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补课就是扼杀中国孩子幸福童年的顽疾,你同意这种说法么?

答友皓哥


作为家长,我不会让孩子去报这类作业辅导!我有了孩子以后准备考教师资格证,那段时间我去我们当地的辅导机构,并且它还是连锁的,想作文英语,数学画画,都有的那种大型机构,我在其中的一个分校面试的,我当时很清楚的表示我以后要考教师资格证,所以来学习,很轻松的就让进去了,有的时候我进去以后才发现他甚至连学历都不怎么要求,但是这个机构在我们这分校特别多,是那种全国性的连锁加盟,当时在教授课程的过程当中,挺郁闷的,我一直,以为有可能是我的问题,我没有接触过教育,但是后来我发现确实他们的努教法并不好像数学类的,基本性的,会把孩子的解题思维限制住,而很多家长都觉着自己特别好,特别能提分,我想说的是,通过大量的刷题,然后不去教授孩子解题思维,语文通过大量的拼音,汉字,字词,句子一点点拆解,再组成,孩子的思维受限非常大,所以我们孩子以后上学以后,我绝对不会报这种课程类的辅导班,孩子如果真的在课堂上有不明白的,我想我也能够解决.

但是,说到辅导类的也并不是全部都不能报,我认为英语口语是一个必报科目,即便是学历高的家长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发音不准确。对于英语这一项的口语,我们是起不到任何正面的形象的,所以应该会好好的去筛选英语辅导机构。(注重口语是教学的那种)你买现在的社会和以前确实有很大的不同了,有很多时候,都能感觉到现在的整个的教学模式,教育资源和以前真的是差距太大了,所以我不反对有的家长去报去宣导他们的理论,因为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家就只会玩电子设备,看手机,看电视,看动画片,我不否认,一开始的话,没有给孩子一个很好的引导,他是会沉迷于电子设备,那么你可以入手去管理,或者你可以去给孩子报两个游泳,打个球等体育类的

总之,孩子的成长仅仅只是学习,我们承认,硬是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不应该仅仅只是,分数上的,并且我一直认为孩子愉快的学习效率会更高


宝宝gogoup


中国式旳补课是一个恶性循环。我从事教育工作三十七年,我们那时的教学工作是在课堂上老师认真讲课,学生认真听讲,而且是边讲边练,如果老师上数学讲了一个例题及方法,我们立即要学生拿起笔做几道题,这时老师巡视一遍,有不会做的老师再指导,如果都会做了,老师再讲第二个例题,语文也是如此生字拼音造句及作文都是边讲边练,精讲多练,家庭作适当布置,当然现在的教材和六七八十年代有所不同,知识需要更新,现在我的孙子要去补思维,你不补就跟不上趟,别人孩子也在补,孩子们揹着沉重的大书包奔跑于学校补习斑,有时作业难于完成还要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骂。你们想他们有什么幸福童年可言,有时作业做到晚上十一二点,我觉得中国式的教育亟待改革,你们认为呢?


奶奶97496211


太同意了!我女朋友是个大学教授,业余时间是游泳教练。几年前总是和我夸奖一个5岁漂亮小女孩如何机灵有趣,还给我排照片看。现在这个孩子上二年级了,妈妈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用来补课,理由是“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到了假期孩子又来游泳,我朋友心疼的和我说,这个小姑娘完全变了,没有学前的机灵劲儿了,并给我看最新照片,孩子眼神失去光彩。

进入泳区,妈妈不在,小女孩和我朋友商量:阿姨,我不想学这个那个,我今天就想好好玩儿,从上学到现在,我都没有一个假期,今天我不学游泳,你让我好好玩,行吗?

我朋友说:行,孩子,你今天痛快的玩一个半小时,咱们就游半个小时,不然我和妈妈不好交代。小女孩开心的亲了一口教练。

妈妈告诉我朋友,每周有书法,奥数,英语,作文补习班,还有钢琴,视唱练耳……游泳是孩子自己要求的。

我朋友试探性的建议,小学孩子不要这么大强度学习,玩也很重要。但妈妈非常坚决的说“不行,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娃娃从小抓起!”

这完全是课外辅导班的广告语!我朋友好无奈啊!

临走时,眼睛恢复了光彩,跟教练说再见时,又调皮的暗示的眨了一下眼睛,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山寨的英雄


说实话,身边朋友同事,只要有小孩的,哪个不补课?不上兴趣班?当然,上兴趣班是好事,比如书法、钢琴、舞蹈等,这是提升孩子情商的一部分,丰富孩子的眼界。可是,孩子们大量的时间是被家长安排在补补补上,比如英语补习班、英语提高班、奥数提高班等等,我听一位女同事说,她儿子生病都不敢生,只有高烧老师劝回,才让孩子休息养病,就怕孩子少上一节课……这逻辑我也是无语了。

有时候不能怪家长,最初,家长要求教育部本多开点辅导机构,一部分是给优秀孩子增加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知识的途径,一部分是给接受能力差或者调皮捣蛋的孩子一个追赶大部队的机会。

然而,教育部门松开了口子就如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大家更本没想到市场就像海绵吸再多的水都不会饱和。为什么呢?1.中国教育历史的特殊性,自古就是科举制,读书成才才是人上人的捷径。2.中国人口基数就是教育市场的基石,不缺市场……人多嘛!3.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稳定期,早年大家并不觉得补习班有多贵,现在觉得贵的一部分原因是物价膨胀了,市场自然增长加突然到来的物价膨胀,普通家长自然倍感压力,估计也就高级白领和富人们毫无压力。

那市场又是怎么起来的呢?因为在大家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早期的机构就会以社会调查为基准,开始走大数据统计了,只要有需求就会有人组织力量提供给需求者,而且成不非常低,可以说,早期的机构几乎没什成本,而且只要稍微认真点做就赚钱,因为市场需求量大嘛,其次,老师找到了赚钱的机会。自然而然从一种两种形式变成现在的N种形式,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机构提供不了的。

那现在面对的问题来了!1.既然早期教育部门为了市场需求开了口子,那是不是应该认真对待了呢?2.市场的蛋糕固然丰盛,解决一大群人的就业,为经济提升提供了助力,但现在是该瘦身的时候了,担当能不能真实的体现出来呢?3.学校教育是不是应该回归真我了呢?增加了那么多年的师资力量,小班化,精细化教育为什么还没体现出来?

问题还有很多,本人思虑也不是很全面,只是还觉现在的教育不如我们小时候真切,老师和学生没有师恩,只有感情……(不喜勿喷,虽然我每次发表也不看回复……)


非凡203351621


我同意这种说法。

各种补课班,辅导班泛滥,是目前教育的一个大败笔,也是广大家长最不满意的地方,这是教育领域产业化是”畸形”发展的产物。

各种辅导班剥夺了孩子们的休息和玩耍时间。我的小外孙才上小学二年级,就参加了一个书法学习班,每周六日上午去上课两个小时。还参加了一个绘画班,每天下午下学后,到老师家里学习一个小时。还参加了一个一对一的家教补课,还有每天的作业,开会接送时间,每天几乎是”连轴转“”,哪里还有自由活动时间?家里的电视一年多了,几乎没有看过。孩子的时间除了上学,就是辅导班,要不就是在去辅导班的路上。

这种补课班辅导班泛滥现象,是教育畸形化发展的后果之一,给家长带来了沉重负担,给社会造成了很不好的效果。前几年“教育产业化”,让原本是清水衙门的教育领域,充斥着商业化和铜臭气,现在我们这样的小县城里,一个孩子,上幼儿园的费用,都要1~2万元。私人办学被人当成了一个产业和一个赚钱的项目。社会上都把教育当成了赚钱的项目,各种校外辅导班,补课班,服务机构,围绕着学校方兴未艾,屡禁不止,成了社会家长最痛疼的事。孩子上学成为绝大多数家庭的承担不起的负担。甚至,农村出现了许多“因学致贫”现象。“上不起学”“上学难”几乎成了很多地方的普遍社会现象。


学文说话


作为一个办补习班的,我也被邀请回答这个问题真的有点尴尬啊。

说一下我这个情况,我们附近住的都是一些工厂普工、失地农民、个体商户等,父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工作艰苦,晚上下班晚,有的加班要八九点都有可能。这里的孩子作业如果没有我们这些辅导班作业根本就无法顺利完成,你有没有见过三年级的小孩乘法口诀都不会背的?

我这里聘请的基本都是退休老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准吊打现在大部分在校上课老师,收费也不贵一学期1200多,家长们大多非常愿意送孩子来,第一作业有问题,有老师辅导;第二,晚上下班晚有我们领着孩子。

我现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取缔我们,这些孩子怎么办?请诸位不要回避,否则我觉得你们可能是水军。


霜之问


这个我完全同意,但是家长却不得不也加入这股洪流中,作为家长的一种无奈之举。

我就说说家长无奈的地方。

1.小学刚入学阶段

刚入学,语文课,别人字写的娟秀得体,再看看自家孩子,一个是人家字的八个大,导致老师认错是家常便饭;数学课,别人孩子一考试90-100的,自己孩子在及格线上徘徊;英语课,别的孩子上课念的舒服流畅,自家孩子磕磕巴巴憋红了脸半天念不出一个单词。


当然这些也不可能极端的出现在一个孩子身上,但是孩子在那样的环境能不受挫吗?老师微信里让你多关心孩子学习,家长要是不忙,在低年级阶段还可以帮着复习,纠正写字等,要是家长工作忙,那只能是辅导班来帮忙了(第一,毕竟现在社会,大人工作都不轻松;第二,家长说的孩子也不一定好好听啊)

<strong>

这还是这些主课,在看看音乐、美术、舞蹈课等,差距就更是大的不是一星半点,但主课以外的对于普通人家孩子就可以忽略了。


2.再说说小升初

刚上小学的晕头转向刚过,家长们聊着你家孩子报什么,他家孩子报什么班,加上课外辅导班的大力鼓吹宣传,家长早已焦虑的都不知道怎么办了。


作为家长,谁都知道好初中意味着好高中的可能,好高中以为着好大学的可能。那问题来了,什么是好初中,硬件好,师资水平好,重点还是学生好。


紧接着一个问题就是,小升初是不能光明正大的考试,那怎么才能鉴定好学生了。各种比赛证书,面试时各种难度较大的题,毕竟简单的谁都会,有难度才有区分度的。


作为家长谁甘愿在小学阶段就承认自己孩子就是平庸一辈子的人,谁愿意自己家孩子上一个谈恋爱,打架斗殴的初中。


作为家长怎么办,那只能通过各种课外班,各种的学,为以后能进好初中买一张门票,大家都信奉,能不能上是一回事,你不努力,那指定是上不了好初中的啊。


但是家长毕竟不是专业搞教育,对课外班的专业程度辨识度差,家长花冤枉钱上当受骗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其实想想这是谁之过呢?家长吗?希望孩子上个好学校的想法好像没有错啊;学校吗?用一些方法挑选一些好学生,似乎也没有问题啊。

但最终苦的还是孩子和这些孩子的家长们。


到底是谁之过呢?到底要怎么改变呢?我也没有想明白。


空中的燕儿


中国式补课就是扼杀中国孩子幸福童年的顽疾,我赞同这种说法。我还是举几个例子吧。

舅舅家的表弟,在上海一家跨国公司高就,女儿去年刚上小学。之前的两年,他在德国总部上班,女儿跟着他在德国上幼儿园。每天微信群里发的图片都是没心没肺的玩耍,老师带着孩子们变着法儿的玩。去年过年,他们一家来给我爸妈拜年,小女儿别提有多活泼!胆大、灵动,神气活现,特别好玩!分别的时候,她跟我们每一个人拥抱,真是疼死人啊!

但是,今年过年,我们再相遇,她却比去年文静多了,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像是个大姑娘了。表弟告诉我,女儿上学了,在上海读书,参加了艺术、体育、英语德语等好几个辅导班,忙得马不停蹄。我跟她对话,她有问必答,很有礼貌,也能说会道,讲到点子上。确实比去年见到时懂得多了,但是我却觉得她之前的野劲儿、灵性儿不见了!我跟表弟说起这一点,他点头沉默了。

小姑家的表妹嫁到了新西兰,她的女儿是幸福的,小学里基本上都是玩,玩各种有意思的活动,像是踏青、化妆游玩、马术啥的,每天玩得不亦乐乎。表妹说她们那边孩子们要到初中之后才开始真正认真学习,小学阶段基本上以各种实践活动为主,寓教于乐,称得上是素质教育了。

对比起来,大姑家的小孙子就挺可怜了。在县城里读小学,数学还好,语文不行,可能有一点阅读障碍,经常被老师喊家长。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就不得不找老师补课,每回碰见他爸妈送他去辅导班,都是眉头紧锁,小脸绷得铁紧。惟有到了乡下奶奶家,他才撒了欢地疯,到处洒下他快乐的笑声。

写到这里,我想起刚刚散步回来,小区广场上一群孩子在愉快的玩耍。他们有的玩踏板车,有的玩遥控飞机,有的在追逐打闹。

爱人说:还是小孩子好,没有烦恼。我说:那是他们还没有上学,一上学他们就有烦恼了。

唉,可怜的孩子们!


剑客谈教育


邀不邀请我都来了,来了就必须说两句,而且正合适。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对于补课,可谓是深恶痛绝,并不是不愿意让孩子接受新知识,或增强学习的能力,关键是本应该课堂上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孩子线下解决,本人没上过什么辅导班,可孩子呢?我觉得好可怜,基本没童年,不是在补习就是在补习的路上,不补又不行,我宁愿花钱把孩子的童年买回来,至少孩子不会怪我没有童年记忆!有的只是补课的记忆。中国的教育体制是该变化了,建议学分制,谁的孩子傻吗?只要有时间和精力,每个孩子我觉得都是最棒的!非让孩子过过独木桥,让孩子感觉过去就是最棒的,事实证明过去了,中国仍然没有那么多华罗庚,没有那么多李白和杜甫。扪心自问那么多硕士,博士,研究生,一本二本大学生,你们生活当中又有几人记得老师课堂上做的习题~不信的话我简单列个我(高中生)的习题让在座的各位算算?谁敢保证全对?我是可怜孩子,但是不代表不希望孩子学到知识,而是希望孩子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并且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米字格里的小兵


补课,等于害苦了千亿个家!

因我是农民,生产个体,上有四个老人,下有四口之家,老人经长有病,不能下地干活,一年到头(83年一93年)吃的都难,加上计划生育生二胎,被罚钱7千多……。

俩孩子上学,家里很因难,学校班主任让补课,我俩孩子因家没钱补课,老师经长批评…一。

95年大孩以气之下不上学,就回家,我大孩是83年,97年就打工至今:因文化底,没有技术,人老实,对生活,对人生冷漠看淡,直今不结婚,(主要狠我当年让补课,经长让老师训)唉……。

老二89年,同样和他姐一样,上到初一就停学,出外打工直今没有结婚。眼看大的:36岁,小的3O多岁……直今都没成家……!

我狠:补课,没钱害了俩孩子一辈子!

孩子狠我:不让补课老师经长训,不想上学,害的他俩对人生没有希望…盼望…!

泪奔的我,上有九十一岁老妈,需要敬养,下有一双未成家的孩子。我也六十二岁。

没搂房,没车,没钱……。

唉……心里的苦啊对谁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