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张廷安教授团队、祖国胤教授团队3项发明成果获奖新记录

(内容来源于: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关注查看更多详情)

近日,第47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东北大学组织参加的3项发明成果经演示、宣讲、评议,获得评审团特别嘉许金奖、金奖和银奖各1项

同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祖国胤教授团队研发的“运输用大尺寸泡沫铝夹心板材料”在1000多项参展项目中脱颖而出,被展会主办方之一的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授予特别大奖(WIPO medal for Inventors),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签发的奖励证书与金质奖牌,该奖项是中国大陆地区自参加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以来取得的最佳成绩。“Northeastern University”、“中国发明”成为颁奖盛典的亮点与焦点。

东北大学张廷安教授团队、祖国胤教授团队3项发明成果获奖新记录


祖国胤教授团队在大会颁奖典礼上,领受WIPO特别大奖证书及奖牌

东北大学参展的3个项目中,材料学院祖国胤教授团队研发的“运输用大尺寸泡沫铝夹心板材料”获评审团特别嘉许金奖、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特别大奖和俄罗斯铁路局授予的俄罗斯JSC NIAS最佳发明奖。

东北大学张廷安教授团队、祖国胤教授团队3项发明成果获奖新记录


东北大学参赛项目获得特别嘉许金奖

东北大学张廷安教授团队、祖国胤教授团队3项发明成果获奖新记录


东北大学张廷安教授团队、祖国胤教授团队3项发明成果获奖新记录


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特别大奖和俄罗斯铁路局授予的俄罗斯JSC NIAS最佳发明奖

冶金学院张廷安教授团队研发的“铜冶炼渣末端高值化利用技术与装备”及“低成本快速清洁炼镁技术”分别获得金奖和银奖。

东北大学张廷安教授团队、祖国胤教授团队3项发明成果获奖新记录


冶金学院张廷安教授团队

东北大学张廷安教授团队、祖国胤教授团队3项发明成果获奖新记录


东北大学张廷安教授团队、祖国胤教授团队3项发明成果获奖新记录


东北大学参赛项目获得金奖和银奖各1项

东北大学张廷安教授团队、祖国胤教授团队3项发明成果获奖新记录


东北大学参展代表团成员合影

我校获奖的3个项目,分别能应用于哪些领域?有什么实用价值?每一项大奖,都是实力的比拼,一起看看吧

祖国胤教授团队

——“运输用大尺寸泡沫铝夹心板材料”

东北大学张廷安教授团队、祖国胤教授团队3项发明成果获奖新记录


“运输用大尺寸泡沫铝夹心板材料”依托教育部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及辽宁省金属材料产业化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研发能力,与中铝集团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开展产学研融合创新,实现了基于芯层粉末致密度、面板/芯层界面结合强度与板形精度的多阶段轧制规程,形成了具有界面冶金结合特征的泡沫铝夹心板短流程完整制备技术。

该技术解决了以泡孔质量为核心的发泡剂改性处理与低温发泡工艺的关键技术难题,突破了大尺寸样品粉末均匀性与凝固过程控制的工业制备瓶颈,开发的宽度超过500mm的泡沫铝夹心板材料具有突出的轻质高强、缓冲吸能、电磁屏蔽、吸声隔声等优异特性,在交通运输、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东北大学张廷安教授团队、祖国胤教授团队3项发明成果获奖新记录


大尺寸泡沫铝夹心板材料的工程化中试样品

张廷安教授团队——“铜冶炼渣末端高值化利用技术与装备”

东北大学张廷安教授团队、祖国胤教授团队3项发明成果获奖新记录


张廷安教授团队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发明了“铜冶炼渣直接冶炼含铜抗菌不锈钢(或含铜耐磨铸铁)技术与装备”,提出了铜渣利用无渣化和高值化新思路。热态贫化渣经适度贫化(控制铜铁比),贫化渣涡流还原得到含铜铁水,直接合金化可制备含铜耐磨铸铁,或冶炼含铜抗菌不锈钢,锌铅等低熔点金属组分在烟气中回收,返回冶炼主流程,尾渣调质后缓冷直接做水泥熟料。实现了铜冶炼的无渣化清洁生产。热态铜渣适度贫化可调控渣含铜在0.28-0.5%;涡流还原技术与装备,可使还原渣中铜、铁、锌含量分别降低至0.06%、0.2%和0.03%以下;该技术可使铜渣中有价金属铜、铁、锌的利用率分别达到95%、98%、90%,实现铜渣高值化无渣化利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世界铜的清洁冶炼提供技术原型。

本技术为国际首创,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围绕此技术获得10项中国发明专利,并获得美国等国家的国际PCT的专利授权。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专家评级,该技术居国际领先。

张廷安教授团队——“低成本快速清洁连续炼镁技术”

“低成本快速清洁连续炼镁技术” 依托多金属共生矿生态化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提出了以金属的平衡蒸汽压为基准的“相对真空”概念,突破了以大气压为基准的真空概念的局限,发明了连续炼镁技术与装备,解决了现有炼镁技术无法连续生产、人工劳动强度大、污染重、生产效率低的问题,使还原周期由现有炼镁技术的8~12h缩短到1~1.5h,镁的综合回收率达到90%以上。利用该技术生产1t金属镁,消耗标煤由5t降至2t,CO2排放量由23t降至7t,实现了金属镁在微正压下的高效清洁连续化生产,同时能够用于Li、Sr等高蒸汽压金属的连续生产。

本技术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围绕此技术获得4项中国发明专利和6项国际发明专利。经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技术鉴定,该技术居国际领先。

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到底是什么?

东北大学张廷安教授团队、祖国胤教授团队3项发明成果获奖新记录


据悉,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创办于1973年,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连续举办历史最长的发明博览会之一,由瑞士联邦政府、日内瓦州政府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举办。本届发明展吸引来自40多个国家及地区800多个单位的1000余项新发明参展,其中来自中国大陆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参展。

解惑

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特别大奖,特别嘉许金奖、金奖和银奖,刷新中国大陆地区最佳成绩,背后是他们十年如一日的躬耕不辍,为东大科研人员点赞!

一个有温度的平台一个有深度的平台

注:本文为有色金属结构材料独家发布,若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未经许可转载者将追究其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