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永定河,走到三家店村,滿滿都是地上文物建築古蹟

我們常說水是生命之源,河流的滋養使得文明得以產生和發展,古印度文明起源於印度河流域,米索不達米亞文明誕生於密西西比河和底格里斯河後之間,中華文明誕生於長江和黃河之中,河流孕育了人類的先祖。

在《管子·乘馬篇》中也記載了河流之於建城之重:“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高毋近旱而用水足,下毋近水而溝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規矩,道路不必中準繩。”無論是從地理概念還是行政概念,無論大到國家還是小到一村一鎮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河流。

沿著永定河,走到三家店村,滿滿都是地上文物建築古蹟

說到北京就不得不提到永定河,永定河是北京五大水系之一,也是北京城內最大的水系。永定河自河北省懷來縣幽州村流入北京城,經過門頭溝區、石景山區、豐臺區、房山區、大興區。

沿著永定河,走到三家店村,滿滿都是地上文物建築古蹟

650千米的永定河貫穿北京西部,流經半個北京,是北京城的締造者。在歷史的奔襲中,它的洪積沖積扇造就了北京平原,為古人類的生存開闢了新的空間。據《水經注》記載,歷史上永定河被稱作溼水、治水、漯水、渾河、盧溝河,永定河的名字始於清康熙三十七年,因為永定河河水經常變換河道,使得周遭的居民常年被水患困擾,清政府為了安撫百姓,安定河道遂改名永定河,期盼河水永遠安定,造福一方。

沿著永定河,走到三家店村,滿滿都是地上文物建築古蹟

為了解決城市用水問題,1956年開始建設三家店水閘,1959年三家店水閘放水,沿著永定河引水渠流入玉淵潭,然後在三里河向南拐,從西便門匯入前三門護城河,並分流到西護城河、南北護城河,最終匯入通惠河,北京城內的河流恢復了原有的活力。三家店作為永定河入城的閘口可謂至關重要,明清之際,三家店就是京西大道的起點,是西山通往京城的咽喉要道,瞭解三家店過去的歷史就是永定河的起點。

沿著永定河,走到三家店村,滿滿都是地上文物建築古蹟

三家店村在北京門頭溝區的龍泉鎮,永定河出山口處,西連大西山,東為北京小平原,由於受到山水形態的制約,所以村落沿河狹長分佈。三家店始於何時現已不可考,但普遍觀點認為建村應不晚於遼代,上世紀五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三家店村發現了金代墓葬,村內觀音庵內的碑記記載:“庵創始於唐代,重修於宋、明。”更是把村子的歷史向前推到隋唐時期。

沿著永定河,走到三家店村,滿滿都是地上文物建築古蹟

三家店的得名正如字面意義,該地有三家店鋪,根據《北京門頭溝村落文化志》,村內最早的三戶人家分別姓張、曹、牛。元代至元二年,為了增強漕運,郭守敬提出重開金口河,“上可致西山之利,下可廣京畿之漕。”於是三家店便成為了重要的交通樞紐。

沿著永定河,走到三家店村,滿滿都是地上文物建築古蹟

明代的三家店依舊承擔著漕運職責,京西地區是京城煤炭的重要供給地,京城百萬之家,皆以煤炭為薪,作為京西入口的三家店見證了百年來駝隊、馬隊運輸煤炭的歷程。清代時,三家店的商業開始繁榮起來,街道上商鋪林立,五行八作樣樣齊全,綜合村內現存的碑記,可知當時留下名號的店鋪有三百餘家。

沿著永定河,走到三家店村,滿滿都是地上文物建築古蹟

到民國時期,這裡的商業依舊繁榮,但是隨著工業的發展,火車的出現替代了駝隊,入城口的優勢也逐漸降低,特別是抗戰時期,村子受到的影響很大,昔日的繁榮也被淹沒在歷史的轟鳴中,不復存在。

沿著永定河,走到三家店村,滿滿都是地上文物建築古蹟

如今的三座店村還保留有許多明清時期的古建,形制完整,木雕石雕上還保有著原汁原味的記憶。春日來臨,不妨趁著正好的春光和家人去三家店一睹當年京西第一要道的真容。

文/袁宇倩 北京民俗 / 近知北京風物,遠播四海民俗

右上角+關注,北京民俗專注民俗文化類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