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逐夢路 我們都是追夢人

脫貧攻堅逐夢路 我們都是追夢人

——我縣二0一九扶貧事蹟報告會側記

《漣水日報》記者 潘 曼

精準發力,向貧困宣戰;奮力攻堅,為人民圓夢。在脫貧攻堅這場歷史性的決戰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懷揣夢想、飽含真情,用智慧和汗水,譜寫了一曲曲小康路上的動人讚歌;他們不畏困苦、迎難而上,在脫貧攻堅征途上大放異彩。

為進一步學習宣傳脫貧攻堅先進典型,激發全社會重視扶貧、參與扶貧正能量,4月25日,我縣在漣水大劇院舉行2019扶貧事蹟報告會。市委副書記、統戰部部長戚壽餘,市委副秘書長吳蘇,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金厚勳,縣委書記王向紅,縣委副書記、縣長時勇,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別純海,縣政協主席顧祥悅等各級領導出席活動。

脫貧攻堅逐夢路 我們都是追夢人


市委副書記、統戰部部長戚壽餘,市委副秘書長吳蘇,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金厚勳,縣委書記王向紅,縣委副書記、縣長時勇,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別純海,縣政協主席顧祥悅等各級領導聆聽扶貧事蹟報告

脫貧攻堅逐夢路 我們都是追夢人


脫貧攻堅逐夢路 我們都是追夢人


築夢路上 我們不斷前行

“人們都說發展難,選準產業難上加難,到現在,提到發展現代農業大家還是心有餘悸、望而卻步,農業生產還以傳統的稻麥兩季為主。究竟是守攤子,還是闖路子?新合村一班人毅然選擇了後者,淘到了帶來真金白銀的羊肚菌產業,啃下了脫貧攻堅這塊硬骨頭。然而,羊肚菌在新合村這個“十三五”省定經濟薄弱村落地生根,並不是一帆風順,可謂一波三折、困難重重。”報告會現場,宣講人員娓娓道來。南集鎮新合村走出“三難”境地,迎來了柳暗花明的好日子,南集鎮新合村年近70歲的老支書陳愛仁,不僅把愛給了新合村這片希望的田野上,而且開對了脫貧攻堅的“藥方子”,帶領村民拔掉了“窮根子”。

“19歲,他懷揣夢想,背井離鄉,北上打工;21歲,他艱辛創業,歷經挫折,卻落得慘敗;28歲,他重整旗鼓,進軍上海生鮮市場,一舉大獲成功;37歲,他重回家鄉,逐夢田野,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成集鎮致富帶頭人朱頂珠,返鄉創辦“漣水奕諾農業”,讓利於民,在脫貧攻堅、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探索出了一條“頂珠模式”。他用真情溫暖著人心、用實幹詮釋著擔當。在漣水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有一股以朱頂珠為代表的鄉賢力量正在不斷彙集,他們以責任和擔當,奮力書寫著決勝脫貧、全面小康的圓夢華章。

“今世有緣駐漣麻,咫尺酒廠飄酒香。你我攜手齊努力,定帶街南奔小康。一朝淚與鄉親別,從此異鄉是故鄉。待到全面脫貧時,定把我黨美名揚。”這是省委駐漣幫扶工作隊隊員呂國傑講述自己扶貧故事時結尾的一首詩。2018年4月,他告別家人,背起行囊來到漣水,在擔任高溝鎮街南村第一書記期間,他在推動增收項目落地的同時,還積極謀劃村民生項目。不僅如此,他還將“扶志、扶技、健康扶貧”作為幫扶工作的優先方向,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群眾富了,可是他卻愧對家人,浙江老母親突患腦溢血住院治療他沒有回去;岳母患上直腸癌前後放化療10多次他不能照顧;妻子被查出甲狀腺惡性腫瘤他也不能陪在身邊……他把愛給了漣水這片土地,與漣水結下了“今世緣”。

追夢路上 我們不忘初心

“提起90後,曾一度被貼上‘浮躁’‘叛逆’等標籤,但是在紅窯鎮,有這樣一個90後,她愛崗敬業,苦幹實幹,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舞臺上綻放著自己的青春夢想。”紅窯鎮扶貧專幹苗婷婷,這位90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社會證明,她們是奮鬥的一代,擔當的一代,更是奉獻的一代。脫貧攻堅的道路上,還有無數個和她一樣的扶貧先鋒們,在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的大舞臺上,綻放著自己的青春夢想,向著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砥礪前行,在安東大地書寫無愧於時代的華彩篇章。

無論晴天雨天,每天天不亮,在熙熙攘攘的縣經濟開發區批發市場,我們總能看到一位50多歲,蹬著三輪車、輾轉各個鋪面批發平菇的農家漢子,他就是保灘街道厲渡村的嚴寶成。這位與菌菇打了20多年交道的“菌菇王”,他永不言敗,披荊斬棘,靠種植食用菌走出了一條幸福大道,獲得了全省脫貧致富獎。可是,光鮮的背後,是日夜兼程,是披荊斬棘。因為日積月累的勞累,妻子唐國英心臟病復發,同時又被診斷患上抑鬱症,一年內住院5次,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積蓄。黨和政府及時給予幫扶,靠種植食用菌,一家人的幸福指數“蹭蹭上漲”,順利脫貧摘帽。妻子的病情得到控制,到今年年底完成治療期,嚴寶成的付出得到了回報,生活也越來越有奔頭。報告會現場,一件件動人的事蹟,讓與會人員備受感動與激勵。

“我是村書記,我不帶頭誰帶頭。”這簡單質樸卻又擲地有聲的話語,是五港鎮薛橋村黨總支書記李德明對大家的承諾。80多萬元的糧食烘乾機,他帶頭上;合作社,他帶頭領辦;土地流轉,他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表承諾……只要能幫村裡脫貧,能帶領百姓致富,他都帶頭上。他在村書記的崗位上一干就是18個年頭,把薛橋村從集體經濟負債一步一步發展為如今村集體收入達30萬元的“富裕村”。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脫貧攻堅中村書記們勇挑重擔、實幹擔當的精神。

圓夢路上 我們奮力奔跑

“屋前曬太陽,屋後瞎忙忙,一年到頭空茫茫。”人口老齡化、村莊空心化、產業傳統化曾經是保灘街道厲渡村最大的現實,“貧窮”一度是最大的標籤。而今,這個十里八鄉最窮的村,靠著村委一班人找產業、謀發展,開闢出一條產業強村、產業富民的“華山道”,發展食用菌產業來拔“窮根”,村民年收入人均超過1萬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25萬元,順利摘除市定經濟薄弱村這頂“帽子”,成了人人豔羨的“先進村”。厲渡,這個從貧困中掙脫的村莊,正以嶄新亮麗的容姿、昂揚向上的精神,在小康道路上揚帆起航。

我們都是奔跑者,我們都是追夢人。“沒資金,自掏腰包、銀行借貸、合作經營,到現在還欠銀行一百多萬元;沒項目,牽頭創辦了金谷草、金農、雙強等幾個合作社,招引了水八仙等家庭農場;沒技術,一方面從外面高薪聘請,一方面自學成才,把大棚作為自己的家,天天貓在大棚裡;沒市場,常年夜裡一兩點起床,到各個菜場與菜販子打成一片……所有新品種、新技術都是自己帶頭做,成功了,面上推開、大家分享,失敗了,自己總結經驗,默默承受。”大東鎮馬棚片區黨委書記孫中健放棄高薪回到家鄉紮根農村、耕耘土地,用擔當點燃希望,用責任播種夢想,緊緊抓住富民增收這個“牛鼻子”,圍繞土地流轉和股份經營,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大棚種植、水生蔬菜種植、畜禽集中養殖等現代農業新型業態,帶領施窪村走出貧困“窪地”,邁向幸福“高地”,讓施窪村成為村集體資產積累近200萬元,年經營性收入30萬元的“名村”。

一曲曲動人的讚歌,一件件感人的事蹟,讓我們真切感受八位典型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上做出的努力、付出的汗水。在漣水,還有無數個像他們一樣的扶貧先鋒者們,他們堅守自我,用自己的責任擔當和為民情懷,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充分展示了脫貧攻堅中各級黨委、政府和優秀共產黨員、能人大戶等先進典型勇挑重擔、實幹擔當的為民情懷和時代風采。

築夢路上,我們有更多的期望與夢想;追夢路上,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圓夢征途,脫貧摘帽,富民強縣。脫貧攻堅的道路上,我們都是奔跑者,我們都是追夢人。讓我們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以夢為馬、盡銳出戰,奮力奪取圓夢小康的新勝利。

脫貧攻堅逐夢路 我們都是追夢人


脫貧攻堅逐夢路 我們都是追夢人


脫貧攻堅逐夢路 我們都是追夢人


脫貧攻堅逐夢路 我們都是追夢人


脫貧攻堅逐夢路 我們都是追夢人


脫貧攻堅逐夢路 我們都是追夢人


脫貧攻堅逐夢路 我們都是追夢人


脫貧攻堅逐夢路 我們都是追夢人


攝影:劉錦國 龔連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