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用25年追蹤研究發現:越早設立目標的人,未來的人生越好

看第四季《奇葩說》的時候有一個辯題是“如果有一鍵定製孩子未來完美人生的按鈕,你按嗎?”當時打的非常精彩,作為一直都有主見的我,堅決的選擇支持不按!

在我看來孩子的未來應該有他自己決定,我無權去幹涉,我總不能成為命運他媽啊!可是最近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情,卻讓我改變了看法。


哈佛大學用25年追蹤研究發現:越早設立目標的人,未來的人生越好


小青是我的閨蜜,作為資深文藝女青年的她認為自己的女兒就應該有個輕鬆愉快的童年。但是最近她女兒的童年不快樂了!

原來她女兒小時候因為她的理念,幾乎就處於吃,睡,玩的狀態,現在升入一年級了,她當時也沒有給孩子報幼小銜接,孩子到一年級後適應不良,經常找藉口不去學校,這一週更是徹底的不去了。

小青追問之下才知道,別的孩子拼音也會,算數也會,識字量還大,老師三句兩句別人聽懂了,她的孩子還不知道老師為什麼這麼說呢,結果孩子是越上越沒有信心,乾脆找了個藉口回家躺著去了。

這下小青著急了,想方設法的想把孩子送回學校,無奈這個孩子就是不去。沒有辦法才對我爆了家醜,希望我來想想辦法。

哈佛大學用25年追蹤研究發現:越早設立目標的人,未來的人生越好

這讓我不由的想到了大寶舞蹈班的同學妞妞,妞妞的媽媽在她7個月的時候就開始給她讀圖畫書,3歲讓她練習舞蹈,現在是舞蹈班裡的小領舞。她除了舞蹈跳的好,功課也非常棒,同時還是少年奧林匹克珠心算的獲獎者。

我曾經跟妞妞媽媽探討:”妞妞怎麼可以德智體發展的如此全面,是不是有什麼秘訣?“

妞妞媽說哪有什麼秘訣,她只不過是從孩子剛出生就做了清楚的規劃,現在孩子不過是在規劃裡生活而已。

“那孩子不累嗎?”這是我當時的原話。

妞妞媽媽舉了個例子說:“孩子就像是一條小溪,我的規劃不過是她的堤壩,我是以孩子的成長和興趣為前提,加上適當的引導,這樣孩子感覺到的是生活的充實。”

聽了妞妞媽媽的話我深以為然,規劃就像是對孩子未來的想象,當我們把這些想象具體到生活裡,就成了孩子按部就班的日常,看起來枯燥,辛苦,實則幫助孩子實現了時間管理的最有效化。

哈佛大學用25年追蹤研究發現:越早設立目標的人,未來的人生越好

哈弗大學曾經對一群出身,智力,學歷都差不多的年輕人,做了一個目標調查,在之後25年期間一直追蹤和研究他們。

25年讓他們的人生髮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25年前 25年後

27%的人沒有理想,生活沒有目標;——生活在社會底層,生活不如意,失業,被救濟,抱怨他人,抱怨社會。

60%的人有些想法,但目標比較模糊;——生活在社會中下層,能穩定生活,沒什麼特別成績。

10%的人有目標,並且制定了短期的規劃;——成了社會的中產,多為醫生、律師、工程師、高級主管等等。

3%的人有明確的理想,並制定了清晰的長期規劃。——頂尖成功人士,是行業領袖、是社會精英。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在年少時有什麼樣的目標,有什麼的規劃,通常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哈佛大學用25年追蹤研究發現:越早設立目標的人,未來的人生越好

我的一個來訪者現在在讀大學,就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習,所以上課沒有精神,現在已經連續兩年都掛科了,他覺得自己很想學好,可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這些東西,結果每次都是信心滿滿的說服自己要好好學習,課堂上又開始胡思亂想。

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有了目標,孩子才有方向感,這樣的孩子才不容易在學業上出問題。

哈佛大學用25年追蹤研究發現:越早設立目標的人,未來的人生越好

規劃如此重要,作為父母我們要如何幫助孩子制定合理的規劃呢?

1、考慮孩子的興趣和特長所在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我們需要耐心的觀察,去了解孩子真實的興趣所在。多鼓勵孩子學更多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比如一門外語,音樂,舞蹈,或者是編程。

孩子可以慢慢從中體會到自己真正喜歡和擅長的事物。

妞妞媽媽當初給妞妞報了鋼琴、圍棋和舞蹈,最後發現妞妞很喜歡舞蹈,雖然她個人更喜歡鋼琴,但是還是尊重了妞妞的選擇。

哈佛大學用25年追蹤研究發現:越早設立目標的人,未來的人生越好

如果我們無法讓孩子嘗試更多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讓孩子多去接觸不同類型的書,從書裡窺探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

規劃不是讓孩子聽從父母的安排,完成父母的心願,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去操縱孩子的人生。

俞敏洪說:“這樣就不是一種規劃,是一種強制,是父母將孩子塞到了一個罐子裡面,按家長的要求來成長。”讓孩子喪失了獨立性。

那個時候我們就不上在培育一顆參天大樹,而是在製造一個盆景。

哈佛大學用25年追蹤研究發現:越早設立目標的人,未來的人生越好

2、規劃要考慮孩子在成長各階段的能力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清北名校這樣的目標,不切實際的目標只會讓孩子喪失信心,最後也就失去了做規劃的意義。幫助孩子制定適合他,通過努力能夠得著的,有成就感的目標規劃。

我曾經一個來訪家庭,父母都是名校教授,無奈孩子學習很差勁,父母為此經常和孩子吵架,孩子煩,父母怒。一方面父母覺得如果這個孩子不上大學自己沒有面子,另一方面覺得孩子學習能力太差,實在是不知道學什麼好。

在諮詢過程中,我發現這個孩子對時尚特別敏感,談論衣服搭配那是頭頭是道,孩子小時候也學過美術,只是後來父母覺得浪費學習時間就給停止了。現在高考臨近他的成績明顯是上不了大學的,最終父母覺定讓孩子走美術特長生。

他確實很有天分,那一年他以當地美術第一名的成績進入了一所不錯的大學。

他媽媽感嘆道,當初他喜歡畫畫,我們卻覺得畫畫浪費時間,早知道就讓他在這條路上走下去了。

哈佛大學用25年追蹤研究發現:越早設立目標的人,未來的人生越好

3、規劃要根據家庭經濟狀況量力而行

還記得上海機場的留學生刺母案件嗎?作為一個一般家庭的母親,那個孩子在日本留學五年,每年幾乎要花掉30萬,而這些錢很大一部分是父母借來的。之所以發生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兒子覺得母親給自己寄錢有些晚,同時因為經濟他們發生了爭吵。

每個人的家庭情況不同,我們在給孩子做規劃的時候,不能盲目跟風,學區房,興趣班,貴族幼兒園,優質小學,重點中學,名牌大學,國際頂級高校......一旦教育資源超過了自身可以承擔的範圍,再頂級的學校,也能出現問題孩子。

我的一個來訪者,家庭條件一般,卻什麼都給孩子最好的,讓孩子去最好的幼兒園,最好的小學,但是付的起學費,其他方面就會緊張一些。當孩子用的文具,穿的衣服,用的手機和別人有差距的時候,孩子內心是不開心的。

有一天孩子回家說要買一個蘋果手機。其實他們兩夫妻用的還是最普通的手機呢,為了滿足孩子買了,沒多久孩子又要筆記本。當父母拿不出來的時候,孩子就用不上學來威脅父母,磕磕絆絆高中沒上完就退學了!

負重前行的結果是,累了父母,苦了孩子,也是得不償失的。

哈佛大學用25年追蹤研究發現:越早設立目標的人,未來的人生越好

很多人可能並不太喜歡“規劃”這個詞,人的天性是追求快樂的,面對規劃我們都會覺得被束縛,更何況還孩子,所以很多人覺得對於孩子那就要網開一面,順其自然。

只是孩子的自律意識非常弱,他們本就是追求天性的,玩遊戲是快樂的,無管束是快樂的,沒壓力是快樂的。然而,他不可能就這樣快樂一生。

童年畢竟短暫,一生很長。孩子未來幸福而快樂的一生,源於家長對他們的人生規劃,當然還是心血與行動。

沒有父親的強迫背書,就沒有文雅的董卿,沒有父親強摁在鋼琴邊,我們可能就缺少一個鋼琴天才朗朗。

長大了,孩子會為今天吃的苦,感謝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