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读书读博士想当高校教师,可听说一些高校教师很苦,待遇不好,是这样吗?

十点看球


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


看到标签中第一个就是"青椒"(青年教师),厉害啦!~

不是有些人都博士想当高校教师,而是一种"职业规划",相对来说,做一个科研工作者高校或科研所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相比高校的基数和人才引进数量,科研所能接受的博士还是少数。不过,近几年企业引进博士更多,给的待遇更高,小西就有不少师弟、师妹进入企业,而且进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后地方还有额外的人才补贴。

高校教师引进的待遇,如安家费、科研启动费、年薪等,关键是看博士的"硬通货"(如SCI论文、C刊论文等)。2019年3月,工信部全国博士巡回招聘-长沙招聘专场时,小西去看了下省内不少高校甚至提供一套90-120平的安置房,给予20-30万元/年的年薪,国自科青年或有高水平论文的科研奖励同样不低。不过,985高校引人采用较多的"非升即走"模式,给予特聘教授、特聘副教授的待遇,五年内需完成考核任务量,否则就得走人,压力还是不小的。

另外,博士引进时基本都会归属于某个团队(课题组),个人发展和待遇和团队也有不小的关系。大团队内部竞争大,但是梯队好、成员完善,容易出成果和个人职称晋升。

因此,高校教师待遇差异性很大,只能说是"部分不好"。虽然近2年为"双一流"建设,不少高校都在大量引进青年博士,但是引进人才标准逐步提升,这也是不少博士无奈"延期"或做师资博士后的原因。没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就算能顺利答辩毕业,也是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

至于高校教师的辛苦,得看怎么说吧!

没有那份工作不辛苦的,尤其是自己想做个比别人出色。目前,不少高校都在推行"三定",即定岗、定编、定员。青年教师不论是否要求,都会"主动"选择科研岗,课时任务要求比较少,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做课题、出成果,利于自己晋升和后期发展。

这也引发过讨论,青年教师是否只要会搞科研、发文章,而不用"会"给学生上课。小西之前也听过几个新博士的试讲,师范类本科/硕士+名校读博的博士授课的确要比没有师范类院校经历的博士授课好太多,的确是术业有专攻呢。

至于说的寒暑假,得看所在团队和学校氛围,平台越好的学校老师越是"拼\

帅小西De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诉苦,医生说自己的待遇低,教师也说自己待遇低。那么这个社会,哪些群体待遇才高呢?



高校教师的待遇,差别非常大。刚入职的讲师,一个月的工资大概为四五千块钱;如果是以特聘副教授的形式引进,通常能拿到年薪十多万的样子;如果评上教授的话,一年创造20万的收入也并非难事。那么,这个待遇算不算低呢?

教授和副教授的待遇好像还看得过去,毕竟年薪超过了10万。对于讲师的月工资四五千块钱,是不是就真的没法过日子了呢?实则不然,一般高校引进青年教师,都会发放一笔安家费。安家一般为30万左右,分3~5年发放。算上这笔工资的话,讲师的待遇其实并不算低。

此外在高校工作,都会有房补和餐补,住房公积金一般也是按最高比例在缴纳。工作算不上轻松,但时间相对自由;工作环境的话,也远非建筑工地和写字楼可比。



在此需要强调一个事情,中国不仅仅只有北上广深4个城市。但网络上讨论的工资待遇,通常是以一线城市的高收入群体为参照对象,以至于言必称月薪上万。事实上,这是对公众极大的误导,即使在北上广深,能够做到月入过万的也是少数人。而在普通的二三线城市,月收入五六千块钱,工作稳定,绝对是过得比较好的那一批人。所以医生和教师,强调自己待遇低,就多少显得有些矫情。中国还有很多人连正式的工作都没有,他们甚至不会上网,所以无从谈论待遇的高低,作为沉默的大多数而存在着。

如果大家还觉得高校里面待遇低,不妨想想建筑工地上的工人。目前在建筑工地上打工,有的一天能挣七八百块钱,是不是就意味着他们的收入比教师群体或者医生更高呢?实则不然,教师和医生他们是月薪制,工作稳定,除了每月的工资,一年到头还有年终奖。即使节假日不上班,也是有工资可拿的。但如果在建筑工地上打工,做一天才有一天的收入,一年能做200天的活已经很不得了了。至于其他社会福利保障,显然也是远远不能与教师医生群体相比的。

因此,在看待个人待遇的时候,既要向上看,激发自己的奋斗动力;也同时要看看更广大范围内的收入,才能够正确地认识自身收入水平,避免陷入无谓的焦虑之中。


上庠


现在的工作都苦,高校教师也免不了。高校教师除了教学之外,还要做科研、写论文。教学需要备课。有的教师课多,有的课少,一般来说,教学对高校教师不是问题,问题是写论文,出成果。

写论文首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文献,做实验。论文需要创新,可是创新哪有这么容易。论文发核心期刊就更加不容易了,除非是大牛。

在高校工作也有它的好处:有寒暑假。



WJF36195083720


是的 有的高校课时量达周20节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