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币安链——“介于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之间,但这并不是终点”


深入币安链——“介于中心化与去中心化之间,但这并不是终点”


全球最大的加密数字货币交易所币安(Binance)旗下自身开发的币安链(Binance Cahin)日前已经上线。以“交易服务”为基础,币安已经拓展了它们提供的交易型态——“点对点交易”,你可以把它看作是公司开发的服务,也可以看作一个即将形成的开放生态。

事实上,币安目前仍介于两者之间,但这也是走向去中心化的阶段性任务。

币安链的首要目标是“去中心化交易”服务。其采用了跨链协议 Comos 运用的Tenderminit 拜占庭容错进行改进,Tendermint 是像NEO采用的实用拜占庭容错(PBFT)的变化版本,最多容忍不超过1/3的恶意节点。

并且币安链与委托权益证明(DPoS)类似,采用固定节点数量进行共识出块,在这样的技术下,目标是 1 秒出块,1 个确认完成最终性(finality)。测试资料显示可以将每秒交易量(TPS)提升到千笔交易。

目前的规划是11个验证节点(Validator node),但是在距离最终决定之前,可能都还会有变化。

币安首席增长官Ted Lin 告诉麦田财经。

计划中的规则

关于目前节点的选择方式,Ted Lin 表示币安希望能做的更加谨慎,所以目前仍在决议过程中。

“币安链才刚上线,一开始运作的时候,我们想要确保币安链完全顺畅,包括高效能的运作,这也是我们没有急着开放的原因。”

而根据币安链文件,验证节点初期是从币安社群中受信任的成员中选择,并且随着币安链和生态系统的成熟,“验证节点的责任将会被分发”。

不同于比特币(Bitcoin)、以太坊(Ethereum)等区块链开放所有人无门槛成为节点。为了保持链上的点对点交易高效运作,每一个验证节点对于币安链来说都十分关键,在上线初期,币安选择保守规划,针对目前尚未决定的节点选择机制,Ted Lin 补充道:

我们看过市场上面许多的公有区块链,在节点机制上有很多争议性。我们希望秉持我们一直以来的作风,要谨慎且确保安全公正,这点对于币安来说非常重要。

同时,币安也暂时不希望让币安链开源。在发展早期的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币安希望能够维持币安链的竞争力,避免被市场大量的抄袭,但 Ted Lin 表示:

币安链最终将走向开源。

去中心化交易

币安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加密数字货币交易所,它们希望让核心的“交易服务”最大化。Ted Lin 表示:

只要项目不是过度复杂的智能合约导向,仅需要一些基本功能像是代币化(Tokenization)、发行代币进行募资、进行交易、或是支付或汇款,都会高度适合币安链。

他还告诉麦田财经,币安现在已经跟许多“以美元作为储备的稳定币”洽谈,计划会推出币安链原生的BEP2代币标准的稳定币,同时也将开始与旗下收购的Trust Wallet整合,在不用前往网页端界面的情况下,内建币安链的资产交换功能,并让其他钱包商也能导入此功能。

在币安链出现后,币安链上的去中心化交易所“Binance DEX”与币安交易所之间,被赋予了不同的任务。

从2019年开始,币安交易所除了LaunchPad的众筹上架项目之外,已经没有新增任何的代币或加密货币,Ted Lin 表示此举并非特意禁止代币上架,而是因为币安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交易平台,以中心化交易所作为把关的角色,尚未找到足够好的初创项目进行上架,但币安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却提供了不一样的替代方案:

Binance DEX的上架标准将会整体性的放宽,至少会多“10倍”。

Ted Lin告诉麦田财经,目前币安交易所上拥有150多种不同的数字资产,以及数百个交易市场,拥有当前全球最大的流动性。但随着 Binance DEX 的上线,币安也预计随着上架标准的放宽,这个数字在之后将会提升到目前的10 倍,也就是超过1500种数字资产交易。Ted Lin指出:

在 Binance DEX 上,我们不再是守门员,而是通过提供技术,让世界上有心要做代币化(Tokenization)、要做项目的人有机会去发行自己的代币。

除了设定机制阻止诈骗项目混淆视听,整体上我们希望让社群来做决定。

他预计币安会在今年之内,让币安链的 BEP2 标准成为在以太坊 ERC-20 标准之后第二大受采用的代币发行标准。

在目前的币安链上,创建发行代币(Issue Token)需要花费 1000 个币安币(BNB)。

而 Binance DEX 的上架流程规划中,提案(Propose To List)上架 Binance DEX ,新增一个交易对(Trading Pair),则需要抵押 2000 个BNB,并缴纳10个BNB 的申请费,而提案将由币安链上的验证节点(Validator node)进行投票,超过半数同意便会进行上架。

上架过程中若成功通过投票,整体将会花费约2010个BNB;若遭到拒绝,也将全数交给币安链;如果验证节点的投票数量不足,则抵押的 2000个BNB 将会退回给提案者。

而币安链上的交易手续费,与创建代币、提案上架的所有费用,都将成为运作验证节点的激励机制,目前币安尚未公布将如何分发、以及社群成员与验证节点之间的互动机制。

Ted Lin 告诉麦田财经,提案设计的费用门槛是为了避免诈骗项目进行大量的重复提交提案,每一个上币提案将会出现在币安链社区论坛上,供所有社群浏览并进行投票,因此若大量的诈骗项目进行提案,会导致社群投票时被大量的资讯和信息混淆,此外,若毫无门槛也会导致验证节点的运作动机受到影响。

但他也补充,这仅仅是目前的规划,费用的调整也会随着“实际运作状况进行浮动”:

费用的调整是依照市场,若代币上架费用仍然太低,导致诈骗项目频繁提案,费用就会往上提升;此外,随着BNB价格上涨,导致项目方费用觉得太高,门槛也会相应下调。

中心化与去中心化

币安链在不到一周前上线,目前许多生态仍在逐步建立,对于币安这个以中心化交易所为主的营利机构来说,这是很重要的转变。

2017年,许多交易所并不理解币安发行平台币的概念,但两年过去,这样成功的模式已经被交易所们大量复制,不过在这些交易所纷纷发币之后,仍只有币安最大化了平台币的价值。

如今,许多交易所推出了衍生品交易服务(各种期货合约),希望以此来降低“市场萎靡的时候交易量减少带来的危机”,币安却优先选择开发针对交易服务的区块链。对于这家在过去一年深刻抓住用户思维与生态的公司来说,在商业逻辑的背后,其想法值得思索(白皮书上虽然写到币安将会推出期货服务,但始终没有给出具体的时间规划)。

币安链可能是一个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二分法命题,但 Ted Lin 认为:

并没有绝对的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只有在赋予用户更多选择的时候,才会带来更直接的价值。

他告诉麦田财经:“币安真正的价值在于提倡『金钱自由』,通过加密货币与区块链的应用,我们有机会提升所有人的金钱自由。”

Ted Lin 表示,站在广义的立场,一个经济体中价值必须被创造,接下来必须要储存价值、转换价值或者是交换价值,如果无法进行交换将会毫无经济可言。因此在经济活动中都需要一定的流动性,在所有经济活动的基础中,都需要储存价值、转换价值、交换价值。而对于币安而言,任何的交易行为都是他们服务的对象:

无论是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我们都是在提倡加密货币经济的应用,这是促进金钱自由最基础的架设。我们的使命与愿景,一直是提供整个经济体中的基础架构,去管理全世界的加密货币。

除了创造流动性,币安也通过 BNB 储存它们的价值,无论在中心化或者去中心化交易中,币安都赋予了 BNB 被运用的手段,Ted Lin 表示:“BNB 代表的不只是币安这家公司,而是代表整个币安的交易技术服务,越多人用币安链发币、用Binance DEX、用币安交易所、用于慈善捐款……

这些加起来,就是币安币的价值……到最后,这会是一个信任,它会是人们信任的总和,随着越多人使用它,会正相关的提升。”

他如此表示,并总结到:

我们拥抱去中心化,是因为我们相信未来它的交易速度将与中心化匹敌,也因为用户主动参与的扩张速度会更加提升;而保有币安的中心化,是因为币安拥有决策与执行能力。

完全的中心化,跟完全的去中心化,都没有办法有效的达成币安的目的——那就是“普及金钱的自由”,并不是只往其中一方靠拢,且完全舍弃另一方。

中心化搭配去中心化,永远是需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