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銷"還未散盡,雲集上市能一帆風順嗎?

昨日,會員電商平臺雲集向美國SEC提交了招股書補充文件,將發行價區間定為11美元至13美元,公司即將展開全球路演並衝刺納斯達克,代碼為YJ。

招股書顯示,知名美港股券商老虎證券與摩根斯坦利、瑞士信貸、JP摩根、中金公司一同成為承銷商,為雲集提供新股承銷服務。

雲集成立於2015年5月,是一家由社交驅動的精品會員電商,為會員提供美妝個護、手機數碼、母嬰玩具、水果生鮮等全品類精選商店。在招股書中雲集將自己定位成"會員電商"。

作為創立不足4年的電商後起之秀,雲集高速增長的核心,正是會員制。基於社交裂變的"會員制",雲集以會員價值為導向,憑藉"社交推薦+高標供應鏈"的會員電商模式,實現連續三年爆發式增長。具體而言,雲集結合了亞馬遜會員的電商屬性、免費物流服務和Costco會員的社交屬性、購物享受批發價。雲集模式本質上是"會員制社交電商"。

IPO前,肖尚略為第一大股東,持股46.4%;雲集首席技術官郝煥持股2.5%;鐘鼎創投為雲集第二大股東,持股13.7%;CPYD新加坡有限公司為第三大股東,持股10.5%。

雲集的前身名為雲集微店,走的是收割流量的道路。用戶需要通過繳納一定費用成為店主,並不斷吸收新人,讓自己完成嚮導師甚至合夥人身份的轉變。這樣無論是拉新產生的費用還是會員消費,導師和合夥人都能從中獲取份額不小的收益。

通過這樣的模式,雲集迅速收割用戶,並完成了早期的用戶積累。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雲集的模式很快引發了對"傳銷"的爭議。2017年雲集因涉嫌三級分銷,被杭州濱江區市場監督局處罰958萬元。雲集的微信公眾號、服務號也因此被封禁。

近兩年來,社交電商在缺少監管的情況下野蠻生長,眾多平臺存在"入門費""拉人頭""團隊計酬"等打擦邊球的行為,"傳銷化"運營成為眾多社交電商平臺的原罪。

相比之下,雲集平臺雖然巧妙切斷了兩級以上會員間的層級關係,但其繳入門費、團隊計酬等顯著特徵也難言"乾淨"。這些風險也將成為雲集上市的陰影。郭濤補充道,"只有徹底擺脫'微商''傳銷'等標籤,降低法律風險,才能在資本市場上獲得較高估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