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地方言不一,古代也无统一的普通话,古代诗词不同区域的作者是如何做到押韵的?

老头31169


第一,古代作诗词的文人都是黄河流域周边一带的地方(秦、晋、鲁、豫、冀),政治文明文化中心都是围绕着几个地方建立的,当然会说统一的朝廷官话,而且古代诗词有时是吟唱出来的。

第二,创作古诗词的文人一般都是朝廷功名之士,朝廷当官的会有统一的普通话的。

只要不是山高皇帝远边陲之地底层的都有统一的朝廷官话:比如古代被贬流放到南方百越之地的士族,对南方的方言就嗤之以鼻。

唐 韩愈 《送区册序》:“小吏十馀家,皆 鸟言夷面。”唐 白居易《送客春游岭南二十韵》:瘴地难为老,蛮陬不易驯。土民稀白首,洞主尽黄巾。唐代柳宗元:“楚越间声音特异,鴃舌啅噪” 《魏书》形容越佬族“鸟声禽呼,言语不同,猴蛇鱼鳖,嗜欲皆异”。 唐代崔沆:“时循人稀可与言者” 唐代刘禹锡 :“蛮语钩辀音,蛮衣斑斓布。” 北宋苏东坡:“苦鴃舌谈,尔汝不相酬,未著绝交书,已叹交游绝,门前空罗雀,巷语纷鴃舌” 宋代周去非“余又尝令译者以礼部韵按交趾语,字字有异” 明代徐霖:“中原雅韵何消记,南蛮鴃舌且休题。”

宋室南迁临安时期,内城的上层士族对周边吴语的描述:士族以讲北方洛下音为荣以说吴语为耻,庶人才说吴语,“吴人之鬼,家居建康,小作冠帽,短制衣裳,自呼阿侬,语则阿傍…… 这是上层士族嘲讽南人吴语的话。

《青箱杂记》说:"刘昌言,泉州人,先仕陈洪进为幕客,……,言者不已,乃谓昌言闽人,语颇獠,恐奏对间陛下难会。欧阳修《归田录》佚文云:"刘昌言,太宗时为起居郎,……,曰:'昌言奏对皆操南音,朕理会一字不得'。就是宋太宗听不懂闽南语。


鸟言夷面


个人认为,方言才是民族的根,方言才具有归属性与认同性的。例如,北方人来广东后,不讲当地方言,不入乡随俗的,他始终是会落叶归根的。因此普通话在方言区中,它是没有根的产物。个人并不拒绝普通话,但更不会去拒绝母语。也同样包容其他地区的方言,因为中国不是一个小国家。它地大物博,人多且杂的这才是真实的中国。那么世界上的民族都遵从一个入乡随俗的理,你北方人有什么理由以普通话自居呢?学会尊重他人才是尊重自己。如果你在方言区中不讲方言的,岂不是很异类?搞得喧宾夺主的谁会鸟你呢?例如潮籍商人李嘉诚再牛逼,在香港主流社会中也要讲港语的,这才叫融入当地社会,才是当地主人翁精神的。因为香港也是一个多元化社会的本质是任何人无法去改变的现实。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这才是其本质,不是以普通话一遮所有一统天下的。若大的国家要"语相同"必先"人相融"这就是个人的观点。“车同轨、书同文”的历史就是必须先尊重历史的根基,而不是本末倒置中扭曲的历史。





嚁月


有“书同文”在。这就是说,两三千年间做文章和作诗,只要用汉字写出,就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没有阻碍。先秦的诗文,经秦而能留存的,就必定是用李斯的小篆复录过的。以后,由篆而隶、而草、而楷,都是汉字,就都能读。

古人用他们那时候的语音做的诗,为什么我们今人读起来仍然合辙押韵?这就表明我们和古人认的都是汉字。尽管几百上千年过去,语音有很大变化,但是语音的体系没有改变。而中国古人有一项十分高明的创造:在一千多年前就整理出了汉语语音体系。更为了不起的是,即使在现在来审阅,这个体系也是科学的。编韵书的那几位,没有因循别的方面的古人玄思冥想的惯例,而是坚持用实验的方法,读字辨音,寻找各个字读音不同的原理,发现发音部位不同和发音方法不同造成了读音的千变万化。他们分析出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和现代语音学的是一致的。记录这一体系的,是字书和韵书。字书可以按读音归类排序,也可以按部首归类。韵书则全是按读音按部就班的。不管字书还是韵书,每个字都标出读音。作诗,就查韵书。

于是就有了一个奇妙而又合理的结果:一千多年前编写的字书体系代代传承下来,尽管各时代的读音不同,但是当初同音的字在韵书上一直在一起,继续保持同音关系。诗里面的合辙押韵,要的就是同音同调,不管你现在怎么读,同音的字还同音,同调的字还同调,也就继续合辙押韵了。“不管你现在怎么读”的意思就是,不管你用普通话还是现代各地方音读,都是合辙押韵的。以前常提起的某几处似乎不押韵,那是演变过程中的局部现象,总体的一致性没有变。

而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读古诗的时候平仄和韵脚不对,很大程度上是“入派三声”造成的。就是,古入声字在北京话里不再同属一韵而分派到平上去三声当中。例如“出国百日”都是古入声字,在北京话里分属一二三四声,而且没有简明的对应规律。这一点确实带来不少困扰。


ZBLiu


唐诗宋词的广泛押韵,其实就是靠隋唐期间的切韵普及和宋朝年间广韵的普及,其实在隋唐之前洛阳读书音一直都存在,四声八调,只不过是不大系统,同时由于战争因素,洛阳人南迁南京,带来了读书音,隋朝统一全国时,颜之推等几位高人也有了更好的条件和新的办法去整理古代雅言传承下来的读书音。所以没有韵书,很多人也就不懂怎么去做诗。


1569152508


这个我也纳闷,我从俚人领袖洗夫人的女儿冯婉贞的诗词入手,竟发现她的捞话比我说得还标准


小林185554962


正因为中国人语言太多,所以秦始皇才只统一文字而不统一语言!


sl87143


按当地的方言押韵,这是我在学校时的老师说的。如: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斜”字读 XIA的第二声。


梅山425


有韵书《唐韵》《广韵》《集韵》《正韵》《中原音韵》,


奔腾96710343


有谐音押韵,韵母押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