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中醫所講“調心為上、外治為主、輔以食療、最後用藥”的四個層次?

調心為上


第一、“調心為上”

因為心為君主,藏神、主血脈。君主明則邪不能侵犯,這也是治未病的一個重要思路。所以如果我們能夠讓我們的心時刻保持清明的狀態,也就是“調心”,那麼我們的精神就會內守,人的精、氣、神三寶就會充足,這樣身體達到最佳狀態,自然就不會生病了!

第二、“外治為主”

外治包括按摩、引導、針刺、艾灸、煨、烙等等,這些治法是通過作用於人體體表的經絡穴位,來達到治療人體疾病的目的,因為這些治法對人體的五臟六腑刺激較小,傷害也比較小,所以就作為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



第三、“輔以食療”

不管什麼食物,都會稟賦四氣五味,四氣為溫、熱、寒、涼,五味為甘、苦、酸、辛、鹹。而四氣五味對人體的臟腑都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如心,用酸可收其過緩,鹹可軟心過堅,溫熱可助心陽,寒涼可瀉心火。其餘臟腑可以此類推。食物中稟賦的四氣五味與藥物相比,氣味比較薄弱,以養為主,對臟腑刺激比較小,通過食療來治病相對比較安全,所以排在第三位。

第四、“最後用藥”

藥物與食物一樣,稟賦四氣五味,不過藥物的四氣較厚,五味較濁,並且也是直接與臟腑接觸,所以對臟腑的刺激最大。如果把握不好,不僅達不到治病的作用,還會增加病情,這就是為什麼在古代將中藥稱為“毒藥”的原因,也是為什麼將用藥排在最後的原因。


以上為個人見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