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医的不传之秘?

YoungTsau


这个问题我不时也有所思考,挺有意思的,在此浅谈一二。

我是专精汤药的师承类型中医,不是科班出身,平时接触的很多中医知识都属于秘传范畴,日常圈子交际中,难免会触碰到秘传是否外传的问题,渐渐的,我也略有些总结。

在汤药领域通常绝不轻传的有:

1、药材的独特效果认知。例如某些药材治疗腰颈椎间盘突出非常强效,增生的骨质都能迅速收缩回去,类似这种药物的认知掌握经验,是绝对不会轻易外传的。

2、药物的安全使用剂量。同样的药材,不同的剂量,效果差异有时候是非常大的,例如大黄这味药,用6g、30g、60g、500g分别是什么效果?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什么剂量?诸如此类,有些剂量的运用是用命换来的,所以这类经验是有一个内在心理分量的,没有第1条保密那么严格,有时候圈子之间交流会告知他人,但基本也限于一个比较窄的圈子。

3、配方。配方的保密层次实际上不算高,尤其是内科,患者就诊时,中医当场开方对方通常都能看到,这个时候自然是不保密的。不过其他时间场合,贸然问一个中医要方子,大部分时候人家是会拒绝的。曾经有个小伙伴根据武术中点穴解穴的资料,整理了一套药引的运用技巧,我很眼馋但不好意思不劳而获,一直不好开口讨要。后来小伙伴在某次交流的时候分享给了我,当时我也是分享了一套自己的对等技巧经验给他,算是投桃报李。在此不得不说一下市面上很令人憎恶的一种自以为是观念,很多人表面关心着中医发展发扬,指指点点的抨击中医不肯公开自己的秘方,不负责任的乱带帽子说中医狭隘落后。拜托,知识有价的基本道理懂不懂?对知识的基本尊重都没有,还想站上道德的制高点?!无私分享中医知识的人固然高尚,但不代表不愿意分享的人就卑劣吧?哪怕我自身,想要别人的中医知识也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等价交换,有些人感情分享的是别人的秘方所以就站着说话不腰疼,到底是谁狭隘卑劣?大家心里应该都是看得清的吧。

4、配方思路。配方思路通常有狭义和广义两个不同层级,狭义的通常保密程度偏低,广义的保密程度极高,差不多两个不同极端。例如感冒这个病症,主要病因就是肺气失宣,治疗思路即是宣肺清热解表。这种就是狭义的配方思路,基本上不会有人刻意保密。而广义性的配方思路则触及到了一定程度的哲学,再以感冒为例,感冒可以分成五种类型,但实质上可以用一个方子通治,即风寒风热感冒的治疗方子也可以是一样的,这种操作对普通中医知识是具有颠覆性的,违背了一直以来的中医常识。不过存在即是合理,这种配方简化糅合涉及到很多高深的中医思维认知,算是中医传承中最核心精髓的部分,是真正的不传之秘。

综上,大致就是这些,最基础(第1条)和最高级的知识点保密级别最高,中间的知识点开放性根据具体中医个体的性情差别不一,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公开的。


探花233


回答问题:小的时候经常看到祖辈人经常给人看病,祖辈三爷是个民间老中医。在民间很大名旺,他家的药房是不让外人和孩子进去的。从窗户看里面半面屋的草药箱子紧闭着,但是从那里发出浓浓草药的味道。半面墙上挂满了锦旗,都是赞医术高名的。那时候我真想学医!

有一年发现房子无人悄悄进房间,发现桌面上放着几本发黄很厚的古书,里面的字迹不是很认识。

后来上学了,才知道那就是医学珍贵的:传家之宝:药性赋,经络学和秘方集。叔叔每天苦学手抄帮助抓药,后来也成了远近知名名医。他在针灸学具有深造。

到了我这一代,无人继承。哥哥曾经学医,也都是手抄本,书不能拿回。后来哥哥任教师半途而废,以后无人再学了。所以说中医博大精深,没有传帮带,失传的主要因素。


民农歌者


中医不传之秘;

那是1981年,余在家乡注册一个《贸易信息公司》做一些中药材销售,同时组织同仁对云南昭通,贵州遵义,四川成都三个省内的六十名中医进行专题访问。其中赤脚医生22名,师承和自学者17名,家承者21名。

全是40周岁从业20年以上先生。60人中有38人在县以上人民医院执业,13人在区医院,9人自开药店。

通过我们将近一年的时间走访,请教,收获当时畅销药材,五年以后药材走向等等可靠信息。也收获了43款经验处方。

这些处方,信息多是来源於在人民医院执业的中医生。(如道真县人民医院自制止咳平喘药《棕色合剂》,外用药《抹一抹》十余年一直是该院当家内服,外用中药剂,疗效显著)就是在职家承医生献的方。

真正有价值的处方验方都是来源於师承,家承的执业医生。

另需强调的是秘方,精方的确存在於家承之中!

想一想,一个中医世家执业百年之久,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几个好方剂的支撑,可能吗?抱着这一关点我们重点深入请教还在自业的家承医生。

其实收获並不大。就其原因;就是保护性设防。例如成都有一个药堂,主家姓陈,数代行医。陈先生不客气的说:我们收学徒都需严格审查,包括人品和家世,悟性和追求……。数年后才能让他介入核心。

前几年余因风痛不能下地,一同年友人来家看视,赠余一小药瓶,余看后大吃一惊;此药吾曾在五十年代见过,已经过去半个世纪,居然还有幸得到,问其所以:原来好友虽然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祖辈却是中医世家,此药是他家传专制外用药,对皮肤病,腫痛特效。

余用两日腫痛即消,便能下楼行走,一瓶药水末用完,至今无復发。

我多次与好友联系,想让他申请专利,批量生产,为中医学做点供献,但被他拒决。

余在此述说的主要目的是;中医不传之秘显然存在!要抢救,保护,利用,提高还需努力!

供参考 tu





tu医海拾遗1942


什么是中医的不传之秘?

中医的不传之秘主要有二:

一是中药用量的配比,一个组方相同的药方,各种中药的剂量不同,就使药方的君臣左使发生变化,使药方的主治功效不同,甚至相反。如大青龙汤,桂枝、麻黄跟生石膏的用量比例不同,功效不同或相反。

二是单方一味,气死名医。有些中药只要一味,在加大剂量的情况下,对某些病症有奇效。如黄蒿治疗疟疾是就如此。

当然由于现在的科技水平有限,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研究没有新的突破,使中医显得神秘和用现代科学无法完全解释,还有很多不传之秘。如中医把脉,只能意会,不能言传。针炙的手法及什么时间行针。中药炮制时间、温度和辅药的不同,产生效果不同。中成药及药膏在制作时的先放后下等。


阿新飞


中医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先人们不断的摸索总结中发展而来的。例如流血了偶然遇到一株草能止血,又发现这种草用多了不行要适量。于是这株草有了用法和用量于是就成了一味药。为什么这株草能止血?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不可能知道凝血机制。只能把它归结到当时的认知理论体系中,也就是朴素唯物主义(金木水火土)。不过这种方法获得药物概率太低偶然性太大,于是先人利用金木水火土的理论寻找药物,于是就有了各种稀奇古怪的药方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如今我们知道金木水火土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所以提出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何为精华,何为糟粕?如何确定?就得依赖现代科学技术。例如蝙蝠屎不能明目是因为蝙蝠靠声波飞行。

几千年的经验一定要大力发掘和继承,但是经验只能做出风筝却做不出飞机,能做出二踢脚却做不出火箭。


一首歌一个故事168


对阴阳四时的临界相变,用药、用针、用指压把控,那一点神机气立的收放,就是中医学的不传之秘。在六经辨证里,汉方用药的剂量,何时用重大剂量、何时用微小剂量、轻煎、缓煎、浓煎,小火煎、久煎、连续不断煎,这个火候,就是中医学的不传之秘。在十二经辩证里,如何把脉诊与五输穴结合,下针用呼吸次数结合,这就是不传之秘。在按摩小科,如何用轻手法、如何用重手法,如何用复位正骨时机,如何用镇痛指压,就是不传之秘。穴位理疗的手法操作,绝对不是插个电极,拿电动震颤抖个几分钟半小时就搞得定的。


行者槚肃霜


一个病征,一个辨治。一个病征,一付药石。方为经验之方,秘为养家之秘。我向住世佛祖讨得一付药方,为治肺部结节之用,不说泄露药方,世上就没有相同的病征,这个人用药,救命。换一个人用药,有可能要命。所以秘方也不全是秘方。


手机用户62364108981


配方能致人绝育,致人死地,致人

癫狂等是不传之密。


释广法


中医不传之秘是:怎样组方,药物的剂量。

有人讲不传秘在于量上。

其实不传之秘在于组方。


张文学481


中医有妙法,不是不传而是非得其人难传也。然仲景辶之法相𨒂几千年而真正懂的人却廖廖无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