了安全繩,可從空中往下看,仍是一陣目眩。完成驗收任務,下到地面,腳都是軟的。”有些恐高的他,這樣告訴記者。

功夫不負有心人。目前,三鋼熱回收焦爐餘熱發電的兩臺80MW發電機組均已安全投入試運行。據介紹,項目全面投產後,預計年發電量可達11億千瓦時以上。屆時,三鋼用電不僅可全部實現自給,還可外供。

深植匠心,為業至精。陳木先始終拼勁十足。

2015年,三鋼籌建65兆瓦高爐煤氣高效發電工程。在項目調試階段,陳木先負責各項調試方案,包括鍋爐水壓試驗、鍋爐酸洗、蒸汽管道吹掃和發電系統聯動調試方案的審核工作。

在審核鍋爐酸洗方案時,由於方案中清洗工藝、清洗藥量、加熱蒸汽接入的差異會直接影響酸洗的效果。為此,陳木先直接“泡”在了現場,根據現場實際條件,修改方案達5次,才使65兆瓦發電站鍋爐順利完成酸洗作業。

65兆瓦發電站投運後,汽輪機凝汽器膠球清洗系統運行效果一直不太理想,收球率太低。陳木先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仔細研究,尋找收球率不高的原因,最終通過調整兩側收球網角度和更改收球網執行器電氣限位,有效解決收球率不高的難題。如今,膠球收球率由原來的不到30%提高到95%以上。

在65兆瓦高爐煤氣高效發電工程配套的汽改電項目中,陳木先負責新電鼓油系統和冷卻水系統的設計及圖紙繪製工作。

如何才能使這兩個系統設計最優化?陳木先多次在現場勘察,來回修改設計方案。7#電鼓順利投運後,兩個系統均運行良好。

喜歡“折騰”的陳木先,還參與了三鋼80兆瓦煤氣高效利用發電工程、65兆瓦發電機組大修、6#鍋爐智能燃燒優化控制系統節能改造、3#鍋爐純燒焦爐煤氣改造等許多大修技改項目。

熱力車間各汽輪機組凝汽器真空效果一直都不是很好。陳木先對此又動起了腦筋,他提出將3#汽輪機組凝汽器換熱銅管換成更薄、強度更高、換熱效果更佳的不鏽鋼雙螺紋管,將65兆瓦汽輪機組凝汽器清洗用的普通膠球換成了效果更好的自旋轉複合膠球,大大提高了車間各汽輪機組凝汽器真空。“光是更換自旋轉複合膠球這一塊,每年可以為三鋼創造效益100多萬元。”陳木先一臉自豪。

“幹工作,一定要腳踏實地。要幹,就一定要幹好。”11時15分,採訪結束,陳木先又忙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