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涛对元稹是真爱,然而元稹对薛涛只是欣赏

薛涛是唐代中期著名才女,长安人。出身官宦之家,从小饱读诗书。

据说薛父在世之时,有一次指着院中梧桐作诗说:“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当时只有八九岁的薛涛张嘴回答说:“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全唐诗》卷八〇三)诗文对得很漂亮,但是薛父却皱眉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两句诗似乎预示着这个女儿要抛头露面,不祥之兆啊。后来薛父去世,薛家家道中落,薛涛不得已,十六岁左右在成都成为乐户。乐户主要从事歌舞等,算是贱口,古代歧视这种人。这恐怕就是抛头露面了吧。

乐户平时接触的达官贵人很多,里面很多人都是非常有才华的,那时才子们基本都当官啊。薛涛在与他们的接触中一点也不落下风,而且还擅长书法,很快她的大名就传播开来。

薛涛有个特点——嘴巴特别厉害,而且不饶人。尤其是对那些装腔作势的大官,她才不怕呢。有一次参加黎州刺史举办的宴会,宴会上行酒令,刺史说,这样吧,咱们每人从《千字文》中取一句,句中须带有禽鱼鸟兽之名。然后他第一个来:“有虞陶唐。”(《千字文》)有虞是舜帝,陶唐是尧帝。这一句就暴露了他不学无术,他把“虞”当成“鱼”了。大家都憋着笑,也不敢说什么。唯有薛涛一下子站起来,张嘴对了一句“佐时阿衡”(《千字文》),这是指商代的伊尹。刺史一听,你这四个字里可没有鱼啊,你输了!薛涛回答说,再怎么说,我这“衡”字中间还有条小鱼啊,您那“有虞陶唐”可是什么都没得啊。举座大笑,刺史十分尴尬。

当时来蜀地的文人墨客,无不以见薛涛一面为幸事,和她交往的人包括白居易、张籍、王建、刘禹锡、杜牧等名人。而且还有政坛重量级人物:一位是当地最高行政长官韦皋,此人很有韬略,镇守蜀地多年,十分有威望,乐山大佛就是在他手里建起来的;另外,还有宰相武元衡,此人是唐代著名宰相,比较有正气。

传说他们当中有人曾推荐薛涛为校书郎,《鉴诫录》等说是韦皋推荐的,《唐才子传》记载是武元衡推荐的。校书郎负责朝廷图书事务,看起来不起眼,实际上非常重要。唐代很多进士出道时都担任过这个职务,很多名人都是从这个职务上发迹的。所谓推荐薛涛为校书郎一事纯属讹传,韦皋、武元衡都是政坛上摸爬滚打出来的,怎么可能推荐一个女人,而且还是个乐户当校书郎?那非招来弹劾不可,他们谁都不可能这么做。《全唐诗》作者小传里说韦皋将薛涛称为“女校书”,这是给她起的外号。这个说法比较靠谱,韦皋是形容其学识高,仅此而已。

薛涛还能写一手好字。宋代的《宣和书谱》评她的字“无女子气”,而且颇得王羲之之法。夸赞她的字“无女子气”,大概指的是其字有力,有风骨。另外,根据《悦生堂所藏书画别录》的记载,宋代大臣贾似道还曾收藏她的《萱草》诗真迹。别看贾似道是个公认的奸臣,但他雅好古玩字画,在这方面很有造诣,能入他法眼的绝对不是庸俗之辈,可见薛涛的字的确很出类拔萃。但可惜的是,贾似道被贬乃至被杀后,他的一部分收藏流入民间,还有一部分传入内府,薛涛的字哪里去了就不得而知了。

还有个发明和薛涛有关。元和初年,薛涛发明了一种写信的信笺,非常有特色。她嫌街市上卖的信笺太粗笨,所以自己设计了一种专门用来写诗的信笺,比一般的纸张窄,而且据说因为制作时加入了木芙蓉的皮和芙蓉花的汁,所以颜色发红。这种信笺不仅适合写诗,而且很美丽,还有淡淡的香味,所以风靡蜀地,渭之“薛涛笺”。现在市面上还有薛涛笺卖,当然了,花纹、颜色比唐代更为丰富。

靠着薛涛笺,薛涛永远和诗歌联系在一起了。她所住的地方也很美丽,叫作浣花溪,她的生活可以用优雅、充实来形容。

薛涛对元稹是真爱,然而元稹对薛涛只是欣赏

薛涛在社交场上可谓阅人无数,呼风唤雨,但她的爱情却如飞蛾扑火般刻骨铭心。

元和四年(809年),薛涛遇到了一位青年才俊,并且迅速被这个青年吸引,这个青年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大诗人元稹。元稹相貌堂堂,诗文名满天下。他是白居易的挚友,和白居易并称“元白”。“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可谓千古名句。他因为得罪权贵,被贬到蜀地来当官,两人相识后,很快坠入爱河。元稹此前曾有过一段轰轰烈烈的恋情,恋爱对象是崔莺莺,后来元稹专门为此写了一篇《莺莺传》,这就是《西厢记》的原型,而他自己就是那位张生。元稹在和崔莺莺的这场恋情里始乱终弃,而他和薛涛的这场恋情又怎样呢?此时的薛涛已经人近中年,大元稹十岁左右,换句话说,他们是姐弟恋,可薛涛却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真爱,所以全身心投入。你看她此时写给元稹的诗,跟她以往那种豪爽的风格迥然不同,完全是一个热恋中小女人的感觉。

但是好景不长,只过了三个多月,元稹就被调回京城,薛涛不得不与情郎分别。两人鸿雁传书,不断有诗歌往来。可这一别竟然是十余年,薛涛一直持守着对元稹的思念,矢志不渝。但是现实却很残酷,元稹在这个阶段内丧妻、纳妾,一直到长庆三年(823年),他担任浙东节度使的时候,才想起把薛涛接来重续旧情。也就在这个时候,他认识了浙东名妓刘采春,竟然见异思迁。他自己说,刘采春的文采比薛涛差远了,但是容貌比薛涛强。薛涛此时都是五十岁左右的人了,她能跟小姑娘比吗?由此可见,薛涛对元稹是真爱,元稹对薛涛只是欣赏,要说有爱,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花开花落就完事了。

极度失望的薛涛写下了一首名诗《春望词》,其中有几句非常有名:“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当年元稹要来接她的这个许诺,从此雨打风吹去,但是她却为此坚守,终身未嫁。元稹的薄情让她心灰意冷,从此她脱下红装,换上道袍,与世无争,超然物外。

大和五年(831年),元稹卒。次年夏,薛涛亦卒,享年六十三岁。薛涛是无奈的,但也正是这种有缺憾的人生,才使她的形象更为丰满立体,毕竟一个一生顺风顺水的人是很难写出杰出的诗歌的。少年时家道的不幸,中年时感情的挫折,造就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薛涛。

摘自于赓哲《她世纪——隋唐的那些女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