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成都的武侯祠,但是你們瞭解瀘州武侯祠嗎?

大家都知道成都的武侯祠,但是你們瞭解瀘州武侯祠嗎?

作為一個地道的瀘州人,並且大家都生活在忠山腳下,一直對瀘州的人文歷史非常感興趣。其實瀘州這個城市,雖然名氣不大,但是歷史不能不說很悠久和豐富。

瀘州這些年的發展還算過得去,當然差距也很明顯,這並不妨礙,瀘州人民奮起直追。我想我們未來肯定會更好,但是在這個前提下,把我們的歷史和傳統民俗文化了解的更多,並不是壞事,相反會有很好的裨益。

今天我要寫的這個就是跟諸葛亮相關的故事。其實也是有點讓我懊惱的,至今沒有被恢復,實在可惜。

關於諸葛亮到過瀘州沒有?其說不ー,正史未載。晉人陳壽《三國志蜀志》只有“魏屯漢中,諸葛出江陽”這樣一句話,孤證不足以定論。但是歷史不能只看史記,那樣也是非常武斷的事情,只要歷史人物當時有可能活動的軌跡,就不能排除他到過哪些地方。

大家都知道成都的武侯祠,但是你們瞭解瀘州武侯祠嗎?

比如我們可以看在他稗官野史、地方史乘、民間傳說等等,則是眾口一詞,都說諸葛亮到過瀘州(那時稱江陽)。說是劉備偕軍師龐統入蜀,龐統在落鳳坡被亂箭射死。劉備急令諸葛亮增兵解危取蜀。諸葛亮率張飛、趙雲由荊州溯江而上,攻取白帝城、江州(今重慶市)。

然後分兩路,一路由張飛定巴西與劉備會師;一路由諸葛亮率領趙雲溯江而上,攻取江陽(今瀘州)。趙雲在瀘州駐軍馬鞍山,進而與劉備會師攻取成都。

其後諸葛亮六出祁山,將星墜落五丈原。瀘州人民感念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及其施德政於民的恩惠,把他駐軍的寶山更名為忠山。同時在山上建立“武侯祠”,供人瞻仰。

大家都知道成都的武侯祠,但是你們瞭解瀘州武侯祠嗎?

而根據地方誌記載忠山在瀘州,古稱堡子山、寶山、瀘峰山,明崇禎年間因紀念諸葛亮而改名忠山,古代《瀘州八景》中的"寶山春眺"指的就是這裡。

歷代來到瀘州的名人,幾乎都要去瞻仰一番,並且留下題詠。比如清代進士黃省初題聯:

攬勝登臨,到此地神仙洞府,丞相祠堂,俯仰古今,事業功名空轉瞬;

憑欄遠眺,看無數商舶煙波,城樓燈火,後先憂樂,山林廊廟起遐思。

清代瀘州進士施劍潭瞻仰忠山武侯祠內遺像題聯:

樽酒話滄桑,考三瀘遷徙無常,如此鐵城,百感蒼茫幾遺老;

史家志人物,問千古名流有幾,摩掌銅鼓,一心崇拜只先生。

大家都知道成都的武侯祠,但是你們瞭解瀘州武侯祠嗎?

瀘州忠山武侯祠出土石像

清代合江縣舉人高覲光(琴蓀)《登忠山謁武侯祠》:

兒時聞說大忠山,曾為英雄涕淚潸。

今日登臨來絕頂,宗祠清肅更添顏。

才高吳魏諸人上,地帶汶沱兩水間。

帳望忠臣遺像在,綸巾羽扇夢中還。

乾隆年間,在培修武侯祠施工中出土兩尊石人,長鬚豐頰,奇貌偉軀,高4尺許,拂泥土、剔苔蘚,得見背上僂有銘文。

一曰:“守土守土、三分辛苦”;

一曰:“遇隆則興,松柏千古。”

其意思是說,諸葛亮輔佐劉備佔有益州,三分天下,是歷盡千辛萬苦才取得的,如果不失荊州,不在號亭戰敗大傷元氣,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所說的“光復漢室,還於舊都”是有可能的,那就會松柏千古了。

忠山武侯祠毀於民國年間。近年,山上的瀘州醫學院在興建住宅時,挖出文武百官石刻像數十軀,與成都武侯祠的石像造型大體相同,後來堆放在忠山山麓百子圖外面野地裡。現在百子圖不在了應該收回瀘州博物館了吧。

大家都知道成都的武侯祠,但是你們瞭解瀘州武侯祠嗎?

我總希望武侯祠重建之期可以近也。對於是否老命傷財,我個人不同意這一說法,此一時彼一時,所謂春風浩蕩,盛世崇文,我們現在瀘州打造了五個主題公園,忠山公園就被當作忠義公園,忠肝義膽,這是值得我們推崇的事情。

在距今三百多年前的董新策,看到重修武侯祠從地下挖出兩個石人,就已說不出它們的年代來,可見瀘州忠山上的武侯祠,實在是已經很古老的了。更令人感慨的是,董新策時代的瀘州州官掘出石人,尚且知道把它們抬到武侯祠前,精心安放,保護起來。

而今石人再次出土,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把這兩軀珍貴文物好好保存,現在博物館已經收存保護也是好事,只是不知道何年何月能見石人再立在,武侯祠為,為諸葛先生鎮守。

忠山江山平遠堂都已經在復原修建了(雖然又沒了下文),武侯祠你覺得難道不該讓它重新立在世人眼前,供我們瞻仰膜拜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