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白录之谯周

谯周卖国,有一定道理。因为邓艾入蜀,大部分官员都希望投靠吴国或是去南中,谯周力排众议,成功说服了后主刘禅归降,所以说谯周卖国。

漂白录之谯周

但这个锅不应该让谯周一人去背。卖国之人,通常都是奸诈狡猾、以自身利益为主等等之类的人。我们可以看看谯周是个什么样的人。

漂白录之谯周

据《三国志.谯周传》记载,谯周幼年丧父,与母兄同居,并且十分好学,史书记载“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并且学问很好,别人都喜欢去咨询他。此外,“颇晓天文”,一般这种人都很厉害。关于这一点,《三国志.谯周传》记载了一个故事,说蜀国灭国后,文立这个人从洛阳到蜀地,拜见了谯周,谯周给文立看了八个字“典午忽兮,月酉没兮”,典午指司马,月酉是八月,于是,司马昭八月去逝。此外,谯周担任的官职多为劝学从事、典学从事等,不参与政事。

《三国志.谯周传》还记载几件事:

一是诸葛亮身死,谯周一听到这件事,就立刻去奔丧,刘禅下诏禁止人奔丧,只有谯周在此之前已经过去了。

二是刘禅贪图享乐,整日游玩,谯周举出一些人的例子予以规劝,但史书也没说刘禅是否采纳。只是把谯周官职改为中散大夫。

三是诸葛亮北伐,谯周不同意,认为这是劳民伤财,还写了一篇文章《仇国论》来讽刺北伐。抛开个人对诸葛亮的情感而言,北伐确实对蜀国百姓造成很大伤害,史书称“百姓彫瘁”、“民有菜色”等等。

最后一件就是劝说刘禅投降。

邓艾入蜀,有人说投靠吴国,谯周说:自古以来就没有寄居在别的国家的天子。魏国迟早会灭了吴国,此时投降吴国,是一次耻辱,他年魏国灭吴,再次投降,就是第二次耻辱,还不如直接投降魏国算了。

还有人说要去南中,谯周又说:逃亡南中要早做打算,现在已经迟了,南中那群人是靠不住的。

但是刘禅还想要入南中,谯周又说了四条原因,刘禅遂投降魏国。《三国志.谯周传》说“刘氏无虞,一邦蒙赖,周之谋也”

漂白录之谯周

后,蜀国灭国,谯周因病不仕。后其少子也坚决不仕。

谯周卖国,是也不是。刘禅想过他安逸的生活,不管逃到哪,都是苟延残喘而已。刘禅其子刘谌劝刘禅死战,刘禅不同意,刘谌自杀。

谯周从我们现在大一统的民族观来看,劝降蜀国,减少兵祸,是有益于整个国家的。但从另一个观点去看,的确又失忠诚之心。故孙绰评曰:谯周说后主降魏,可乎?曰:自为天子而乞降请命,何耻之深乎!夫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先君正魏之篡,不与同天矣。推过于其父,俯首而事仇,可谓苟存,岂大居正之道哉!

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