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张居正为什么可以“搞掉”自己的上司高拱?

顾宇博


大明王朝的主题曲就是“生命不止争斗不息”,内阁次辅搞首辅就是典型病症。严嵩搞掉夏言吉,徐玠搞掉严嵩,高拱搞掉徐玠,按这个“既定方针”,张居正不搞掉高拱,那该多掉价!

张居正之所以能让高拱趴窝,一半是高拱“自作孽”,一半是“阴阳两手抓”,使得高拱面临的局面是,下,没有群众基础;中,没有政治同盟;上,没有领导支持。上挤下压中间掐,高拱不下台都没有天理!

一、飞扬跋扈的行事风格,让高拱失去群众基础

《明史》说高拱:“性迫急,不能容物,又不能藏蓄需忍,有所忤触之立碎。每张目怒视,恶声继之,即左右皆为之辟易。”

急性子,眼里不揉沙子,遇到点事就发怒,你要是犯上他,让你不死也要脱层皮!活像一头公牛!同事们都离他远远的。

本来性格就有缺陷,身份又非常特殊。隆庆皇帝当太子时,高拱就是他的老师,师生感情深厚。就这个身份,连严嵩和徐玠都要让他几分。

曾经有一次,高拱放着严嵩的面,引用古诗讽刺他,严嵩连任何不痛快都不敢流露,还得挤出一点笑容奉陪。

在这种环境下,高拱跋扈惯了,现在升任首辅了,更加目空一切。有个叫殷士儋的内阁大臣,受气不过,指责高拱:“若先逐陈公,再逐赵公,又再逐李公,次逐我。若能长此座耶?”言急之下用了个很不客气的“若”,说完竟然挥拳击打高拱。

别以为只有外国议会,才有议员打架,咱们明朝就有!高拱飞扬跋扈到什么程度,内阁成员被他纷纷排挤,最后只剩他和张居正两人。

由此不难理解,高拱受到别人抵制和排挤,一点不奇怪。

高拱跟张居正的结怨,源自一件小事,或者说是徐玠的小阴谋。嘉靖皇帝驾崩,徐玠故意跳过高拱,单独找张居正草拟遗诏。这件事表明徐玠与高拱已经势不两立,但张居正是无辜的。放在别人身上,这事心照不宣就完事了,但高拱从此就嫉恨上了张居正,说白了,高拱性格使然,太狭隘,太跋扈!

二、接连得罪张居正和冯保,让他失去政治同盟

张居正与高拱其实没有本质冲突,高拱第一次被赵贞吉排挤出朝廷后,还是张居正帮他复职。两个人的矛盾,我估计就是高拱的性格,跟谁都不兼容。在政坛,不兼容又没法回避,所以只能死掐。

高拱跟冯保的矛盾就不仅仅是性格问题了,高拱有点不自量力,想剥夺司礼监的权利。司礼监太监干政,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有它的历史渊源,想解决这个问题出发点是好的,可惜被下定决心与高拱分道扬镳的张居正利用了。

冯保得知高拱的心思,立刻跟张居正摊牌:要不咱俩合伙,干掉高拱,你做首辅,要不......这个选择题对张居正来说不难选,高拱注定不能合作共事,冯保是断断得罪不得,拿掉高拱,他就是首辅,何乐不为?

于是针对高拱的两条阴谋诞生:

王大臣事件:

这件事像极了梃击案。有个叫王大臣的人,穿了件内侍服装,突然出现在宫中,见到万历皇帝后,惊慌失措,被侍卫拿下了。一审问,说是高拱派他来的,袖子里还藏了一把刀。按理来说,这么大的案件,应该审得清清楚楚,可莫名其妙的是,王大臣竟然在审讯过程中,不知道被什么人下药,哑了!

审问不了了之,以处斩王大臣草草结案。以高拱的说法是,这件案子就是张居正勾结冯保,对他的故意陷害。这件事虽然没有扳倒高拱,但让高拱受惊不小。

谣言中伤:

高拱曾经跟张居正说过一句话:“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估计是两个人讨论政事的时候,高拱无意之言。冯保把这句话修改成“十岁孩子如何做人主”,并添油加醋对李、陈二位太后说,高拱准备拥立藩王!

这句话杀伤力太大,把身居后宫的两位女人吓够呛,她们连给高拱申辩的机会都没有,直接把他打发回老家了,甚至连回家换身衣服都不让,直接返乡。

如果说,高拱的性格缺陷,使他失去政治同盟,张居正和冯保的陷害,才是导致高拱被撤职的直接原因。

三、与太后和皇帝嫌隙,让他失去领导支持

高拱虽然是隆庆皇帝的老师,但他与太后及万历皇帝的关系并不亲近,尤其是万历的生母李太后,她只信任张居正,当高拱与张居正出现矛盾时,李太后站在哪一边,显而易见。

“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这句话,其实也多少能反应一点,高拱对万历皇帝不屑。能不能治天下是一回事,哪怕万历只有三岁,他也是皇帝,按封建礼法,但凡有点人臣之道,都不该有这样的想法,更不能说。

再加上冯保的偏向性,李太后母子对高拱的反感是必然的。没有李太后的支持,高拱即便不被罢职,他想做事,难!

其实,张居正的万历新政,为什么能成功?除了张居正自身的能力外,李太后这个坚强的后盾非常关键,高拱失去这条线,倒台是早晚的事。

综上所述,张居正之所以能干掉上司高拱,一是由于高拱偏执的性格,是他失去政治基础;二是得罪张居正和冯保,被人陷害;三是与李太后出现嫌隙,失去领导支持。


寻根拜祖


明穆宗病危时还曾握着高拱的手说:“以天下累先生”,而高拱却在仅仅做了七天的托孤大臣后,就被幕后的张居正联合贵妃和太妃等人下旨贬为庶人,反转之迅速,令人好奇。所以张居正到底为什么能“搞掉”自己的上司高拱呢?

高拱被张居正斗下台,还要从徐阶说起。

最初,高拱和郭朴都由徐阶举荐,事后二人合伙与徐阶作对。高拱入阁后,自诩为隆庆皇帝的老臣,而徐阶此时身为首辅,两人自然少不了摩擦。据记载:“阶旁睨拱,见拱方怒,勉从之。”,讲的就是徐阶不太听从高拱的意见,为避免极度争端,也会勉强照顾高拱的想法。这也很能说明徐阶不赶尽杀绝的习惯,若徐阶性格不是如此,日后也不会有高拱的卷土重来,一番风云涌动。

大抵就是在嘉靖皇帝起草遗诏之时,徐阶将自己的门生张居正叫至御前,而同为内阁大学士的高拱却是事后才知,加之师傅的影响,张居正与高拱就此结怨。

接替徐阶担任内阁首辅的是李春芳,此人循规蹈矩,做事踏实,为人宽厚,却缺乏气魄。偏高拱此人恃才傲物,仗着自己是隆庆的老师,内阁的很多事务都要由高学士做主。在高拱把李春芳等人赶走后,内阁就只剩下了他和张居正。

张居正此人是有大抱负的,想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那就必然需要手握大权,那就得坐到内阁首辅的位置,于是张居正开始计划除掉自己政治道路上的“绊脚石”高拱。而张居正早早就找到了盟友,那便是大伴冯保。

原来在嘉靖时期,冯保他就已经是秉笔太监之一。隆庆时期,他被派去掌管东厂。东厂是管理锦衣卫的特务机构,乃是皇帝的耳目,根据过去的成例,管厂者必升司礼太监。而由于他与大学士高拱不睦,没有能够升任这个太监中的最高职位。对于年幼的万历皇帝而言,张、冯二人都不可或缺,但在他冲龄之际,自然想不到二人联手的厉害,可高拱绝对深有体会。

所谓祸从口出,隆庆皇帝去世后,“首揆”高拱自诩先帝重臣,竟说出“十岁幼童何能尽理天下事?”此等大逆不道的话。这话经由大伴冯保传到太后与小皇帝的耳中,“天子不过是小孩子,太后不过是妇道人家”,这种狂妄跋扈是和人臣的身份决不能相容的。忠臣张居正立即献上妙计,建议采取断然措施解决高拱。隆庆六年夏(1572),黄纸文书一经宣读完毕,跪在前列的高拱不禁大惊失色。他已然堕入深渊——他已经被褫去官衔职位,并被勒令即日出京,遣返原籍。张居正在如此艰危之际保障了皇室的安全,建立了如此的功勋,其取高拱而代之自属理所当然,冯保也自然在高拱下台之后得愿成为司礼太监。<strong>

<strong>

张居正与高拱都是心怀理想的政治家,他们面对的事实就是:政治并非惩恶扬善,真正的政治实践囊括有违本心,并不高尚的抉择。作为政治家必然要懂得忍辱负重,举重若轻,私以为这也是张居正打败高拱的根本原因——高拱此人过于“直”,他的狂妄清高让他被淘汰出局,而张居正尽管骄傲,却也能屈能伸。单就做政治家这一方面而言,张居正胜了。


邓海春


嘉靖至明穆宗期间的内阁之争是相当精彩

除去赢得千古骂名的严嵩,包括徐阶、高拱、张居正等都是治世能才。在嘉靖、朱载垕这俩位懒政的皇帝手里,其中,张居正和高拱是最富有能力的两位政治家。


可惜同一时期两人位高权重,却最终互不相容,为了实现理想的张居正,不得不把高拱这头拦路虎赶走。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皇权、内阁、太监——三者之间的相杀相爱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时候,原本只想找几个辅助大臣,替朕分忧!脏活累活总的有几个干活的。然后不孝子朱棣很快的体会到他爹的良苦用心,折腾出内阁制度。朱元璋压根没有想到,这么搞出来的内阁威力不比丞相差,明末期一度架空了皇帝的权利。在朱元璋和朱棣这两位强势的男人手里不管文武大臣、内阁丞相、太监后宫都会乖乖的为自己服务,可是不是每个皇帝都和他们一样精力旺盛,勤快一辈子。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明朝这些割掉蛋蛋的男人!

———这个群体,很厉害!

这个原本为了监视官员的群体,为了平衡官员权利的机构,却和内阁一样有了同样性质的权利。先不说东西厂多么残忍可怕,就谈谈两个大太监头子:

司礼监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

一个替皇帝批改文件,一个负责盖章发放到内阁执行。在弄虚作假的情况下,太监的职位和丞相也没有什么区别,这些身体只有外伤的男人,对明朝的迫害才是内伤!


很清楚是这三个群体寻衅滋事,那么作为主体的皇帝承担了什么角色?

明朝至嘉靖年间,朱厚熜对信仰无比的虔诚,一生信奉道教,超过他至死不渝的爱情。这种变态信仰导致嘉靖二十多年不上朝政,皇权的弱化带来内阁权势的增长,造成人人想当官,当官想入阁的政治环境。皇帝的不作为是造成权利争夺的根本源头。

张居正和高拱,只是争夺内阁权势的人之二

在他们之前严嵩扳倒夏言,徐阶又干掉严嵩,然后高拱撵走徐阶,最后张居正整垮高拱。看着好复杂,这么乱七八糟的人名和关系说明什么问题?

张居正搞掉高拱没什么好稀奇的


在皇帝不管事的时候,内阁就是万人之上!然后这个机构里的首辅就万万人之上。

内阁有六个成员组成,一把手被称为首辅,副手被称为次辅,剩下的四个是阁员。

张居正作为一个志比天高,心气冲天的公务员,一心想着怎么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成为内阁首辅就是他施展才华的必经之路。再说的直白点为了荣华富贵,为了金钱美女,首辅是一个官员毕生的追求!除掉高拱是张居正唯一的选择,如果换位思考,同样本事不小的高拱何尝又不想除掉张居正?


最后,登场的就是我们的特殊群体

请不要忽视这群男人,生理上的失败,不代表事业上的失败。在内阁和皇权的此消彼长中,太监也是寄生着成长。扮演了类似小偷的角色,皇帝的消极待政,给了这群人偷权满足自己私欲的机会。张居正和高拱的成功都离不开太监,高拱搬倒徐阶也是通过太监,而张居正干掉高拱就因为一个冯保。一个批改文件盖章的权利真的很厉害,被士大夫不齿的阉人,在这场权利角逐里起到了关键作用。



导致这种谁不服可以干掉谁的最终原因就是:皇权的消失

如果皇帝不能平衡三者之间的关系,有效的干预治理国家,那么一定会引起权利得你争我夺。嘉靖起,开启明朝党争最严重的时代,很万幸的是,刚开始配备了真正的为公,为民的有识干吏,即使皇帝不作为,国家在这帮人手里反而欣欣向荣。然后在想想魏忠贤、东林党?这种不良竞争的结果是,皇帝在抱怨:是文臣人人皆可杀!有个英明的能干皇帝才是最重要的!

我不是易中天,只表达我看到的历史


我不是易中天


高拱性格外露,个性偏激,张居正性格内敛,爱使阴招,俩人互相看不起,但表面上却还相互尊重。张居正很早就跟冯保、李太后勾结在一起,而高拱一直看不起李太后和冯保。隆庆皇帝死后,高拱是顾命大臣,内阁首辅。冯保自己私拟诏,将自己弄成司礼监掌印太监。高拱欲弹劾冯保,他将消息告诉张居正,张居正立刻将消息透露给冯保。冯保将情况告知李太后,李太后同意将高拱免职。接着,冯保拟诏将高拱削职为民。

高拱失败的原因有三:

首先,他性格火爆,处事操切,他以先帝帝师自居,目中无人,刻薄寡恩。

其次,根据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规律,他属于前朝重臣,新皇帝继位,罢黜他也实属正常。

最后,他昧于人情世故。跟明代很多官僚一样,他经历了翰林院到内阁的过程,人生太一帆风顺,故而性格稚嫩而偏激。

高拱与张居正斗法可参考《大明权力场》,里面有详细、生动描述。


阮景东


其实很简单说白了还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原因,高拱是隆庆帝的老师,但是张居正也是,先来后到所以高拱是首辅、张是次辅,而隆庆帝死后,他的儿子还不到10岁,主政的自然是他的媳妇李太后和她的亲信冯保,而冯保和高拱又有深仇大恨(高拱当年还是首辅,把自己的人捧上去顶了冯保司礼监的位置),又加上张居正长得帅比较符合李太后的胃口(野史记载他俩有一腿),所以李太后和冯保合谋搞掉了高拱,捧起了张居正。


玉小王33


高拱个人才华和能力都是很不错的!但是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心眼小记仇!朝堂之上凡是反对或者跟他作对或者是整过他的人都会被他罢官回家种田!所以这也导致他树立了很多政敌!一旦他位置出现不稳的情况马上就会有人群起而攻之!明朝的言官集团那是怼天怼地怼皇帝的存在!不过话说回来,明朝的的首辅不好当是风险最大的职位!明朝好像没有一个首辅是善终的!


bobo爱食尚


一,高拱自负对对形式判断错误,内廷对皇帝太后的影响。

二,张居正有太后的欣赏,并和大太监冯包关系密切有利益纠葛达成同盟关系。

三,张居正也是一代能臣,有才华有抱负按事物的发展规律取代高拱也是必然的。


冯雷奥妮


高拱是隆裕帝的老师,在隆裕当政时,哪个搞得掉他?张居正能搞他下台,不过是仗着隆裕挂了,万历上台,自己是万历帝老师的身份。说白了,他们上台,手段高低是一方面,最重要是看哪个在领导的心里比重更大!


独钟金志爱


高拱是一个很难拱的人,此人心高气傲,自视很高,但此人量小,却很清廉,公平的说,高拱是实干家,但不是政治家


易燃雪山


皇后和徐阶以及太监总管冯保全都向着张居正,而对方却并没有这些强力人物撑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