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學習的日子

在北大學習的日子

馬善記\文

在北大學習的日子

我必須承認,我對名校是有崇拜情結的,甚至有點盲目,更何況是像北京大學這樣國內頂尖的名校,當然要頂禮膜拜。因此,當我得知有機會到北大學習(北京大學——2018襄陽市財政金融管理研討班)的機會,儘管我早已過了激動的年齡,但還是激動了好一陣子。畢竟這種機會不是每個人都會有,更不是隨時都有。

北大其實不需要讚美,因為她配得上任何讚美。在我的心目中,北大一直屬於“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聖地。幾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北大夢”,對很多人來說,在北大學習都極具象徵意義,這種意義甚至超過學習本身。

在北大學習的日子

事實上,啟程之前,因為家人生病,我差一點就與北大失之交臂,但機會難得,我反覆給家人做工作,並做了妥善安排,才終於得以成行。坦率地說,如果這次學習的地方不是在北大,又遇到家人生病這種情況,我應該會放棄的。

在北大學習的日子

10月28日早上不到7點,鬧鐘還沒有響,我就提前起床了,懷著激動的心情趕到了集合地點。到達襄陽劉集機場辦完登機手續後,我就專門在候機室找了一個角落,以便安心發佈即將前往北大學習的微博和朋友圈(在北大學習期間,我幾乎每天都發了數條微博和朋友圈),以表達激動的心情。

在北大學習的日子

由於飛機晚點,到達北大已是下午時分,我們顧不得休息,簡單收拾了一番,就跟著班主任徐燕老師一起,來到北大校園熟悉學習、生活環境。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我向往已久的博雅塔、未名湖和圖書館,也就是被人們戲稱為“一塌(塔)糊(湖)塗(圖)”的幾個地方都幾乎緊挨著。到了北大西門,已近黃昏,必須先拍照再吃飯。在我看來,如果不在北大西門(正門)留個影,你都不好意思跟人說來過北大。

在北大學習的日子

次日起,正式開啟了在北大的學習模式。沒有繁文縟節,沒有複雜的流程,只有一個不到十分鐘的開班式,很快就進入了正題。來自北京科技大學的劉澄教授給我們帶來了題為《投融資新戰略》的第一講。接下來的幾天,來自北大經濟學院、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中心、北京國家會計學院的知名專家、教授輪番授課。課程安排非常緊湊,中午幾乎沒有休息時間,但大家都毫無怨言。

在北大學習的日子

不才忝為武漢紡織大學客座教授、碩士生實踐導師,到不少高校、機關、企業和媒體機構開辦過講座,雖然水平有限,但對講課極為挑剔。還記得不久前我到威海參加由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主辦的研修班,有一個講座是由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馬蔡琛主講《打造長治久安的現代財政制度基礎》,雖然南開大學也是名校,之前也聽過馬蔡琛教授的大名,但我仍然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聽課的。我心想,如果講得好,我就留下來聽,如果聽不下去,我就藉故離開。沒想到完全被吸引住了,聽了整整一上午,不僅受益匪淺,而且還很愉悅。

在北大學習的日子

在我看來,給成年人授課必須有別於大學生,好的講座不僅要有新意,而且還要生動有趣,最忌照本宣科、陳詞濫調、枯燥乏味。在北大研討班,給我們授課的老師,絕大多數是令人滿意的(校方給我們每一名學員都發了一張對授課老師的評價意見表),但也確有個別老師的表現差強人意,還要努力。

這次研討班的課程設置是很講究的,既有專業課程,也有人文知識,早上還有晨讀,我覺得非常好。在北大學習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收穫很大,不僅學到了新知識,更重要的是拓寬了知識面,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甚至有助於轉變思維方式。這無疑是值得的。看得出來,大家也都很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我們不僅在北大教室上課,而且還和學生一起在北大食堂吃飯,雖然有時候會排很長的隊,但其樂融融,甚至“與有榮焉”。北大食堂的飯菜很豐富,也很可口,價格也很親民。北大到處都充滿了人文氣息,就連一張小小的飯卡也融入了很多北大的元素,變得很有文藝範兒。

在北大學習的日子

研討班很快就結束了,但學習永遠不會結束。班主任徐燕老師給我們髮結業證時說,大家從此都是北大人了。我們當然不能當真,但至少可以滿足一下虛榮心。

如果有生之年還有機會到北大學習,我想說,我一萬個願意。學習,從什麼時候開始都不算晚。我以為。

(作者單位:襄陽市財政局)

在北大學習的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