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事實上:苦難生活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中國有句古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於是我們通常覺得,貧困的生活能磨鍊孩子的意志,讓孩子更加勇敢堅強。

但值得注意的是:苦難生活同樣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這樣的影響,很大程度上,與寶寶所生活的環境條件有關,要從寶寶出生開始說起。

與成年人相比,嬰兒在出生時,大腦由大約1000億個神經元組成。

而神經元和神經元之間,傳遞信息的時候,就需要通過“突觸”。同時,還需要“樹突”來接受從其他神經元傳入的信息。

可是與成人的大腦相比,嬰兒在出生時,大腦的樹突和突觸都比較少。

寶寶的樹突和突觸,是在出生後的頭三年,爆炸般地增長起來的。同時,沒有用到的連接還會被迅速分離。

在這短短的三年,寶寶的突觸經歷了“大量出現”以及“修剪”的過程,塑造出發展中的大腦結構。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事實上:苦難生活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這個過程,都是通過早期的學習經驗來完成的,而環境的影響,尤其顯著。

寶寶是生活在“環境剝奪”的條件下,還是生活在“環境豐富化”的條件下呢?

環境剝奪

所謂環境剝奪,就是指缺乏正常的刺激、營養、安慰和關愛。

比如我們偶爾會從一些新聞報道中聽說,有些受虐待的孩子,小的時候生活在地下室、閣樓或其它受限制的環境中,當他們被發現、解救,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後,孩子還是閉口不言,智力落後,感情冷漠。

當然,這樣的極端情況並不多見,但在比較貧窮的家庭,輕微的知覺、智力或情感剝奪也是很容易出現的。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事實上:苦難生活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貧窮,至少從兩個方面影響了孩子的發展。

  • 1、貧窮的父母無法給孩子提供需要的資源。

比如貧困的孩子,很難享受到營養的食物、健康保障、安全的環境。更別說教育性的玩具、書籍、電腦等其它學習資源了。這會直接導致孩子的認知發展和學習成績的落後。

  • 2、父母自己也難以應付貧窮帶來的壓力。

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貧窮壓力很容易導致父母婚姻不和、親子關係不良、較少的積極教養……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也容易情緒混亂,從而影響社會情緒的發展。

除了貧窮,有很多家庭,由於各種原因,比如父母感情不和、父母工作太忙、請到了不負責的保姆……都會出現輕微的知覺、智力或情感剝奪。

而環境剝奪中成長的孩子,由於缺乏智力刺激,或父母冷漠、否定、拒絕的態度,都對孩子造成了傷害,導致孩子多有恐懼感、智商較低、易有攻擊性行為。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事實上:苦難生活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環境豐富化

既然環境剝奪危害大,那環境的豐富化,能促進孩子的身心發展嗎?

答案是肯定的。

為孩子提供豐富的環境刺激,這可以說是早期教育的關鍵核心。

我們來看心理學家做的一個實驗:

1995年,心理學家Benloucif, S.和同事做過一個相關研究。

研究人員在大鼠的籠子里布置了平臺、梯子、舒適的小窩和彩色圖案,讓這些大鼠簡直生活在“仙境”中。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這些生活在新奇、複雜和知覺刺激豐富環境中的大鼠,相比沒有這些刺激環境的大鼠,大腦更大、更重,皮層更厚,單個腦細胞上的突觸數量更多。除此之外,這些在玩耍中長大的大鼠動作行為表現更多。

當然,人和大鼠的差別很大,但我們不可忽視大腦增大的事實。

如果額外的刺激能提高普通大鼠的智力,那麼人類嬰兒也會從豐富的環境中獲益。

因此,除了給孩子的身體提供良好的營養之外,也應該給孩子的心靈提供豐富的營養。

讓孩子吃好喝好很重要;玩好,也很重要!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事實上:苦難生活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如何給孩子提供豐富的環境?

1、提供多樣化的感官體驗

“玩”是孩子最重要的工作。

初生的寶寶,通過感官探索玩具和人,並通過這種感官遊戲瞭解——物體和人是什麼,以及做什麼的。

視聽觸味嗅,這五種感官,都需要獲取充分的經驗。

所以,爸爸媽媽應該為孩子提供多樣化的感覺經驗,比如給孩子看顏色、聽音樂、看人、觸摸各種各樣的物品、允許孩子把不危險的物品塞嘴裡……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事實上:苦難生活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2、提供安全的環境,讓寶寶隨意活動

注意家裡有沒有下面這些潛在的危險:

•電源插座;

•電線;

•所有樓梯;

•沒有固定的小櫃子;

•帶刺的植物;

•家居清潔用品;

•咖啡桌和茶几上的尖角;

•可以抓住或撞倒的易碎的小玩意兒……

安全插座、傢俱防撞角等小物件,都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潛在的危險。

儘量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的、可以隨意活動的場地,讓他可以自由的對世界進行探索。

而不是嚴格地規定孩子:

不能碰這裡!

不要動那裡!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事實上:苦難生活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3、溫柔和充滿愛的照料

“溫柔而充滿愛的照料”,不僅是指滿足寶寶的生理需要,同時還需要滿足寶寶的心理需要,讓寶寶得到豐富的知覺和智力刺激、愛和溫暖。

寶寶的第一個玩伴,一定是照顧他,和他朝夕相處的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這些早期的互動可以幫助家人和寶寶感受到更多的聯繫,並且互相“調整”。

比如,寶寶會凝視媽媽,當媽媽哼唱搖籃曲的時候,轉身看著媽媽;寶寶會弓背、哭泣、打嗝、發出代表不高興或挑剔的聲音,這都是孩子希望和媽媽發生連接,給媽媽發出的信號——我這樣做,媽媽就會來幫助我。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事實上:苦難生活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