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缳

作者丫头

醇亲王奕缳是晚清皇室一著名人物,曾在光绪十至十六年(1884—1890)实际主持清朝中央政府之大政方针近七年时间。作为清代最后两朝皇帝的本生父祖,其历史地位之显赫早已引人注目,但他在晚清史上的重要性却主要不在这里,而在其主持或参与的一些重大决策对当时的国内外政局及中国早期近代化事业有过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这一人物,以往的研究还很薄弱,相关涉及之论,字里行间多有贬斥之意,特别是其协助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一事,尤为人所诟病。

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缳

奕缳,号朴庵,道光帝第七子,生于道光二十年九月二十一日(1840年10月16日),道光三十年(1850)咸丰帝登基后封为醇郡王。咸丰十一年(1861)“辛酉政变”时,与恭亲王奕訢一起为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出力,事后奕欣封为议政王,主管枢垣、总署,奕误则任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等职,主管神机营练兵事务。同治十一年(1872)晋封亲王,十三年末因次子载湉入承大统为光绪帝,疏请开去一切差使,懿旨允之,命以亲王世袭罔替。光绪六年(1880),中俄伊犁交涉事起,时局紧张,受命复出,参与议政,再管神机营。十年(1884)三月,中法越南事急,北宁、太原失守,主持全局的恭王不能有效应对危机,慈禧太后与醇王定议,免去恭王本兼各职,军机处全班易人;醇王以皇帝生父关系,不便公开主持大政,懿旨命中枢、总署遇有大事与之商议,迄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1891年1月1日)因病去世,实际柄执朝政近七年时间。

1885年,醇亲王爱新觉罗奕缳摄于天津,光绪帝生父,时年47岁,光绪十一年受命任总理海军事务

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缳

光绪十二年(1886)梁时泰为奕譞拍摄了立像一幅,身旁有一鹿相伴

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缳

1886年老醇亲王(中)检阅北洋水师与李鸿章(右)及善庆(左)之合影

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缳

1889年摄于什刹海醇亲王府,爱新觉罗奕缳五十大寿

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缳

光绪帝的生父——醇贤亲王奕譞

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缳

奕缳为道光皇帝的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所出,生于道光二十二年,死于光绪十六年。翻开皇室家谱“玉牒”来看,醇贤亲王奕缳在他哥哥咸丰帝在位的十一年间,除了他十岁时因咸丰登极而按例封为醇郡王之外,没有得到过什么“恩典”,可是在咸丰帝死后那半年间,也就是慈禧太后的尊号刚出现的那几个月间,他忽然接二连三地得到了一大堆头衔:正黄旗汉军都统、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后扈大臣、管理善扑营事务、署理奉宸苑事务、管理正黄旗新;日营房事务、管理火枪营事务、管理神机营事务……。这一年,他只有二十一岁。一个二十一岁的青年,能出这样大的风头,当然是由于妻子的姐姐当上了皇太后。

醇贤亲王有四位“福晋”,生了七子三女。正福晋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妹妹,她一生共生了一个姑娘,四个儿子,第一个女儿活了六岁,第一个儿子载瀚活了不到两周岁,第二个儿子就是光绪载湉,刚到四岁进宫做了皇帝,光绪进宫后,她又生下第三个儿子,只活了一天半,接着下来生下第四个儿子载洸,不到五岁就死了。

光绪生母(正福晋那拉氏)与生父合影(醇亲王奕缳)

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缳

光绪八年(1882年),奕譞及其亲属摄于适园。奕譞(右二)、寿庄公主(右三)、叶赫那拉氏(右五)、刘佳氏

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缳

第一侧福晋颜扎氏,逝世很早。二侧福晋刘佳氏,也是末代皇帝溥仪的亲祖母,夭折过一个两岁的女儿。她共生了三个儿子,即载沣、载洵、载涛。另外还有三侧福晋李佳氏,无子女。醇亲王去世时,遗下三子一女,最长的是第五子,即载沣,那年八岁,承袭了王爵。五岁的载洵和三岁的载涛同时晋封为公爵。

醇亲王奕缳二侧福晋刘佳氏、载沣之母刘佳氏

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缳

醇亲王的侧福晋刘佳氏和李佳氏

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缳

奕譞侧福晋刘佳氏

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缳

奕譞与爱子,摄于太平湖醇王府

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缳

醇贤亲王,左抱载洵,右站载沣

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缳

醇王府的三位阿哥载沣(中)与载洵(右)、载涛(左)

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缳

在醇亲王府益寿堂戏台院内(右起:载沣抱溥杰,刘佳氏、李佳氏、载沣的福晋瓜尔佳氏抱长女韫英)

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缳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是这样回忆他的几位祖母的:

我一共有四位祖母,所谓醇贤亲王的嫡福晋叶赫那拉氏,并不是我的亲祖母。

她在我出生前十年就去世了。听说这位老太太秉性和她姊姊完全不同,可以说是墨守成规,一丝不苟。同治死后,慈禧照常听戏作乐,她却不然,有一次这位祖母奉召进宫看戏,坐在戏台前却闭上双眼,慈禧问她这是干什么,她连眼也不睁地说:

“现在是国丧,我不能看戏!”慈禧给她顶的也无可奈何。她的忌讳很多,家里人在她面前说话都要特别留神,什么“完了”“死”这类字眼要用“得了”“喜”等等代替。她一生拜佛,成年放生烧香,夏天不进花园,说是怕踩死蚂蚁。她对蚂蚁仁慈如此,但是打起奴仆来,却毫不留情。据说醇王府一位老太监的终身不治的颜面抽搐病,就是由她的一顿藤鞭打成的。

她一共生了五个孩子。第一个女儿活到六岁,第一个儿子还不到两周岁,这两个孩子在同治五年冬天相隔不过二十天都死了。第二个儿子就是光绪,四岁离开了她。光绪进宫后,她生下第三个儿子,只活了一天半。第四个男孩载洸出世后,她不知怎样疼爱是好,穿少了怕冻着,吃多了怕撑着。朱门酒肉多得发臭,朱门子弟常生的毛病则是消化不良。《红楼梦》里的贾府“净钱一天”是很有代表性的养生之道。我祖母就很相信这个养生之道,总不肯给孩子吃饱,据说一只虾也要分成三段吃,结果第四个男孩又因营养不够,不到五岁就死了。王府里的老太监牛祥曾说过:“要不然怎么五爷(载沣)接了王爷呢,就是那位老福晋,疼孩子,反倒把前面几位小爷给耽误了。”

载沣虽非她的亲生子,但依宗法,要受她的管教。她对我父亲和叔父们的饮食上的限制没有了,精神上的限制仍然没有放松。据那位牛太监说:“五爷六爷在她老人家跟前连笑也要小心,如果笑出声来,就会听见老人家吆喝:笑什么?没个规矩!”

醇贤亲王的第一侧福晋颜扎氏去世很早。二侧福晋刘佳氏,即是我的亲祖母,她在那拉氏祖母去世后当了家。她虽不像那拉氏祖母那样古板,却是时常处于精神不正常的状态。造成这种病症的原因同样是与儿孙命运相关。这位祖母也夭折过一个两岁的女儿。而使她精神最初遭受刺激以致失常的,却是由于幼子的出嗣。她一共生了三个儿子,即载沣、载洵、载涛。七叔载涛从小在她自己怀里长大,到十一岁这年,突然接到慈禧太后旨意,让他过继给我祖父的堂兄弟奕谟贝子为子。我祖母接到这个“懿旨”,直哭得死去活来。经过这次刺激,她的精神就开始有些不正常了。

溥仪的祖母刘佳氏

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缳

奕谟膝下无儿无女,得着一个过继儿子,自然非常高兴,当做生了一个儿子,第三天大做弥月,广宴亲朋。这位贝子平时不大会奉承慈禧,慈禧早已不满,这次看到他如此高兴,更加生气,决定不给他好气受。慈禧曾有一句“名言”:“谁叫我一时不痛快,我就叫他一辈子不痛快。”不知道奕谟以前曾受过她什么折磨,他在发牢骚时画了一张画,画面只有一只脚,影射慈禧专门胡搅,搅得家事国事一团糟,并且题了一首发泄牢骚的打油诗:“老生避脚实堪哀,竭力经营避脚台,避脚台高三百尺,高三百尺脚仍来。”不知怎的,被慈禧知道了,慈禧为了泄忿,突然又下一道懿旨,让已经过继过去五年多的七叔,重新过继给我祖父的八弟钟郡王奕讠合。奕漠夫妇受此打击,一同病倒。不久,奕谟寿终正寝,慈禧又故意命那个抢走的儿子载涛代表太后去致祭,载涛有了这个身份,在灵前自然不能下跪。接着不到半年,奕谟的老妻也气得一命呜呼。

在第二次指定七叔过继的同时,慈禧还指定把六叔载洵过继出去,给我另一位堂祖叔敏郡王奕志为嗣。正像漠贝子诗中所说的那样:“避脚台高三百尺,高三百尺脚仍来。”刘佳氏祖母闭门家中坐,忽然又少掉了一个儿子,自然又是一个意外打击。事隔不久,又来了第三件打击。我祖母刚给我父亲说好一门亲事,就接到慈禧给我父亲指婚的懿旨。原来我父亲早先订了亲,庚子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时,许多旗人因怕洋兵而全家自杀,这门亲家也是所谓殉难的一户。我父亲随慈禧光绪在西安的时候,祖母重新给他订了一门亲,而且放了“大定”,即把一个如意交给了未婚的儿媳。按习俗,送荷包叫放小定,这还有伸缩余地,到了放大定,姑娘就算是“婆家的人”了。放大定之后,如若男方死亡或出了什么问题,在封建礼教下就常有什么望门寡或者殉节之类的悲剧出现。慈禧当然不管你双方本人以及家长是否同意,她做的事,别人岂敢说话。刘佳氏祖母当时是两头害怕,怕慈禧怪罪,又怕退“大定”引起女方发生意外,这就等于对太后抗旨,男女两方都是脱不了责任的。

尽管当时有人安慰她,说奉太后旨意去退婚不会有什么问题,她还是想不开,精神失常的病患又发作了。

过了六年,她的病又大发作了一次,这就是在军机大臣送来懿旨叫送我进宫的那天。我一生下来,就归祖母抚养。祖母是非常疼爱我的。听乳母说过,祖母每夜都要起来一两次,过来看看我。她来的时候连鞋都不穿,怕木底鞋的响声惊动了我。这样看我长到三岁,突然听说慈禧把我要到宫里去,她立即昏厥了过去。从那以后,她的病就更加容易发作,这样时好时犯地一直到去世。她去世时五十九岁,即我离京到天津那年。

溥仪的弟弟溥杰所回忆的《醇亲王府的生活》中的记载:

“我父亲有兄四人,均我嫡祖母叶赫那拉氏所生,长兄载瀚二岁夭折,次兄载湉即光绪,三兄生后不久即死,四兄载洸,五岁死。

有弟二人均与我父同母,六弟载洵,光绪十一年四月初七日生,光绪二十八年六月慈禧命承继瑞敏郡王为嗣,降袭贝勒,我父亲任监国摄政王时,授予郡王衔并任海军大臣。辛亥以后在北京天津之间闲居,一九四九年三月初二日死于天津。

七弟载涛,光绪十三年五月初三日生,光绪二十三年四月慈禧命承继贝勒衔固山贝子为嗣,光绪二十八年五月更命为转继多罗钟端郡王,降袭贝勒,我父亲任监国摄政王时,授予郡王衔,任专司训练禁卫军大臣,后任管理军谘处事务大臣,军谘大臣,中国建立后,就被选为政协代表,人大代表,代表满族为人民服务。

有妹两人,长妹为大庶祖母颜扎氏所生,佑殇,次妹与我父同母,三岁夭逝,三妹为我三庶祖母李佳氏所生,死年二十八赎。”

政变以后,西太后对醇王府颇为猜疑。据说在醇王园寝(墓地)上有棵白果树,长得非常高大,不知是谁在太后面前说,醇王府出了皇帝,是由于醇王坟地上有棵白果树,“白”和“王”连起来不就是个“皇”字吗?慈禧听了,立即叫人到妙高峰把白果树砍掉了。引起她猜疑的其实不仅是白果树,更重要的是洋人对于光绪和光绪兄弟的兴趣。庚子事件前,她就觉得可怕的洋人有点倾心于光绪,对她却是不太客气。庚子后,联军统帅瓦德西提出,要皇帝的兄弟做代表,去德国为克林德公使被杀事道歉。载洵到德国后,受到了德国皇室的隆重礼遇,这也使慈禧大感不安,加深了她心里的疑忌:洋人对光绪兄弟的重视,这是比维新派康有为更叫她担心的一件事。为消除这个隐患,她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是把荣禄和醇王府撮合成为亲家。西太后就是这样一个人,凡是她感到对自己有一丝一毫不安全的地方,她都要仔细加以考虑和果断处理,她在庚子逃亡之前,还不忘叫人把珍妃推到井里淹死,又何尝不是怕留后患而下的毒手?维护自己的统治,才是她考虑一切的根据。慈禧对于醇亲王一家一直是操纵利用的。

再看看溥仪的弟弟溥杰所回忆的《醇亲王府的生活》中的记载:

慈禧最初利用了恭亲王和我的祖父杀了肃顺等妨碍太后垂帘听政的王公大臣,随后对于我的祖父除用联姻的办法进行拉拢,使与自己的亲妹妹结婚外,更赐予颜扎氏以为进一步的笼络。利用光绪幼帝支撑门面更设法延长了“垂帘”的年限。光绪长大后,虽然一度归还了政府,但由于所谓的“维新变法”的失败,更使慈禧又有了垂帘听政的机会,但由于内外的压力,不得不废黜了准备接替光绪的大阿哥。同时却又不能不拉拢第二代醇亲王,我的父亲载沣。以下附带慈禧对我祖父的另一方面——猜忌妒恨的事例。

我幼时,我的祖母刘佳氏,曾拿出一只镶有大珍珠的金簪给我看,并对我讲:“在光绪二十二年五月初八日,你的嫡祖母(光绪的妈咪)故去后,慈禧太后曾到府中来哭丧,因为她的妹妹死了,你的阿玛又袭了王爵,她非常妒恨,事事找碴,处处寻事,把我们都吓坏了。太后怒声吩咐把府中最好的珠宝簪环之类都装到你内交太太的棺里,为的是不给我们留下什么好东西。这个珠簪,就是在那时未被太后发现的唯一物品。等你长大了娶了媳妇之后,我就把它交给你的媳妇,好做为王府中的传家之宝。”

我还听我家的一位老长辈讲过,我的祖母刘佳氏,曾因为受到三次西太后的重大刺激,终于得了间歇性的神经错乱症。

第一个大刺激是在光绪二十三年,为了和我的祖母刘佳氏找别扭,就把我的祖母最心爱的小儿子——我的七叔载涛,硬用太后的命令过继于嘉庆的第五子和硕惠端亲王绵愉的第六子贝勒衔固山贝子为嗣,我的祖母因为事出突然,又不敢违抗,只得忍痛从命。而那家老贝子夫妇因为老来得子,非常兴奋,在家里演剧宴请亲友以志庆祝。慈禧听到此事,就迁怒老贝子夫妇,因为他们疼爱我七叔,又触了慈禧的忌。便又下令把我七叔过继于我的祖父的第八弟多罗钟端郡王为嗣,因此使老贝子夫妇先后抑郁而死。

第二个大刺激是在光绪二十七年,慈禧为了政治上拉拢载沣,硬是把荣禄的女儿枳给了我的父亲,那时我父亲已和蒙古某家王公之女订了亲,是由我的祖母刘佳氏包办的,但是却因为慈禧的命令,而不得不在良心内疚的心情下和那家退了婚,这对于我的祖母,实在是她认为最难过的一件事。

第三个大刺激,是在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慈禧用晴天霹雳的手段,突然把我大哥接入宫中,继嗣同治,兼祧光绪当了清朝的末代皇帝,因为我的大哥自幼在我祖母处抚育。忽然又把她最疼爱的长孙夺取,并且我祖母深知光绪晚年的结果,以为溥仪这一入宫,不但等于我大哥与祖母的生离死别,而且更对慈禧害起怕来,自那以后,她就得了间歇性神经症。

我的母亲也曾对我讲,慈禧由于光绪的缘故,特别是在我祖母叶赫那拉氏去世以后,对于醇亲王府既妒又恨,因为听人实,醇亲王府所以出了皇帝,就是因为醇亲王府的妙高峰坟茔内有两棵大白果树,将白、王二字合起来,岂不是个皇字。慈禧听了就命人把那两棵白果树锯掉,谁知更是以讹传讹,说在锯树时,在树身中出了很多的蛇,更牵强附会的说,光绪二十六年的义和团就是那些树精所化。

醇王府家人合影

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缳

主要人物为刘佳氏(右六)、李佳氏(中坐)、载洵(左一)、载洵福晋(左二)、载涛(右一)、载涛福晋(左三,后立者)、载沣福晋瓜尔佳氏(左六,后立者)

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奕缳

作者丫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