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上市!燒光22億的它會是下一個OFO麼?

賣1杯虧2杯、18個月燒掉22億、平均每天虧損近400萬元……瑞幸招股書上誇張的赤字再一次成為媒體輿論冷嘲熱諷的焦點。

從2018年1月1日試營業至今,瑞幸咖啡靠燒錢的暴力美學迅速崛起,一躍刷新了企業從成立到IPO的極限。

光速上市!燒光22億的它會是下一個OFO麼?

近日,瑞幸咖啡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首次公開招股)申請文件。

結果,很多投資人及市場人士被瑞幸咖啡招股書中滿目瘡痍的赤字驚掉了下巴。

近兩年時間,瑞幸咖啡累計虧損達22.27億元。

過去一年,瑞幸咖啡總營收為8.4億,但銷售及營銷費用就高達7.46億,其中砸了3.6億元做廣告,1.3億用於免費產品推廣。

"燒錢換用戶"的策略下,1年多時間,瑞幸咖啡累計付費用戶數從零增長到1687萬,在全國22個城市開出2370家門店。

光速上市!燒光22億的它會是下一個OFO麼?

但值得注意的是,用戶增長有放緩的趨勢。相比前幾個季度成倍地增長,2019年第一季度,瑞幸咖啡平均每月付費用戶數量440萬,環比微增1.7%。

瑞幸咖啡敢"燒"錢,背後是資本的推波助瀾。此前它共完成4輪融資,總額超過5.5億美元。

近來外界對瑞幸的關注點有所轉移,比起對它能否打敗星巴克的好奇,大家似乎更擔心它會不會成為下一個 ofo。瑞幸被稱為「互聯網咖啡」,因為它的崛起靠的正是短期內高額補貼這一典型的互聯網打法,但作為一家初創公司,瑞幸在補貼上的手筆著實驚人。

光速上市!燒光22億的它會是下一個OFO麼?

近來外界對瑞幸的關注點有所轉移,比起對它能否打敗星巴克的好奇,大家似乎更擔心它會不會成為下一個 ofo。瑞幸被稱為「互聯網咖啡」,因為它的崛起靠的正是短期內高額補貼這一典型的互聯網打法,但作為一家初創公司,瑞幸在補貼上的手筆著實驚人。

"資本寒冬+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純粹地燒錢所帶來的邊際效應正在不斷減少。廉價之外,高性價比成為消費者的首選。

如何能夠在各種補貼的同時,提升咖啡口感和消費體驗,創新服務模式,這或許才是瑞幸咖啡最該考慮,併為之努力的地方。

畢竟,瑞幸發展最大的不確定因素不是資本,不是星巴克,而是自己的策略與產品。

最後,作為中國人,還是希望瑞幸咖啡能越來越好,將來能在中國乃至全世界範圍內,與星巴克一較高下!

光速上市!燒光22億的它會是下一個OFO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