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画得像就一定好吗?中国画家创作油画是否需要结合本国文化特点?

巴人日记


油画艺术起源于西方,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油画艺术以素描为一切基础,这是至关重要的,油画艺术以“色彩”为载体,油画艺术注重“写实”,这些都是不可或缺、不可改变的事实,那么油画画得像就一定好吗?中国画家创作油画是否需要结合本国文化特点呢?



油画画得像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出“风骨”这才是油画艺术的追求。

可以这么认为,油画创作的过程是先以临摹模仿为基础的一个过程,纵观油画艺术的发展史,任何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都是经历不断的临摹模仿优秀的画作,最终才自成一家画风,西方“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布格罗前期都在临摹学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那些天才艺术家的作品,


在模仿的过程中,首先要先追求画得像,画得像不只是简单的表象很像,也带些神态的相似,如果画得不像,可以说是连画作的主题构图都模糊不清的了,即使是抽象派油画所追求的“形不像”也有清晰完整的轮廓,其实这也是画得像最基本的要求,油画属于视觉艺术,所以首先要用完整的形象来满足人们的视觉效果,之后才去追求画作的风格、画面的深度与灵魂,

中国画家创作油画是要结合本国的文化特点,

油画艺术虽然起源于西方,有着很浓重的西方文化属性,一百年前中国画家将西方油画引进中国之后,就毅然决然的采用了“中西结合”的艺术创作理念,时至今日不论中国油画发展的如何,但至少艺术家们把本土的文化贯穿在油画艺术作品中,或许“中西结合”可以这样理解,采用的是西方油画技法,中国的文化理念,或者是将中国画和西方油画的技法相互融合,

但从目前中国油画的发展来看,所谓的“中西结合”应该是将中国画和西方油画的技法相互融合,当然了,意义效果并不是很好,“术有专攻”任何艺术只能遵从它固有的章法,这样才规范,规范的基础之外,又要有属于艺术的文化,文化是艺术的生存土壤,中国油画必须要结合本国文化特点,只是先要规范中国油画的基础,形成真正独立的中国油画艺术,再有文化,就是“锦上添花”的作用了。



诗夜城主


13世纪末期,油画在刚刚诞生的时候,画家们创作油画时,都要先打底稿,打底稿就是先用铅笔或炭棒画出素描造型,然后在底稿上才开始创作。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给物象的轮廓制造一个精确的框架,避免造型出现变形的情况。可见,素描称得上是油画的骨架,是指导画家把油画画像,画得真实的必备条件。

也可以说,油画画得像是达到及格线的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提香·奥维拉)

油画毕竟是在西方成长起来的艺术,是表达西方人文观念和思想趣味的造型艺术,作为中国画家,在技巧和技法上可以学习西方画家的传统经验,它们都属于形式上的东西。但在绘画内容和观念上,必须结合中国文化的特点和传统。毕竟东西方的文化观念相差很大,两者无法兼容。

怎么结合中国文化特点?我觉得主要有三点。

(谢楚余·绿野)

第一点,从中国画技巧里寻求艺术感觉。

写意性和概括性是中国画最为显著的特点,像画面的留白,虚实结合,以线条造型,平面构成图式,忽略造型而注重展现神采,等等,这些都可以往油画中吸收。

像上世纪的油画家林风眠和吴冠中是这种探索方法的代表画家,尤其他们的仕女油画,具有浓烈的古典趣味和独特性,看起来既像中国画,又像油画,把两种画的特点完全吸收进去了。

(苏新·花神)

第二点,从中国式的历史语境和人文观念里寻求变法。

早在20世纪初期,油画刚刚进入国门后,以徐悲鸿、刘海粟为首的中国油画家就是以这种方法探索油画的本土化,他们的做法是,采用“中西结合”的形式,用油画的绘画语言来刻画中国的历史故事,或自然风景,比如,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壮士》、《愚公移山》,刘海粟的“黄山系列”,“荷花系列”作品都属于此类。

(徐悲鸿·田横五百壮士)

第三点,从中国当代社会意识里探索油画本土化。

当代的老百姓喜欢什么?成天在想着什么?喜欢做什么事情?作为当代油艺术家,一定要搞清楚这些,搞清楚后才能画出当代人喜闻乐见的油画作品。

在这方面,当代油画家冷军,陈丹青,杨飞云,苏新,谢楚余等画家,堪称佼佼者,他们大多善于刻画长着东方面孔的当代时尚女孩,让人们看后非常有带入感。

(李自健·童年)

另一方面,那些跟农村生活有关联的当代油画家,比如,罗中立,陈逸飞,李自健等人,则把艺术视野投向了广阔的农村,刻画中国当代农村的面貌,以及农村百姓的精神风貌,同样取得了不俗成绩。

像陈逸飞的“藏民系列”作品,罗中立的农耕生活系列作品,李自健的童年记忆系列作品,都很具有代表性。


鸿鹄迎罡


是否油画的“像”就好一点,中国画家创作是否要结合“中国本土文化特点”进行创作这两个问题,这是既独立有有必然联系的两个问题,就油画是否画的像就是好的问题,应该说,不一定要“像既逼真”,因为写实的表现形式不是唯一手段,从古典浪漫主义、洛可可、到后来的写实注意、印象主义以及后来出现的野兽、表现、抽象的超现实主义等等风格多有很多传世名作,这里有画的像的《蒙娜丽莎》,也有笔触奔放的《星空》、《向日葵》,有现实主义的《采石工》等,细致写实的达芬奇、希施金到奔放抽象解构主义的毕加索、赵无极、吴冠中等等,你会发现油画作品不单单是追求像,画家主观创作再现只要是完整的富于美感的就是好油画作品。

忘记最早提出“艺术具有民族性就是世界性的”这个论点,我个人比较赞同,艺术创作者是广泛吸收各家长处,立足一个基本出发点后的创作才有特征、有特点,才耐人寻味,立足本土文化不是唯一选择,但是的确绝对是一个有特色有挖掘潜力的课题,值得一个艺术家去深挖、持久挖。


兴安泼墨冰雪画


在欧洲油画初期画的像画的逼真是一个基本要求,这就好象唱歌一定要声音宏亮好听是一个道理,但随着古典写实派大师的层出不穷,和画面的及至表现,人们逐渐开始研究其他风格,这是个必然现象,没有一个人会在一种画法上吊死,如果不改变,你难以超越前辈大师,你是没有出路的,所以在达芬奇、鲁本斯等大师之后,出现了塞尚,马帝斯等等新派画家。他们画面不是靠逼真取胜,但同样具有及强的艺术魅力,同时新派别的出现也更具有艺术研究的价值。用中国话讲这就叫百花奇放。这时人们对绘画的要求已不再是画的像那么单一了。油画传到中国也是这个步骤,经过几十年的过程,中国人也在研究把中国元素加入到油画中,目前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写意油画家例如新上任的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还有王克举及夫人闫平等都是油画融入中国元素比较成功的画家,所以中国油画到底怎么走一直是中国油画界的大课题,当然画的像也巳经不是唯一标准了。


轻松自学画画


画画的表达艺术,艺术家和艺术生的区别在于拥有独立的艺术语言,一味取悦他人的是画匠。艺术不是搞怪,不是无病呻吟,不是炫技,不是……一切忠于自己。看画的人的审美,心态等不同,他们读到的信息肯定不同,画画要抱有一颗虔诚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