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你結婚的人太多,懂你的人卻太少

前陣子看到俞飛鴻又上了熱搜,說實話,我還蠻喜歡她的。

特別是她的一段單身言論,被很多單身獨立的女生奉為經典。

催你結婚的人太多,懂你的人卻太少

她希望彼此都能夠給予對方足夠的獨立空間,太強調女性獨立似乎不太符合長輩們從小灌輸我們的乖乖女思想。倒卻十分迎合當下新時代女性青年的心理現狀。

感情已不再是我們唯一的歸屬,我們自己有能力給予自己更好的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感情倒是成了錦上添花的存在,你在很好,沒有你,我一樣可以活得精彩。

俞飛鴻出自書香門第,當初不顧家人反對,退學去北影學習表演,在那個年代也是思想獨立的一種宣張。後來,拍完《喜福會》,大家都勸她留在美國,她卻回國完成學業,再後來,學校把唯一留校任教的名額留給她,她卻又跑去美國唸書。

想起俞飛鴻在《十三邀》裡對答許知遠時,說“你對我有一種美好的期望,但我不想活成那樣的人。”

是啊,從年輕的個性張揚到現在的溫柔嫻靜,她一直都是一個冷眼看歲月的人,她無畏這個世界的蜚語流言,只想自己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催你結婚的人太多,懂你的人卻太少

剛大學畢業的時候,姐妹們聚會,經常會被問,“你現在在什麼公司啊?月薪多少錢?”

可是現在,我們幾乎很少再討論這樣的問題了,月薪的概念也越來越模糊。因為身邊的姐妹要麼自己給自己發工資,要麼投資、生意、副業等等相比較下來,工資顯得不值一提。所以,她們聊的都是年收入。而年收入這個概念,也普遍興起於30歲左右。

而那些特別聽話,走著父母安排的路,或者穩穩當當幹著重複勞動力,很容易被替代的乖乖女們,談論的卻是在公司待這麼久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明年該漲工資了吧。

不僅一怵,難道她們該擔心的不是明年會不會被剛畢業的便宜的應屆生所取代嗎?

還有啊,那些思想很獨立,又愛折騰的姑娘,30歲上下還漂泊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城市,還在折騰著創業,融入不同行業和大佬們探討下一個十年的風口,還在標記著下一個旅行地是去南極喂企鵝,還是去北歐看極光,還在研究著東南亞的冬陰功湯和歐洲各式烘焙甜點。

而那些特別聽話的女生要麼在家相夫教子,過上了柴米油鹽的生活,計算了26歲該生第一個娃,那麼三十歲生二胎,就能實現兒女雙全的幸福生活。要麼在各種相親會上搜尋優質男生,挑挑揀揀,找一個年薪破20萬的攜手婚姻生活。

催你結婚的人太多,懂你的人卻太少

其實,這兩種人生,說不上對錯。如何過一生,都是自己的選擇。

相比較而言,我還是喜歡俞飛鴻的灑脫,不必為了生活而生活,自己開心就好。很喜歡的一句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好不容易才過上了一個人的生活,你卻問我難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