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文藝氣息的王朝,歷任皇帝都是大才子,卻無一人能得以善終

中國歷史五千多年間,出現過的政權成百上千,但依據正統所歸、疆域大小、威望強弱等標準,能稱之為王朝的卻只有二十幾個。在這大大小小的王朝當中,就帝王們的文藝水準而論,再沒有一個朝代能超越南梁的。但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南梁的歷任皇帝雖然都是大才子,卻無一人能得以善終,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南梁的開國皇帝-武帝蕭衍出身千年名門望族-蘭陵蕭氏,自幼便以多才多藝聞名於世,對經史、詩文、音樂、書法、繪畫、星象、佛學等各領域無所不精。更加難能可貴的是,蕭衍還精通兵法,在戰場上也頗有建樹。正因如此,正史對其推崇備至,稱他“博學多通,好籌略,有文武才幹,時流名輩鹹推許焉”(見《梁書·卷一》)。

最有文藝氣息的王朝,歷任皇帝都是大才子,卻無一人能得以善終

梁武帝先明後昏,給帝國招致大災難

蕭衍跟南齊皇室屬於同族,累官至雍州刺史,曾兩次率軍抵禦北魏,與兄長蕭懿一起同受齊明帝的器重。東昏侯蕭寶卷在位期間,身居宰相之職的蕭懿被佞臣誣陷,最終慘遭殺害。消息傳至雍州後,蕭衍憤而起兵為兄報仇,並迎立蕭寶卷母弟蕭寶融為帝。公元502年,蕭衍攻入建康並殺死蕭寶卷,隨即在同年四月逼迫蕭寶融“禪位”,建立起南梁帝國。

蕭衍在位之初,還算是一位雄才大略、志向高遠的皇帝,曾推行過很多富國強兵的政策,使得國勢蒸蒸日上。然而晚年的梁武帝卻變得昏聵起來,整日裡大肆溺佛、不理政事,導致國勢迅速滑落。但梁武帝雖然疏於治國,卻對北伐事業卻念念不忘,因為貪圖河南十餘州的土地,竟接納東魏叛將侯景的歸降,結果給王朝種下滅亡的禍根。

最有文藝氣息的王朝,歷任皇帝都是大才子,卻無一人能得以善終

梁武帝被侯景囚禁在臺城,最終被餓死

由於實際上並未得到河南的土地,所以蕭衍便決定捨棄侯景,拿他交換侄兒蕭淵明(被東魏俘獲),結果消息被侯景偵知,後者由此舉兵反叛。侯景起兵後,在內應的幫助下,一路上勢如破竹,很快便攻佔都城建康,並將梁武帝囚禁在臺城。蕭衍被囚後,被斷糧斷水,沒多久便餓死在臺城,享年85歲,時在公元549年。

侯景餓死梁武帝後,又扶立太子蕭綱為帝,是為簡文帝。雖然藝術造詣比乃父稍差一些,但是蕭綱在文學、玄學、醫道、陰陽學方面也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在文學方面,蕭綱公開倡導描寫宮廷生活、詞藻靡麗輕豔的文風,由此形成影響後世百餘年的“宮體文學”。對於這種文風,後世批評者甚多,比如由魏徵領銜編寫的《隋書》中,便直斥其為“亡國之音”。

最有文藝氣息的王朝,歷任皇帝都是大才子,卻無一人能得以善終

簡文帝被土囊壓身而死,結局甚為悽慘

蕭綱做了2年的傀儡皇帝,在任期間根本不可能有所作為,他存在的唯一價值,便是配合侯景篡位稱帝。然而蕭綱即使無條件地配合侯景,卻依舊沒能逃脫被殺的命運。大寶二年(551),蕭綱被侯景用土囊壓身而死,終年49歲。蕭綱死後,侯景又短暫地扶立宗室蕭棟為帝,但僅過了四個月便將其廢殺,然後自立為漢帝。

侯景僭號稱帝后,遭到梁武帝第七子蕭繹(時為湘東王、荊州刺史)的討伐,僅僅過了1年時間便被南梁大將陳霸先、王僧辯聯合誅殺。侯景伏辜後,蕭繹在群臣的推戴下登基,時為梁元帝。作為另一個藝術型皇帝,蕭繹與父親蕭衍、長兄蕭統(昭明太子)、三哥蕭綱(簡文帝)並有才名,其中文章、書法、繪畫造詣最深,當時便有“三絕”之稱。

最有文藝氣息的王朝,歷任皇帝都是大才子,卻無一人能得以善終

梁元帝得罪西魏,最終被對方殺害

然而,梁元帝雖然藝術造詣極高,但在政治上卻是個“低能兒”,在平定“侯景之亂”後拒絕還都建康(蕭繹當時駐屯在江陵),又對近在咫尺的強敵西魏熟視無睹,以至於最終釀成大禍。承聖三年(555年)十一月,梁元帝因為領土糾紛跟西魏交惡,遭到對方的重兵突襲,幾乎沒做任何抵抗,便被敵軍破城後俘獲。

江陵城破後,梁元帝被土囊壓身而死,死前將宮中珍品藏書14萬卷付之一炬,製造了秦始皇焚書以來最大的文化浩劫,實在是可恨(“帝入東閣竹殿,命舍人高善寶焚古今圖書十四萬卷,將自赴火,宮人左右共止之。又以寶劍斫柱令折,嘆曰:‘文武之道,今夜盡矣!’”見《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五》)。

最有文藝氣息的王朝,歷任皇帝都是大才子,卻無一人能得以善終

蕭方智在位僅兩年,便被陳霸先廢黜

梁元帝遇難後大將陳霸先、王僧辯擁立其子蕭方智為帝,後來王僧辯又改立宗室蕭淵明為帝,結果被陳霸先攻殺,蕭淵明也被迫遜位,自此國柄落入陳霸先之手。太平二年(557年),陳霸先逼迫蕭方智“禪位”,隨即建立南陳帝國,立國55年的南梁至此滅亡。次年,陳霸先命人毒殺蕭方智。

作為史上最有藝術氣息的王朝,南梁歷任皇帝均以博學多才著稱,然而卻無一人能把國家治理好,也無一人得以善終(三位偽皇帝蕭正德、蕭棟、蕭淵明也均以多才多藝著稱,但最終也全都被殺),實在是令人唏噓。

史料來源:《梁書》、《南史》、《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