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政變後,慈禧太后為何要將光緒皇帝也一併廢黜?

丿魚丶尕灬羙


自從咸豐帝死之後,慈禧就開始一個人獨掌朝政,雖然沒有想武則天一樣爬上去當皇帝,但是也是差不多了,所以很多人認為如果沒有慈禧的存在或許清朝就不會那麼快的滅亡了。

在光緒帝之前,皇帝是慈禧的兒子-同治皇帝,不過他命不好,上位沒幾年就死掉了,慈禧為了繼續掌握朝政,於是就把只有4歲的光緒推上了皇位。光緒帝時期是慈禧和慈安兩位皇太后垂簾聽政,但是基本上都是慈禧獨攬大權,一個人說了算。

但是光緒沒有像同治帝一樣短命,很快長大到了結婚的年齡,慈禧不想放權,於是就把自己的侄女嫁給了光緒,並拉攏了一堆臣子,名義上是“訓政”,其實就是繼續垂簾聽政。

其實慈禧要是僅僅做到這份上,光緒帝還可以繼續忍氣吞聲,繼續隱忍。後來慈禧還殺了光緒帝最喜歡的妃子,於是光緒帝就開始憤怒,謀劃著要把慈禧搞下去,於是就拉攏袁世凱去發動戊戌變法,但是沒成想被袁世凱這個老狐狸告了狀,整個變法不過歷時103天就落下了帷幕。政變後大權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對外宣稱光緒帝罹病不能理事,實將他幽禁於西苑瀛臺,成為無枷之囚。

其實戊戌政變後,慈禧太后並沒有把光緒帝罷黜,只是把光緒帝囚禁起來,當然在囚禁光緒帝的同時,她也在物色下一任皇帝的人選,只是在她死之前都沒選好。

還有個不解之謎:光緒帝跟慈禧的去世時間僅有一天之隔,這是巧合呢還是刻意為之?歡迎大家留言!

回答完畢

點贊很容易,評論顯真情,關注更有愛。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如果你們還有更好的觀點或者答案歡迎留言


小奇奇愛歷史


因為光緒皇帝觸動了慈禧太后心中最難以承受的底線。

首先在慈禧看來,光緒無論如何不應該反對他的

慈禧和光緒是什麼關係呢?光緒帝載湉是醇親王奕譞的兒子,而奕譞和奕訢和慈禧的老公咸豐皇帝是親兄弟,除此之外光緒帝載湉的生母也是和慈禧一樣的葉赫那拉氏的親姐妹,那絕對是實在親戚了,載湉既是慈禧的侄子也是她的外甥,這是親戚套親戚。


秉政晚清40年的慈禧太后

慈禧27歲皇帝老公死了,她成為了孤兒寡母,41歲的時候,唯一的皇帝兒子同治皇帝載淳死了,於是慈禧就成為了徹徹底底的孤家寡人,同時醇親王奕譞一向比較聽話,不不像鬼子六奕訢鬼點子多,加上這密切的親戚關係,於是慈禧太后立當時還年幼載湉為皇帝,也就是光緒帝。

所以無論從親戚上來說還是最終能夠當上皇帝,在慈禧看來載湉都是應該對她感恩戴德,言聽計從的。

然後後來事情的發展出乎了慈禧的意料,也讓慈禧對光緒恨之入骨。

維新變法及維新派的底牌,讓慈禧由不滿轉為憤怒

大概在1889年左右,光緒皇帝開始親政,這時候清朝北洋海軍已經成軍,李鴻章主持的旅順等要塞也建立完畢,光緒皇帝也想要有所作為,然而光緒皇帝卻遭遇了開門黑,那就是甲午戰爭中清朝的慘敗。

甲午戰爭後清朝不僅北洋海軍全軍覆沒,而且陸軍也損失慘重,而且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應該這不是清朝第一次割地賠款割地賠款了,但是輸給日本,讓光緒皇帝和很多中國人十分的不甘心,感到異常屈辱。這樣的背景之下,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維新派搞了一次公車上書,要求拒絕對日和談,繼續對日作戰,遭到失敗,但是讓光緒皇帝認識到維新派。於是光緒皇帝迫切的想要通過維新派變法圖強,報仇雪恨,順便全面掌握國家權力。

光緒皇帝(中坐者)急於變法圖強,報仇雪恨

然而變法歷來講究循序漸進,可是光緒帝的維新變法卻一日千里,光緒皇帝和維新派都急於求成,而地方卻缺乏支持變法的實力派,於是變法遭到所謂保守勢力的強烈反對,而慈禧意識到光緒的激烈變法可能是動搖到了清朝的國本,因此她準備出面干預變法。

對於慈禧的舉動,維新派也有所察覺,此時袁世凱正在天津小站練兵,而且袁世凱是贊同變法的,並因此還受過光緒皇帝召見。所以維新派的譚嗣同出面找到在北京述職的袁世凱,要求袁世凱帶兵進京勤王,包圍頤和園,拿下慈禧太后,然後保證光緒皇帝掌握所有大權,可是老謀深算的袁世凱在難以判斷局勢的情況下,太后和皇帝他都得罪不起,於是他假裝答應,卻按兵不動,然後回到自己的天津老巢。

在甲午戰爭後,李鴻章的淮軍瓦解,清朝重新組建武衛軍作為國防力量,由慈禧的重臣榮祿統一負責,而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的練兵僅僅是武衛軍中一支而已,所以袁世凱的實力也沒有大到能夠完全控制局面的地步,所以他不敢輕舉妄動。

維新變法失敗後被慈禧下令處死的了“戊戌六君子”

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後,將光緒皇帝軟禁在瀛臺,同時抓捕維新派,但是並沒有廢黜光緒帝,殺戮維新派的進一步舉動。但是不久之後榮祿來到天津,做賊心虛的袁世凱在面見榮祿時,主動向其彙報了譚嗣同找他進京勤王的事情,而慈禧得知後,十分震怒,她沒有想到光緒還想過派兵抓她甚至要殺掉她,於是她首先開始對維新派的殺戮,之後北京的菜市口出現遇難的“戊戌六君子”。然後全國通緝康有為、梁啟超,接著慈禧開始準備徹底廢黜光緒皇帝。

慈禧廢黜光緒失敗,進一步引發辛丑之役的八國聯軍侵華,引發一連串連鎖效用

慈禧憤怒的要廢黜光緒皇帝,她的人選是道光帝第五子奕誴的孫子溥儁(jun),傅俊甚至一度被稱為大阿哥。溥儁(jun)的老爹是載漪,是當時的端郡王,著名的電視劇《大宅門》裡面的詹王爺原型就是端郡王載漪。

一度被立為大阿哥準備取代光緒的溥儁

可是慈禧廢黜光緒皇帝的舉動遭到各國公使的反對,此外康有為、梁啟超也是在外國公式庇護之下逃到國外,因此慈禧太后、端郡王載漪和溥儁(jun)都對外國人恨之入骨。

由於袁世凱在戊戌政變中按兵不動,而且事後還向榮祿主動檢舉,於是乎袁世凱在戊戌政變後升官為山東巡撫,而在山東袁世凱對山東境內的義和團進行了嚴厲鎮壓,結果義和團被擠壓之下,進入河北、天津和北京。

由於義和團極度仇視洋人的政治態度,與端郡王載漪、溥儁(jun)父子不謀而合,因此這段父子不斷蠱惑慈禧支持義和團與洋人決裂。結果就是義和團在北京、天津愈演愈烈,期間義和團還殺死了德國和日本的公使,西方要求清政府鎮壓義和團,否則直接出兵,而慈禧憤怒於西方包庇維新派,不同意廢黜光緒皇帝,於是就依仗著義和團宣佈對西方十二個國家宣戰,要將洋人全部驅逐出中國。

八國聯軍攻佔北京

最終的結果就是1900年的八國聯軍侵華,北京被攻破,慈禧西逃西安,榮祿的武衛軍遭到重創,清朝的軍隊能打的只剩下了袁世凱的北洋軍。而那對一心要圖謀王位的載漪、溥儁(jun)父子,也在此後被清算,正像電視劇《大宅門》演的那樣被髮配流放到新疆。

清朝再次戰敗,被迫簽訂《辛丑條約》,再次賠款4.7億兩白銀。


大東北的小豆包


慈禧這個女人真是歷史的話題人物,生死亦如此。

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將光緒囚禁了起來只能說光緒皇帝咎由自取,只是囚禁,並沒有廢黜,成了擺設。

“戊戌變法”本身是好的,但由於光緒皇帝急功近利,傳說三個月內下發修改了近兩百到政令,試問一個國家那經的起這樣紙上談兵的折騰。根本原因還是光緒能力不足,不懂政治(把國家體制改革當做小孩過家家,太急於表現,做法太不成熟),對社會形式及民間官場形勢沒有更深層次的瞭解和分析,導致了“戊戌變法”的失敗,更害得寒窗苦讀幾十年的六位愛國之士命喪黃泉。



1898年在光緒皇帝及朝中一些大臣的提議下,慈禧同意還政與光緒,退居後宮不問政事,國家大事交由光緒處理,也包括同意光緒皇帝實施的國家制度改革。


強勢的慈禧為什麼同意退居後宮,當時主要是迫於壓力,當時剛成年的光緒情緒高漲,一直對慈禧處理朝政意見很大,再加上光緒後面有一幫想救國就難的有志青年,慈禧就將計就計的把權利給了光緒當然兵權並給有給,退居後宮的慈禧太后就想通過此事讓光緒皇帝徹底認輸死心,名譽掃地。不得不說薑還是老的辣。



1898年6月11日掌權後的光緒個背後的支持者很快便實施了“戊戌變法”,政令改革涉及到了全國各地的每個部門。其中主要有提倡要月外國人一樣搞科研學習科學文化,改革祖宗定下的政治條律、教育思想制度的解放,發展農、工、商業等資產階級改良創新運動,總之一切向西方看齊。

並鼓勵民間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吸引人才,學習西方文化,創辦報刊,開放自由言論。同時光緒還把改革之風延伸到了陸軍海軍的訓練作戰方面,使得霸權主義的慈禧非常反感。

後來因為改革撤除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這一條律動了達官貴人的蛋糕,紛紛到慈禧面前訴苦告光緒的狀,一片混亂狀態。




慈禧心中有數,一看自己出山樹立威望的機會來了,立刻下懿旨查辦此事,並命人搜捕“戊戌變法”的參與者,同時把光緒皇帝囚禁在瀛臺。


慈禧的這次做法就是要把支持光緒的人一網打盡,自己可以理所當然的收回政權,而光緒皇帝經過此事後,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直到慈禧死時也帶著光緒皇帝一起上路。


以上是個人的觀點,不足的地方歡迎大家的關注補充,喜歡歷史的朋友們可以關注我,大家一起交流,微風之語。


微風之語


光緒是個想改革的滿清皇帝,無奈年輕且做事衝動。慈禧當時是放了一定權限給光緒的,也支持一定程度的改革,只要不動滿清皇室統治根本。慈禧退居二線時,要求二品以上大臣的任免還是要經過她同意,而光緒置若罔聞。甲午戰爭,雖然大清仍是遠東第一艦隊、世界第六,但清軍軍備鬆懈,軍官貪腐嚴重,連炮彈都是假的,而日本全國捐款造船,此時日本的主力艦是強於北洋的。李鴻章等人頻頻勸他此時準備不足,建議千萬別打,他卻力排眾議開戰,最後割地賠款。戊戌變法,本想挽回聲譽,但康有為等人不顧國情的變法觸動了守舊派的核心利益,阻止維新變法的主要力量反而是朝廷的漢人士大夫,新政阻撓重重,最終也不得不草草收場,


慈禧得知光緒帝要逼宮,她先是大怒,說“天下是祖宗的天下,你竟敢任意妄為。殿中諸臣都是我多年曆選出來,留下來輔佐你的,你竟敢任意不用,還勾結叛逆,你這個逆子!”

光緒嚇著跪地,說“親爸爸,沒有人叛逆,兒臣也沒有叛逆之事啊!”

慈禧拿出康有為要袁世凱起兵逼宮的密詔,說“那這是什麼?你居然頒下密詔,要康有為等人謀我,這不是勾結叛逆是什麼?”

光緒:“上面的字確實是兒臣寫的,可是兒臣並沒有交給康有為啊。”

慈禧:“那為何在康有為家裡?”

光緒:“兒臣也不知道,親爸爸。”

慈禧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說:“我就不懂,你怎麼就這樣子恨我,我是你的母后,是你的親爸爸呀!你四歲抱進宮,身子不好,是我一手撫養你,偶爾嬤嬤帶著,晚上還是要跟著我睡呀!你經常尿床,我這一宿要起來折騰好幾回,你怕打雷,一聽見雷聲,你就嚇得哇哇哭,非要我抱你哄你半天,你才安靜下來。我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你親政了,你要改良,你要變法,我沒攔著你呀!我打心眼裡頭贊同你呀!我好好地在園子裡頭待著,我到底哪一點礙著你啦,你這麼對待我!”

這時袁世凱、榮祿進來,袁世凱為了保全自己,當著眾人說,“稟太后,譚嗣同就是拿著這份墨寫的密詔,讓臣起兵圍頤和園。”

光緒帝憤怒的看著袁世凱,知道就算自己沒有謀害慈禧的心,也無證據洗清了。然後一群大臣開始牆倒眾人推,懇請慈禧廢帝。

慈禧:“袁世凱!”

袁世凱:“臣在!”

慈禧:“你首鼠兩端,我豈能容你!來人啊!”

侍衛拖著袁世凱往殿外走,袁世凱:“太后!太后!太后!太后!臣,臣忠心耿耿啊!”

這時榮祿榮中堂(滿洲正白旗人)求情:“太后,袁世凱忠勇可嘉!”

慈禧揮揮手,讓侍衛退下。(如果當時慈禧把袁世凱給殺了,也許大清不會那麼快滅亡)

慈禧:“榮祿,你又怎麼說啊?”

榮祿:“奴才以為不能廢帝,奴才懇請太后訓政!”(這正中慈禧心意,她不想廢帝,但她要重攬大權)

光緒帝知道已經無力迴天了,第二天上朝時,光緒帝下旨:“國事艱難,朕日綜萬機,時虞叢脞,恭溯同治年間以來,慈禧皇太后兩次垂簾聽政,無不盡善盡美,因念宗社為重,再三籲懇慈恩訓政,仰蒙俯如所請,一切規復舊制,此乃天下臣民之福,欽此!”

至此,慈禧把光緒幽禁在中南海瀛臺,駕崩於慈禧太后死亡前一天,享年38歲。


推薦電視劇《走向共和》。


無頭騎士Tomas


我覺得這個問題得分成兩個角度去分析。

首先是慈禧,作為一個女人,三十歲不到,丈夫死了,留下了一個小皇帝,跟顧命八大臣,本想讓兩宮太后與大臣互相牽制,維持時局穩定,沒想到八大臣想把兩位皇后擼了,自己掌權,要不是慈禧機智以後誰當皇帝還說不準呢。大臣死了,太后一家獨大,她在議政王奕訢的輔佐下,整飭吏治,重用漢臣,依靠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漢臣;又在列強支持下,先後鎮壓了太平天國、捻軍、苗民、回民起義,緩解了清王朝的統治危機,使清王朝得到暫時穩定。出於維護封建專制統治,她又重用洋務派,發展一些軍用,民用工業,訓練海軍和陸軍以加強政權實力。客觀上對中國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這日子好過了,就想著我是不是該拾到拾到準備養老了,這天下就留給兒子,於是開啟任務“修園子”,可惜好景不長,園子還沒修好兒子又死了,沒辦法,又操起老本行唄。

1875年,同治帝病逝。慈禧立她的侄子(丈夫的侄子)兼外甥4歲的愛新覺羅·載湉為帝,改年號為“光緒”,兩宮太后再次垂簾聽政,這下情況更不好了,年年打仗,一次又一次的喪權辱國,自己也熬到六十歲了,於是她又想退休了,又想修園子了。

再看看光緒,說他好也好,不好也不好,他雖然勤勉,想救國家於危難之中,但畢竟太年輕,沒有足夠的手腕,沉不住氣,中日甲午戰爭時,任憑李鴻章磨爛嘴皮子就是要和日本開戰,結果就是割地又賠款,戊戌變法時,輕信康有為,竟然想拉攏袁世凱進行逼宮,慈禧多麼強大,李鴻章都不敢,他袁世凱哪敢啊,結局是自己被賣。囚禁在中南海瀛臺,然後悽慘的死去。

縱觀光緒一生,慈禧有想過培養他,也想過廢了他再立新君,最終光緒還是死了,光緒的死,他自己責任也很大,首先他敵視慈禧,本該是他改革最大助力的慈禧卻被他變成了死對頭。在時機未成熟時就妄想逼宮,本來想好好培養他的慈禧知道光緒要殺自己心裡該有多絕望,本來只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保持乖孩子,慢慢熬就好了,最終這些都是自己的,偏偏就沉不住氣,在刀尖上作死,慈禧不弄死他難道等光緒掌權然後刨自己的墳啊。


黑夜為白天披上被毯


首先糾正一下題主,慈禧並沒有廢黜光緒,只是囚禁了他,並且剝奪了這位可憐皇帝的執政權。雖然慈禧內心確實想另立新君,但因各方面的阻力未能實現。因此光緒仍然是大清帝國的皇帝。

另外得明確一個觀點,慈禧扶持光緒即位乃是無奈之舉。1874年,慈禧唯一的兒子同治帝駕崩,沒有留下子嗣,並且沒有同胞兄弟,因此慈禧出於私心,立自己的親外甥光緒為帝。回到題主的問題,為什麼慈禧要廢除光緒?原因無非有以下幾點:

第一,戊戌變法威脅了慈禧的地位。自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以來,清政府內憂外患,統治危機不斷加劇,作為大清帝國的實際統治者,慈禧也希望通過變法富國強兵。但是,維新派在變化過程中夾帶私貨,居然企圖對慈禧不利,扶持光緒親政。這就讓老佛爺感覺被冒犯,甚至有性命之虞。於是,老佛爺以雷霆手段迅速將數名變法干將殺頭的殺頭,流放的流放,變法如曇花一現。實際上,慈禧開始是支持變法的,只是後期覺察地位受到威脅,從而先下手為強。

第二,光緒親政於大清未必是福。首先光緒年輕,政治手腕完全和慈禧不是一個重量級,雖然慈禧親自調教了數年,但仍然難堪大任。甲午戰爭的失敗,以及重用維新派,足見光緒政治上並不成熟,在內憂外患跟前無法做到遊刃有餘。慈禧戀權不假,但她亦敏銳地察覺,如果光緒親政,並按照他的治國思路施政,大清可能會面臨更多的問題。從維護統治的角度考慮,慈禧不願意將江山交給並不能勝任的光緒。


七號美凌格


以上回答全錯。

光緒這個政治小白,搞變法被廢黜是咎由自取,慈禧做的很正確。

任何認為光緒做的很對,清朝滅亡是因為慈禧的觀點,不懂政治,而且幼稚。

一、恰恰相反。清朝如果沒有慈禧,反倒早滅亡了。慈禧是一個合格甚至出色的政治家。

慈禧接手的是一個極爛的盤子。皇帝死去、內鬥不止、軍隊腐敗、外有洋人佔了北京,內有太平天國造反佔據半個中國,打爛了整個東南的局面。

慈禧是個改革派。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沒有慈禧點頭是做不起來的,近代的第一支海軍,第一個大學,第一個電報局等,都是奏報了慈禧同意才開展的。慈禧在中國最早坐汽車和用電燈。慈禧還僱傭洋人赫德當了海關的署長。

慈禧是個平衡家。她重用漢臣平衡了朝中勢力。當時的肅順、倭仁等人是極度守舊,被她要麼殺掉,要麼壓制。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是慈禧一手提拔使用起來的。漢臣從此控制了朝中局面。這也是歷史的趨勢。

慈禧有文治武功。在她主政的時代,滿清在東南剿滅了太平天國,在西北平定了回亂、收回了新疆,甚至在雲南打敗了法國,同時基本放開了文字獄,1880年前後,滿清竟然國力、財政、軍事、經濟上有了一個良好的局面,翻身了。史稱“同光中興”。

慈禧的歷史侷限性是有的,我們不苛求古人也不討論,如果單純站在滿清來看,慈禧保住了江山,扭虧為盈。是合格的。

二、光緒的戊戌變法是極不成熟的政治大躍進,失敗理所當然。

慈禧在1886年就要撤簾歸政,到1889年光緒是親政了的。慈禧不可能長期把持大權,一是因為不合傳統壓力巨大,二是因為各個政治集團的訴求。

結果光緒親政以後是極不成熟的。

首先光緒就不懂團結朝中勢力,不會平衡。李鴻章等慈禧的重臣處處被皇帝針對,北洋水師的經費被皇帝師傅翁同龢卡住脖子,10年沒有添置新船新炮。

其次光緒極度缺乏領導力。百年恥辱甲午戰爭就是光緒一手指揮的,幾個人知道?

皇帝沒打過仗,打日本之前比誰都行硬,年輕氣盛,急躁冒進。打敗了又比誰都軟,快速認慫賠款割地,爛攤子扔給慈禧李鴻章去收拾。

最後戊戌變法本身就是瞎折騰和亂來。皇帝想富國強兵,難到慈禧不想嗎?幼稚的皇帝和沒有任何經驗的書生,討論出一堆沒法執行的政策,103天發了110道詔令,財政官員閔荷生提了很奇葩的建議要幹,即在清朝龍興之地東三省鐵路沿線種樹,洋人攻進鐵路可以火攻。

政治改革必須循序漸進,取得大多數人的支持,哪有這種憑著一腔熱血,恨不得明天就必須立刻實現的玩法?

光緒這種不合格的接班人,再搞下去真要出大事了,大家都反對,不願意幹了,才把老領導喊出來主持大局。

哪有能夠隨心所欲的領導,任何政治就是各個集團平衡的產物,政治人物得為結果負責。

光緒接手的時候一手好牌,結果呢,打敗了甲午戰爭,打光了洋務成果,弄亂了朝政人心,賠款割地,國家面臨被瓜分的危險,又再搞出戊戌變法這種極不成熟的政治大地震,光緒難道不得承擔責任嗎?

得罪了所有人,光緒只是被廢黜,沒有被加害,慈禧已經是保護光緒了。

現在你還認為咎由自取的光緒冤枉嗎。



喜說歷史


說白了就是光緒帝是革新派,慈禧是守舊的傳統頑固派,如果不囚禁光緒帝,變法的是還會發生。

革新的成功就意味著慈禧的權利蕩然無存了,自私自利的慈禧目光短淺,為一己的權利阻止了正確的“戊戌變法”,並撲殺變法人士,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譚嗣同自願放棄出逃,英勇就義,被頑固派慈禧殺害在菜市口。

光緒帝的囚禁讓革新人士沒有了首領主心骨,就這樣戊戌變法還沒有實施就被徹底撲滅了。

這讓我想起了另外三個掌權的偉大女人:1、武則天、統治中國幾十年,讓社會得到大發展,國家強盛,開疆擴土,政治穩定,為開元盛世打下雄厚的基礎;

2、就是大名鼎鼎孝莊文皇后,皇太極暴病而死,自己扶持了順治和康熙兩代君主,一心為了大清江山,不惜犧牲自己,下嫁多爾袞,最重要的是對親政的康熙雖有不同意見,也從不拆臺,放手讓康熙施展拳腳,協助康熙成為一代偉大的帝王;

3,這個就是秦武襄王贏稷的母親“十八子”了,這個人知道的就少了,她就是“咩月”,相信看過這部電視劇吧?

十八子一樣是為偉大的女性政治家,輔佐兒子坐上秦國的王位,秦武襄王為了國家的利益,下令削去自己的舅舅大將軍的職務,舅舅沒有了兵權,欲要顛覆國家政權,趕秦武襄王下臺。

但這離不開姐姐十八子的支持,但卻遭到十八子的痛罵,敗興而歸乖乖的交出兵權。

儘管十八子也不同意兒子的做法,但她一樣的維護秦國,維護了兒子的朝廷秩序,為了不讓人再有利用自己來打擊自己兒子的政權,牽制兒子施政,十八子選擇了絕食而死,期間秦武襄王百般懇求母親吃飯,都沒能成功,後來的秦武襄王果然有一番作為,為秦國統一天下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在看慈禧真是憾顏,中國有慈禧這樣的娘們是大不幸,是悲劇,短淺的眼光,夫儒一樣的思想,讓她成為了掌權者那刻就註定了中國的屈辱。

後來年輕的光緒帝被囚禁不久就被害死了,悲哀!悲哀呀!頓足捶胸.....


付出一定有回報啊666


一八九八年,清朝光緒皇帝,為了擺脫國家內憂外患的局面,實現富國強兵。接受康有為,譚嗣同等維新人士的請求,開始變法維新。史稱百曰維新,正當變法初見成效之時,遭到慈禧為首的反對,維新派人士譚嗣同經光緒帝批准,找來了當時在小站練兵,手握重權的袁世凱,讓他殺死榮祿,軟禁慈禧太后。不料袁世凱背叛了光鍺帝,殺害了維新變法人士。光緒皇帝也被慈禧囚禁,期間有意廢掉光渚皇帝,遭到洋人反對。光緒皇帝死時與慈禖太后不到一天,她也駕鶴西去,這是機緣巧合,還是有意用之。歡迎大家留言,關注點贊


自由飛翔285237823指


首先慈禧為什麼要把光緒一起搞掉。

這個問題其實在當時很好理解,反而我們現在人不好理解,在君權社會,皇帝這個名號是無敵的

尤其是清朝 ,皇太極本來是四大貝勒裡面實力最弱的,坐上大汗之後,有了名義上的君權之後,就將其他人玩死。

康熙也是8歲登基 16歲搞掉鰲拜。這些例子太多了。

皇帝具有絕對權力,皇帝這個稱號是榮譽、職位、稱號於一體的。

一個皇帝坐在那裡,只要沒有掌握權力,那麼自然就是動亂之源!總有勤王的人,想要一飛沖天的人。利益太大了,所以戊戌變法其他人不重要,沒有康有為,還有李有為,張有為。

只有斷絕皇帝的一切外在聯繫,才能斷絕這些事情的發生。所以後來慈禧將光緒軟禁在中南海,四周都是水,杜絕一切靠近的人。

再說一下,關於慈禧不在,光緒親政,大清會堅持更長時間。這句話我不贊同,當然我也討厭慈禧,但是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很多事情以穩為主,像光緒這樣的毛頭小子,肯定是拿捏不住下面的人。

不然為什麼榮祿前面效忠光緒,馬上就叛變了呢?就是因為榮祿覺得光緒不可靠,不可能維持自己的利益,信任譚嗣同這些人,全是讀書人,自己在房間裡面搞搞,就能把大清朝救活? 榮祿肯定是以看笑話的態度看皇帝。

決策者如果不能維持好自己手下人的利益,那就不在是決策者。榮祿他也不是自己一個人,他的決定肯定是下面的人共同決定的

光緒能不能救中國,我覺得是不可能的。慈禧是延緩了大清朝的滅亡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