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之变造成了什么后果?

历史追溯者


甘露之变是公元835年,唐文宗与臣子策划的一场针对宦官的政变行动。企图通过里应外合的政变,将宫内权宦彻底铲除,但因多种因素导致失败,愤怒的权宦们随后对包括宰相在内的朝臣展开血腥镇压和清洗,也为唐朝的覆灭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甘露之变

唐朝宦官专权的背景

唐朝的灭亡有三个重要的原因: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但是宦官专权对唐朝政府的危害显然比另两者来的更深,因为相对于藩镇和朋党来说,宦官对于唐朝皇帝或者中央政府的危害来的更直接也更持久。

  • 唐朝的权宦始于玄宗朝的高力士,但是高力士还没有表现出威胁朝廷的迹象,他仅仅是因为受到玄宗皇帝的宠信,在朝野内外有较大影响力而已。真正开始出现权倾朝野的宦官是从肃宗朝的李辅国开始,因为在拥立肃宗和平定安史之乱等重要事件上的功劳,李辅国权倾朝野,在肃宗、代宗两朝拥有非常大的权势,甚至代宗皇帝都得叫他“尚父”。

  • 公元762年代宗诛杀了李辅国后,另一个权宦鱼朝恩登场了。他本来就已是当时李辅国之外的一大权宦。他有两件事深刻影响了后来中晚唐的政局,一是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接收了原来哥舒翰在西北建立的神策军,这支部队在被唐朝抽调回中原平叛时,老巢被吐蕃占领,无家可归的神策军便被鱼朝恩收留,从此成为鱼朝恩掌握的军队。二是在公元763年,吐蕃人进攻长安,代宗仓皇逃离,身边的禁军离散,鱼朝恩率领神策军救驾有功,此后神策军就成为了唐朝的禁军。后来代宗又设计诛杀了跋扈的鱼朝恩,也使神策军的控制权回到了唐朝皇帝的手中。

  • 此后在783年,唐朝又爆发了一场“泾原兵变”。导致当时的德宗皇帝逃离长安,而身边护驾的又只有宦官,此后虽然在其他忠于唐朝的将领的努力下平定了叛乱,但是德宗皇帝已经不再信任统兵的将领了,于是他将身边的禁军也就是神策军的指挥权交给了亲信的宦官,因为他认为宦官没有子嗣就不会有反叛和篡位的可能。从此唐朝的禁卫军就掌握在宦官的手中了。这也导致后来宦官专权的情况难以消除,因为皇帝已经逐渐没有能力控制那些权宦们了。

  • 此后的顺宗、穆宗、宪宗、敬宗等皇帝执政时期,宦官专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虽然也有如顺宗皇帝“永贞革新”时企图打击和抑制宦官权力,但是因为顺宗皇帝的健康问题和禁军神策军掌握在宦官手中,“永贞革新”很快失败。宦官专权这一情况也就一直没有根除,再加上这一时期的权宦们还能保证皇家的颜面,也确实没有篡权夺位的野心,因此这种政治格局一直也就一直延续到唐文宗时代,也就是甘露之变前。

甘露之变的经过

唐文宗登基后,眼看因为宦官专权,自己无法有效的行使权力。再加上哥哥敬宗皇帝就是被宦官杀死,于是决心铲除宦官势力,由此唐文宗和宦官集团展开了三次交锋。

  • 唐文宗初期的权宦是拥立他本人上位的王守澄,831年唐文宗与宰相宋申锡暗中策划除掉王守澄,但是被王守澄得知消息,于是诬告宋申锡准备谋立唐文宗的弟弟。被朋党之争弄得对朝臣不大信任的唐文宗上当了,随即将宋申锡贬谪。第一回合的交手,宦官势力胜利!

  • 发觉上当的唐文宗只得再寻找帮手,很快在833年到834年,唐文宗从王守澄推荐任职的人里选择了两个,一个是郑注,一个是李训。因为他们本是王守澄推荐的,所以他们出入皇宫就不会引起警觉,唐文宗把这两人拉拢过来,日夜谋划除掉王守澄。这两人又一起向唐文宗推荐与王守澄不合的宦官仇士良担任左神策中尉,分化及削弱王守澄的军权。在仇士良掌握神策军后,有了禁军支持的唐文宗赐死王守澄。第二回合的交手,唐文宗胜利!

  • 初尝胜果的唐文宗打算再接再厉,一鼓作气将仇士良等所有宦官一起铲除,于是与李训、郑注等人一起谋划新的行动。考虑到宦官手中的神策军,他们首先将郑注任命为凤翔节度使,试图借助这个长安附近的重要军镇的力量。并且在郑注出发前约定在公元835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那天借由王守澄下葬的机会,安排仇士良等宦官一起去送葬,再由郑注率领军队护送,在路途上由郑注的军队除掉这些权宦。本来计划安排的还算周密,如果顺利的话,唐文宗有可能彻底解决宦官专权的问题。

  • 但是凡事都怕“猪队友”,这次事变中最大的“猪队友”就是已经当上宰相的李训。他担心由郑注他们在护送路上解决权宦功劳会由郑注独享。于是乘郑注不在长安,擅自改变计划,提前动手,计划在十一月二十一日那天,假借“天降甘露”之名,由唐文宗安排仇士良等权宦去查看,接着由李训的亲信募集的士卒将权宦诛杀。看起来也有一定的可行性,而且李训的计划还不仅于此,他还想在除掉仇士良后,等得知消息的郑注急匆匆的从凤翔赶来分功时,再把郑注干掉,自己一人独享权力。

  • 但是李训的计划和原来的计划相比有两个不稳定因素,一是李训选择动手的地点是在宫中,离宦官控制的后宫不远,容易出纰漏;二是相比本就准备不充分的原计划相比(事后郑注在凤翔被仇士良安排的人干掉,证明郑注根本尚未完全控制凤翔军),李训的计划更仓促,动手的时候,原定的人马并没有到齐。

  • 果然,在十一月二十一日动手这天,李训这个猪队友又碰到了韩约等的一群猪队友,首先一部分人马没有来,其次仇士良等人奉命去查看甘露的时候,韩约这个武将竟然吓的大冬天大汗淋漓,引起了仇士良的警觉,随后又听到兵器碰撞的声音,观察四周还隐约从风吹起的帷幔后面看到了伏兵。仇士良等人大惊,立马逃回后宫,伏兵虽然杀了部分宦官,但是没能拦截住仇士良等头目,同时还让他们把唐文宗抢回后宫。随后宦官控制的禁军出动,迅速击败李训募集来的那帮乌合之众,并开始在长安对百官开始报复性屠杀。唐文宗和宦官的第三次交手,唐文宗惨败。

  • 随后朝廷百官被宦官和他们控制的禁军大肆诛杀,得知消息从凤翔赶来的郑注在路上听到失败的消息,吓得逃回凤翔,不久就被仇士良命人杀死。宦官对朝臣的清洗诛杀一直持续到原来定于动手的十一月二十七日才基本停止,借机在长安烧杀抢掠的神策军才基本回到军营。

甘露之变后的影响

  • 甘露之变后唐朝再也无力遏制宦官专权的现象,此后的唐朝皇帝都由宦官控制和拥立(直到后来朱温崛起并诛杀所有权宦),好一点的情况还能在表面上维持君臣名分,恶劣一点的就是恶语相向,肆意谩骂(正史中都记载了这样的情形,可见是公开化了)。比如仇士良在此后就丝毫不把唐文宗放在眼里,甚至有一次他叫一位大臣进宫,当面跟他说太后要废掉皇帝,并要求这位大臣草拟废帝诏书,这位大臣吓得赶紧说这是杀头灭族的大事他不敢写。结果仇士良沉默片刻把身后的帷幕撤去,那个大臣抬头一看,后面坐的正是唐文宗本人,由此可见仇士良已经跋扈到了什么地步。


  • 甘露之变中唐朝的文官集团被血腥屠杀了一遍,当时的宰相不管是参与了的还是没参与的都被杀死。史书记载三省六部的办公地点都被侵扰了一遍,虽没有写杀了多少人,但是却说办公的场所、设施、档案等等都被捣毁,另一个记载是在一处屠杀地点就杀了上千人,可见当时的惨状。此后,唐朝的中央政府完全听命于宦官,宦官从宫内发出指令,宰相负责照抄执行,再没有大规模的中央官员谋划铲除权宦之事。


围炉品茗人


甘露之变是发生在唐代文宗朝的除宦事件。

这是一起由翰林学士李训、郑注合谋发动的,旨在全部消灭当时颇具权势的在朝宦官集团的一场未遂流血政变。政变的结果是翰林学士势力失败被杀 ,还 因此祸及外朝宰相等官员,一度造成了宦官专权独大的局面,并由此对当时的政治形势与社会面貌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

一、“甘露之变”的背景

唐朝从玄宗时起,宦官逐渐掌权,肃宗时,因李辅国拥立之功,开始掌握兵权,此后李辅国更加跋扈嚣张,擅权作福。此后,皇帝不再信任朝臣,转而相信宦官,开始了唐朝真正的宦官专权。

唐肃宗时用权阉李辅国掌禁兵,德宗设护军中尉二人、中护军二人,全以宦官充任,统率左右神策军、天威军等禁军。元和初年,宪宗设枢密使一职,以宦官二人充任。枢密使的任务是为皇帝传宣诏令,承受外朝表奏。二枢密使和二护军中尉合称“四贵”,中尉掌军和枢密掌政,为宦官专权提供了切实的保证。

宦官掌握中央禁军军权后,地位愈加巩固,权势愈加膨胀,以至“藩镇节将,多出禁军,台省清要,时出其门”,连皇帝的废立生杀也操纵在他们手中。唐朝后期的皇帝顺宗、宪宗、敬宗皆死于宦官之手,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都是由宦官拥立的。

唐代宰相等朝官机构均在宫城之南,俗称“南衙”。宦官机构及禁军驻地均在宫城之北,俗称“北司”。宦官挟军干政,侵夺宰相等朝官职权,引起所谓“南衙北司之争”。

宦官专权威胁到皇权,也引起朝臣的反对。皇帝和朝臣不甘心受宦官支配,于是发生了反宦官的斗争。

二、甘露之变

公元835年(唐大和九年),27岁唐文宗不甘为宦官控制,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露为名,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被仇士良发觉,双方激烈战斗,结果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受到牵连而灭门,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史称“甘露之变”。三、甘露之变失败的原因

第一唐文宗没有掌握军队,因为唐朝后期,禁卫军全部掌握在他们宦官手里。

第二执行计划的李训求功心切,着急动手,准备不足,被老谋深算的宦官仇士良看出了破绽。

第三文宗与地方节度使关系淡薄。文宗对各地节度使没什么恩德,犯不着冒着身价性命为了文宗造反,在乱世中保存自己是最重要的,没有节度使是傻子。

四、甘露之变的影响

甘露之变失败,使宦官气焰更为嚣张。《通鉴》记载:自是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宦官气益盛,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唐王朝的气运一日不如一日。天下的事都取决于北司,而宰相只是写文书而已。宦官专权达到顶峰。

在甘露之变发生后,此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门下省、中书省的官员入朝都与家人一起辞去,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被杀了,所以就提前离开。

甘露之变后,宦官一直掌握军政大权,成为唐朝的实际统治者,直到昭宗天复三年(903年)被朱温一举消灭。

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是唐朝灭亡的三大原因。甘露之变本意是消灭宦官专权,但是结局反而使宦官专权达到顶峰。宦官的当权唐朝的政治开始更加的腐败,并且走向灭亡。





人文行天下


话说,古代宦官只要掌权,通常是专权擅权、祸国殃民,权势通天的更是为非作歹,东汉的宦官能换皇帝,明朝的宦官捧皇帝,而唐朝的宦官敢杀皇帝,比如唐敬宗李湛、唐肃宗李亨、唐文宗李昂都是被宦官整死的,所以唐朝的宦官专权最黑暗。

图为唐朝宦官服饰。

当年被宦官扶起来的唐文宗李昂,不甘心受宦官傀儡,准备与大臣策划诛杀宦官,当时掌权的宦官叫仇士良,此人在宫中待了40多年,经历了6任皇帝,他挟持皇帝,杀过王爷,手刃过妃嫔,屠杀过宰相,权侵朝野,整个宫廷全是他的人,唐文宗李昂想夺他的权,风险很高。

图为唐朝大明宫遗址。

公元835年,唐文宗李昂先是铲除了另一个在外地领军的宦官王守澄,撤了他军权,赐了一杯毒酒自尽,拿掉了仇士良的羽翼,之后与宰相宋申锡,大臣李训、郑注策划在宫中杀掉仇士良,他们决定在11月21日这天动手,皇帝以去露台赏景为由,将仇士良等宦官一伙引到左杖院屠掉。

被宦官杀死的皇帝唐敬宗李湛,图为他的陵墓庄陵。

到了这一天,唐文宗李昂和文武百官在紫宸殿朝会完后,有下人来禀报在左杖院看到石榴树上挂满了甘露,当时已是寒冬,出现甘露是十分罕见的,于是大臣们说这是天降祥瑞,唐文宗立刻让仇士良先行前去探访,大臣们随后就到,而仇士良刚到院门口,刮几一阵风,吹得附近有金属兵器碰撞声,仇士良马上明白出了什么事,立马调转回跑,一边跑向唐文宗的御撵,一边下令自己掌握的神策兵来援驰,这边埋伏的士兵发现泄露起身去追。

策划甘露之变的宰相宋申锡,在事变前被宦官诬陷贬出长安,得命一条,图为宋申锡墓地。

于是一场策划的伏击变成了混战,仇士良的500名神策军最先赶到,关闭宫门后,见到人就杀,并在各个衙门搜捕,当天杀了一千多人,参与谋杀的人无一幸免,本来是朝臣铲除宦官,却被仇士良翻拍血洗了朝廷,史称“甘露之变”,当时的唐文宗李昂被仇士良像小鸡一样死死的扣在手中,事后被软禁,没几年被废黜,仇士良立李炎为帝,朝廷无一人反对。


图文绘历史


甘露寺事件是刘备娶孙权妹妹孙尚香的起点,算是见面会。主要发起人实际上是国太。


甘露寺发生在赤壁之战后以及夺取西川之前。此时刘备根基尚未稳固,东吴虎视眈眈要夺荆州,甘夫人刚刚去世,周瑜提议欲以和刘备提亲为名杀了他从而夺取荆州。但是国太知道此时之后激烈反对,假戏真做。

该事件使刘备集团转危为安,孙刘联盟三分天下的战略得以确立,也为攻打益州奠定基础。可以说是三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恨缘太浅


唐安史之乱后,唐朝宦官权力开始做大,从唐德宗李适开始委任宦官掌管皇宫禁军成为了定制,从此宦官的权力变得不可抑制,太监掌控皇宫禁军相当于把自己的安全全部交给太监掌管。公元820年唐宪宗李纯暴毙,太监王守澄等拥立李恒为皇帝,即为唐穆宗,穆宗在位几年后病死,死后太子李湛继位,为唐敬宗。唐敬宗李湛在位2年后就被太监刘克明等谋杀,后太监王守澄等又拥立李昂为皇帝,即为唐文宗。

唐文宗继位后对太监干政非常不满,欲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唐文宗与宰相李训和大臣郑注密谋除掉当时以仇士良为首的全部太监,以皇宫内降临甘露为由诱骗所有太监到皇宫中观看,然后全部杀掉,结果事情败露,双方发生激烈战斗,结果以李训为首的众多重要大臣全部被杀死,连同家人也惨遭灭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是唐朝历史上一次最为激烈的皇帝和宦官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最后以皇帝的失败而告终,之后文帝成为傀儡,从此“天下事皆决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最后郁郁而终。

在唐朝末期宦官权倾朝野,而且皇帝的废、立、生、死都掌握在他们的手中,宦官干政一直是唐朝末期的一大顽症,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排除异己,陷害忠良,使唐朝后期的统治更加黑暗,加速了唐朝灭亡的速度。




蚂蚁历史观


甘露之变发生于公元835年,27岁的唐文宗不甘被宦官控制,就和大臣李训、郑注两人策划诛灭宦官,夺回皇上所丧失的权力。在11月21日,文宗以观赏甘露为名,将一众宦官骗至禁卫军的后院准备将他们斩杀,不料被宦官头目识破,导致皇上被挟持,朝廷大臣被杀一千多人,史称“甘露之变”。在“甘露之变”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朝中官员人人自危,唐文宗更加被宦官欺凌,宦官当政一直到唐昭宗天夏三年,也就是903年,朱温将宦官杀尽,才告结束。


公平正义女


某种果而甘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