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些国画缺乏传统与写生,互相模仿千人一面,尤其缺乏个性思想难成名家,这是为什么?

小子h


说起来还是现在现在社会诱惑太多,各种知识咨询动动手指便可获得,导致很少有人在愿意为了一些无法理解的事去思考,人心都处于浮躁阶段,这一点从最近几年兴起的各类短视频app就能看得出来,只需几秒或十几秒,各种咨询唾手可得,浮躁之心到处弥漫。就像作家李尚龙在其畅销书《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中这样写道。

“试问大家有多久没有看完一本书了?”

是啊,人心浮躁了。再也没有多少人肯去为了解决一个难题花时间看完一本书。这导致各行各业肯去钻研的人越来越少。国画何尝不也是如此呢?


郭付亢


友问:当今一些国画缺失传统写生,作品千人一面难成气流的问题,个人觉得,这个问题的存在已经有近二十年了。有关美术方面的杂志也已经三令五申要求下基层,到生活中去多体验多实地写生,可是效果并不明显。要么迎乎一下,三五几天。要么不出门,四处搜刮过时作品或者有名气人的作品,开始复制。要么把别人的作品再经过釜底抽薪互换角度,拿出来参展或者兜售。这一问题,已经成了不是问题的大问题。

众所周知,没有新意和创作的画无人看,没有生活理念生活气息的文章歌赋无人读。根据以上情况可以看出,问题出在:

各美术培训机构,或者有关初中等院校开设的美术课,以美学为晃子,收钱为目的。上无压力和监督,下无动力和激励,关门作习。有学毕来,有人毕收。

不重视现实活生生的生活与大自然,只知定律,不懂学路,只知书本,不懂现实。

冬天怕冷夏天怕热,谁能出门。学习无压力,无紧迫感,怎么学也是学不来的。

请所谓的大名头大名家,利用他们的牌子招兵买马,搜刮人财。只拿钱不办事这样的事,已经习以为常了。


郁香墨



飘落随风1


这是一个时期以来,一种强大的误导所致,让为数很多的盲目学画。比如山水画领域,只知道模仿传统照抄芥子园,形成千人一面的流潮,不明白如何才能真正走上艺术道路。

从市场现象分析一下,那些盲目学画的,画大半辈子在网络平台上仍是百元画家,而注重生活气息富有个性的画家,却以高价赢得市场,不要以为画传统的就有市场,那百八十元连本都不够。

有的笔墨也不错,但就是观念守旧且很顽固,这也就是成不了大家的根源所在,没有一位大师是因守旧而成名的。艺术是发展的,只有融入时代深入生活,才能创作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好作品,别无他法。


现代山水画研究


根源在“信”字。

农人春种而秋收,只问耕耘,汗水点点滴滴入于土中,日日劳作,旁人有时候看着很苦,但农人“信”,信天信地信人,相信劳动必有收获!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安心的干活,安心的等待,安心的享受苦乐酸甜。

“板凳要坐十年冷”,没有深信,浮躁气虚哪能有清净无为、深厚华滋之作?

当然,还要有点悟性。


郑成刚书画


这是由中美协,中书协,对美术界书法界潜移默化形成的结果。武大郎开店。不按套路出牌,不遵循他们的风格,评不上奖,入不了会,徒子徒孙相互模仿,千遍一律,才能惟我者尊。谁敢做第二个吴冠中。


赵书杰书画


艺术界画家,都是模仿秀,触手可得,没有必要创新,有一些现代主义画家为什么难以出名?传统的艺术垄断着他们的思维,从教学艺术到传统艺术到经典艺术,千篇一律的仿斗古,诚信缺失,艺术匮乏,抄袭的现象,较多,这就需要国家指导,有些以食俱进的艺术家,大胆创作新作品,


王佰军010


这些人大都固封在导师风格名下,没有自己的绘画语言,及功近利,应酬与吹捧,日日把欢,歌舞升平,以为大师风度气质。无暇沉下心智去学习与写生,与当下绘画圈的浮躁,名利,乱像分不开,也与绘画体制的官本化分不开。


边红举书画艺术


这个问题其实与时代无关,无论哪个年代,名家都是少数……

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信息多元、获取方便,学习、临摹更容易……


悠乐乐悠乐乐


让你这么一说谁学画画都是大师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