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亦凡憑“大碗寬面”聲譽翻盤,蔡徐坤為何還深陷水中央?

蔡徐坤們該向吳亦凡學什麼?

“大碗寬面能讓你開心,這確是我本意。”

4月19日,吳亦凡在微博上傳了一段MV視頻,並配上了這樣的文字。

不到一週時間,這首《大碗寬面》在微博的相關話題閱讀量已超2.2億,視頻觀看次數達到了8158萬,躍居B站全站周榜榜首。

聲勢之大,熱度之高,連“梅格妮”們(吳亦凡粉絲)都沒有想到,在沒有任何刷榜支持的情況下就已經火遍全網。

“從前有個吳亦凡我們沒有珍惜。”

甚至與吳亦凡有過糾葛的虎撲“JRS”們都紛紛感慨。後者堪稱近年中文互聯網上,最硬核與固執的一個群體,他們看到不喜歡的人和事,往往會一擁而上,用力嘲諷。

吳亦凡收穫讚美的同時,另一位同期登上微博熱搜的明星,則遭遇著困擾。

4月12日,新晉流量蔡徐坤及其團隊向B站發出律師函,要求B站永久刪除下架相關侵權視頻。

聲明一發出,即惹來網民群嘲:律師函漏洞百出不說,甚至連狀告對象都弄錯。

這兩波操作對比下來,高下立判。

由此而來的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公眾人物究竟該如何管理個人聲譽?

吳亦凡憑“大碗寬面”聲譽翻盤,蔡徐坤為何還深陷水中央?

吳亦凡如何翻盤的?

首先請出吳亦凡老師,來看一看他的案例。

在《大碗寬面》發佈之後的第三天,豆瓣鵝組裡出現了這樣的帖子:

“我已經循環這首歌三天了。”

“老實說他的歌我還是第一次主動去搜,還挺好聽。”

熱度漸漸褪去之後,各大社交網站上仍然不乏這樣的評價,大多數都是以小心翼翼的語氣去稱讚,雖然其中也有反對的聲音。

但不得不說,這是吳亦凡至今為止為數不多的沒什麼爭議的熱搜話題。輿論的一邊倒,甚至讓人暫時性忘記了吳亦凡過去的醜聞。

4月19日,吳亦凡發佈視頻當天,王思聰在微博上轉發微博聲援。當年與吳亦凡有“不和傳聞”的兩位流量鹿晗、黃子韜也紛紛轉發支持,粉絲們在感嘆三位偶像重歸於好的同時,自發替吳亦凡宣傳起了新歌。

截止今日,吳亦凡的歌曲已有超過40萬的轉發量。

並且這首歌的B站彈幕區一反過去劍拔弩張的局面,出人意料的平和,滿屏幕的“吳亦凡,對不起”充滿了調侃式的認同。而這些對吳亦凡新歌表示認同的人,正是九個月前讓吳亦凡親自下場參與罵戰的虎撲“JRS”們。

《大碗寬面》事件,最早可追溯到2017年。

2017年,吳亦凡參加一檔綜藝,在一間麵館裡做出了被稱為其“人生巔峰”的即興rap:“你看這個面它又長又寬,你看這個碗它又大又圓。”

這也是《大碗寬面》的前身。

雖然吳亦凡本人十分滿意這段rap,但觀眾並不買賬。這段西北方言版的rap,一下子把吳亦凡推到了“才不配位”的風口浪尖,B站上相關的惡搞視頻也是層出不窮。

2018年,吳亦凡參加了《中國有嘻哈》及其第二季《中國新說唱》,本以為就此可以打破外界對他說唱實力的質疑,卻沒想到一段號稱“幹音版”的《bad girl》讓吳亦凡直接淪為“JRS”們口中的“加拿大電鰻”。

爭議再次蔓延,這次吳亦凡沒有坐以待斃,親自下場參與罵戰,和“JRS”們爭鋒相對。

2018年7月30日,吳亦凡發了一條微博,“這首diss track是對說唱文化的尊重,用音樂回應,抵制網絡暴力,爭議無休止,但我到此為止。”

這條微博為這場罵戰畫上了句號,也讓吳亦凡成功出圈,證明自己頂級流量的位置,但代價卻是虎撲用戶的群嘲以及跌落谷底的口碑。

似乎是對自己先前栽的跟頭進行了反思,吳亦凡偃旗息鼓了很長一段時間。

直到2019年4月18日下午,吳亦凡發了一條吃麵的微博,並且該微博被《中國新說唱》官微轉載,像是在暗示什麼;隔天《大碗寬面》便橫空出世,登上熱搜。

這碗麵不僅僅吸引了一些對吳亦凡無感的路人,甚至連對他反感的“JRS”們都拍手稱好。

“JRS”們和這個被他們當年群嘲的“加拿大電鰻”和解了嗎?倒也未必。

但吳亦凡用自黑的方式消化了對抗。這一碗寬面沒有蓋在別人頭上,吳亦凡自己吃了下去。

《大碗寬面》不僅令吳亦凡口碑翻盤,還直接替吳亦凡預熱了南京演唱會和《中國新說唱》。

火借東風燎原,吳亦凡打了一手好牌。

蔡徐坤與六小齡童們缺了什麼?

同樣的操作,卻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獲得好結果。

蔡徐坤在吳亦凡發佈《大碗寬面》的同一天,也發佈了自己的新歌,並迅速登上熱搜。只不過,熱搜話題是:“蔡徐坤登上外網頭條”。話題中,依舊充滿了群嘲。

同樣是與虎撲“JRS”們結怨,同樣是發聲試圖翻盤口碑,為什麼吳亦凡可以擺脫泥潭,蔡徐坤卻還深陷水中央?

一個重要的細節是,蔡徐坤的粉絲為了維護偶像的聲譽,僱用了外國水軍。而在此前,蔡徐坤團隊,曾給嘲諷他的人,即送過律師函。前仇未忘,後事又起,譬如火上澆油,令網友們更加憤怒,對蔡徐坤的嘲諷,也來得更加不遺餘力。

像蔡徐坤這樣的例子,娛樂行業並不少見。

去年年末,知乎與B站上流行起“六小齡童學”,一眾“六學家”興起,對央視版《西遊記》的孫悟空扮演者六小齡童口誅筆伐。

用相同的文案蹭不同的熱點、對《西遊記》原著的話語霸權、在他人的葬禮上公然宣傳自己的影片(儘管此影片宣傳了有八年之久,一直未曾開機)……諸如此類的行為,被網友紛紛扒出,讓這位老藝術家很快失去了年輕人的尊重。

面對網民的聲討,六小齡童曾回應,“有個小組織在號召黑我,噴子已經形成一個組織了。”

這樣的表態,反令人們更為憤怒。

觀眾所期望的不過是“美猴王”收斂,但是“孫猴子”依然不改本色,讓多年積攢下來的聲譽與“人設”轟然倒塌。

“人設”是最不可信任的。長久關注娛樂行業的人,往往清楚這件事。

4月20日,韓雪因為音樂劇《白夜行》假唱一事登上熱搜,被網民戲稱“從聲譽建立到聲譽管理,韓雪經歷了一個輪迴。”

之前韓雪因為配音和演技綜藝,博得公眾好感度,但是“《白夜行》假唱”事發之後,在網民的質問下,卻依然認為此次假唱無過錯,甚至做出了一個和蔡徐坤團隊一樣的操作——送了網民們一紙律師函。

這是一個聲譽管理上的悖論:法律並不能解決聲譽問題。

那些未在聲譽管理上出過太大差池的明星也會出現問題。

2017年周杰倫演唱會,他在現場對保安人員大喝,讓他“滾出去”。這種在他們眼裡戲謔的行為,在旁觀者眼裡已是聲譽崩塌的表現。

也有例外。

2016年,陳冠希在微博上辱罵林志玲,讓旁觀者側目,甚至讓許多在豔照門事件中同情他的人開始反思:到底值不值得?

儘管如此,2019年,陳冠希還是與一個網絡挑釁者在洛杉磯約架,我行我素依舊。喜歡他的人卻越來越多。

有人想要管理好卻起了反效果,如蔡徐坤;有人把濫用聲譽當做自我營銷,如六小齡童;有人卻根本不在乎,如陳冠希。

聲譽管理是一門“玄學”嗎?

答案在哪裡?

並非玄學,而是盲點。愛德華·伯內斯起碼會這樣認為。

這位上世紀早期的“公關之父”認為:“公眾與任何影響輿論的力量是相互作用的……那些影響、改變輿論的力量若想產生預期效果,就必須成功贏得既有觀念的支持。”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個人聲譽管理就是一場對爭奪既有觀念的戰爭。不要去改變人們的想法,而是讓你的行為,儘量符合期待。

這不僅是一個娛樂行業從業者應該關注的命題,它也廣泛存在於商業世界中。

如,360公司的創始人周鴻禕的行李箱事件、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的996事件,都讓他們的聲譽在一瞬間遭到了浪潮般的質疑。

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有的企業和企業家會選擇在線聲譽管理(Online Reputation Management,ORM)這一服務,將搜索引擎結果中關於自己的信息整理乾淨。

簡單來說,這是一種基於搜索引擎和社交媒體的反向SEO行為。

自2008年華爾街遭遇金融海嘯以來,有報道稱一些重要的銀行家每月支付1萬美元用於清除他們在互聯網上的不利信息。

作為一種近年來興起的新型公關服務,它正在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比如,有提供這種服務的供應商宣稱,其客戶已超過一百萬,分佈在全球100多個國家,該服務對每名客戶收取的起始價達1200英鎊。

在新書《新數字時代(The New Digital Age)》中,作者、谷歌執行主席埃裡克預計,未來很可能出現一種叫做“身份管理者”的服務,用以維護個人在互聯網上的形象。

不過,對蔡徐坤們來說,這樣的福音可能還太過遙遠。最近的解決辦法,或許還應該在吳亦凡身上找找。

蔡老師,要不,咱從轉發吳亦凡的微博做起吧。(文/袁雨薇 來源/投中網旗下偏見實驗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