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協作機器人戰火烈 UR、達明重兵部署

國內協作機器人戰火烈 UR、達明重兵部署

國內協作型機器人競爭戰火將更激烈,除了國產本土既有多達30~40家廠商外,最新包括全球龍頭廠Universal Robots(UR)與廣達集團的達明也紛紛積極搶進中國市場。

UR大中華區總經理蘇璧凱宣佈,將在上海設亞太應用中心、深圳設UR+認證中心,集中火力衝擊中國市場。而廣達集團的達明也將在上海籌設子公司,並在華南與代理商設置新據點。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機器人市場。DIGITIMES Research指出,2017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年增29%,亞洲是消費大國,主要成長動能為中國市場。另據IDC統計顯示,中國在全球工業機器人的市佔率,已經從2015年的約4分之1,在2018年提高至3分之1。

然最令機器人業者興奮的是,國內佈局機器人的密集度仍然很低。若以每1萬名工人搭配多少臺機器人的密集度來計算,2017年的統計,中國遠遠排名在全球第21位,其每1萬名工人僅搭配97臺機器人,相較於全球機器人密集度最高的韓國,每1萬名工人就有710臺機器人,第2名的新加坡為658臺機器人,仍有極大的成長潛力,這也是各界瘋中國機器人市場的主要原因。

國內協作機器人戰火烈 UR、達明重兵部署

製造業每1萬名員工配置的工業機器人數量

蘇璧凱指出,UR在全球有700多個經銷商,在大中華區市場就達70多個,佔其10分之1,代理商數量將會持續提升,為因應大中華區成長需求,UR也擴大在大中華區資源,預計將在上海虹橋附近,設立亞太區應用實驗室,就近支持中國當地客戶的各項應用需求,其中也包括上海附近的國內電子製造聚落。

蘇璧凱指出,歐美很多企業在中國經營都失敗,主要就是不夠本土化,UR要借重代理商,並找更多UR+的合作伙伴,所謂UR+為UR在2016年發起的全球開發者計劃社群,透過各種機器人軟硬件配合廠商,諸如夾爪、視覺識別及扭力傳感器等,打造UR生態系,目前已有138個UR+認證產品,可即插即用。

除了擴大投資上海,UR也規劃在深圳設置UR+認證中心,此為繼丹麥總部之後的第2個認證中心,後續也規劃將在北京設置。蘇璧凱多次強調,UR現在對大中華地區的營運,態度不只是積極,而是緊急(Urgent),將會投入更多資源。

相關業者分析,UR為何如此緊急?原因有三,首先,機器人並非消費品,企業主在考慮導入時,會花較長時間評估,然一旦評估導入,會持續投入資金進行優化及器材維護,因此一旦選定某家機器人解決方案,更換機率不高,除非有重大瑕疵,因此面對成長市場,機器人廠商必須儘快進入市場圈地,等於建立競爭門檻。

此外,企業主導入某品牌的機器人後,若達到較佳生產效率,會拉高競爭優勢,在該產業領域形成新的競爭態勢,進而帶動同業採購,為該品牌機器人達到加乘效果;再者,愈大的銷售規模,會產生更多客戶反饋,會成為產品優化的動力,進而吸引更多企業者採購,達到良性循環。

蘇璧凱指出,不可能所有工廠都成為“關燈工廠”,這想法太不實際,反而因為協作型機器人較彈性且安全,更適合大部分需要人機協作的業者採用,比如電子組裝業,或象是汽車業,在過去自動化比重達到一定程度後,仍有部分需要更精細或彈性的自動化,以提升其生產效率。

蘇璧凱表示,2017年全球機器人大成長,然2018年成長縮小,主因受到中美貿易戰及整體電子業成長放緩因素,預估2019年將會恢復成長,而在2018年,UR在中國協作型機器人市佔率達5成左右,對於2019年持續維持此市佔率深具信心。

同樣積極佈局大中華區的達明,董事會已經通過將在上海籌設子公司,為當地銷售提供技術支持,此外,達明也在深圳龍華,與代理商合作成立華南分公司及教育訓練中心。

達明指出,中國機器人市場持續成長,據廣東省政府統計,中國每5臺工業機器人當中,就有一臺來自廣東地區,華南已經是中國工業機器人重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