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这个电影让人催人泪下,讲述了有娘生没娘养的孩子,这反映什么?

发现周边有趣的事情


小时候离家出走?

早早学会了独立生活?

曾痛恨过父母?

觉得自己的出生就是个错?

这些在很多人的童年里都出现过,

甚至留下过惨痛的记忆。

伤痛无法拿来比较,

但这个小男孩经历的,

一定比你们之中的99.99%都要难以言喻。

看海报,

真的是一个笑容很阳光的男孩。

而在片中,他说:

我要控告我的父母

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生而不养,

养而不育。

是没有义务吗?

不,这是对生命的不尊重。

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凯撒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亚洲太平洋电影奖最佳导演

.......

多项国际大奖认证佳片。

目前豆瓣评分8.8分,

超前点映评分9.3分。

影片《何以为家(又名:迦百农)》,

将于4月29日全国公映。

这是12岁男孩赞恩的故事。

生下来就和父母居住在贫民区,

黎巴嫩的迦百农,难民聚集地。

因为没有身份,

赞恩没法上学。

在没有抚养和教育孩子能力的情况下,

父母却盲目不停地生育。

家庭成员的增加,

给这个家庭带来了难以承担的巨大压力。

稚嫩的肩膀,在幼小的年纪,

就要承担起生活和家庭的重担。

在妹妹被强行卖给商贩为妻后,

他愤怒地离开家,

决定要控诉自己的父母……

如果你终将为人父母,

或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

推荐你来观看这部影片,

共同审视、关怀与思考一个问题,

我们,究竟何以为人父母。

《何以为家》是由黎巴嫩、法国、美国制作的剧情片,由黎巴嫩导演纳迪·拉巴基执导,纳迪·拉巴基、Zain Alrafeea联合主演。该片于2018年5月17日在戛纳电影节首映。2019年4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讲述了一个12岁男孩扎因,起诉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却没有能够好好的抚养他。

╱我们活在地狱里,可父母还打算生小孩╱

电影开头是扎因奔走在他无法选择的出生地之间,作为家里的长子,他从一出生就背负了照顾家人的责任。为了养活自己和妹妹,他被去药房骗处方药、换媒气、搬水、送货、送菜、摆地摊卖水果汁......所有能够挣钱帮补家计的事情,12岁的扎因都毫无怨言地去做了,但是无论他再怎么努力,依旧无法成为英雄。

“你儿子一出生就死了…他并不存在,连番茄酱都有日期和保质期,你儿子什么都没有。”

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伴随的是巨大的「责任」。

身为父母是不是要有相应的「经济能力」,让孩子能够在健康富足的环境下成长?即使生活拮据,是不是也要力所能及地给他应有的「爱和关怀」?是不是要竭尽全力教育他,让他成为一位「人格健全」的人,而非成为对社会的祸害?

在所谓「观念压力」的驱使下,到了年纪就仓促地把一个生命带到这个世上,生而不养,养而不教。这不仅是一个孩子的悲哀,更是一个家庭的悲哀。

╱有时候,你越努力,就会越绝望╱

一个人为突破「阶层束缚」所能做的所有努力,扎因都做了,但「救世主」始终没有出现。在没有选择权的时候救不了妹妹,而有了选择却依然救不了尤纳斯,「罪犯父母」比自己更加无助......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越努力就越会感到绝望」。

《何以为家》最难得的地方就是,它给予这个贫穷社会毫无偏见的、不加修饰的、甚至略带粗暴的一刀, 把一个囊括「黎巴嫩众生相」的社会横切面,赤裸裸地摆在观众面前。

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悲剧的受害者。

鲤鱼说

善良而倔强的叙利亚小男孩,默默把全世界扛在瘦弱的肩上,拖着生活往前走。影片最后的那个微笑让人看的心都碎了。

「生活中的我们做什么都要考证,唯独做父母不需要」。然而并不是生了孩子就能自动成为妈妈。孩子是父母的,但更是他们自己的,他们有自己的人格和思想,不应该被虐待,更不应该被贩卖。 父母有管教孩子的权利,孩子也有权利将父母告上法庭。

身为父母,也应该有学习的义务。“准父母们“应该了解怎样抚养孩子,怎样尊重孩子,如何正确地去爱孩子,即使没有丰厚的物质条件,也应该给予足够的爱。

最后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











四季如春151135802


刚看完,很有感触,这不像极了,我们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人,像极了,计划生育年代的国人,像极了我们国家偏远山村,越穷就生的越多的地区,贫穷,就是病因,如果我们不是改革开放,经济没有发展起来,我们不是跟电影中的生活环境一样嘛,已有的事,后必再有。正如我不是药神里,让人印象深刻的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