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今年的考研錄取名額增加20萬人,將達到110萬人,對於研究生本科化,你有何看法?

快慢有序


每年中國的研究生錄取人數在60萬左右,我們拿剛剛結束的2020屆考研初試來看,2020年考研初試報名人數破天荒的突破到了400萬,可以說是達到了一個十分恐怖的數據,似乎給人一種錯覺那就是大學的畢業生裡面一半都在考研,而400萬人裡錄取60萬人,這個招生比例似乎也很高,但是事實真的這樣嗎?

  首先研究生按照入學的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全日制研究生, 一種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在職研究生。這種這種研究生佔總體比例的多少那?粗略統計大概在總體錄取人數的三分之一。

  而這種研究生雖然近幾年來錄取方式與全日制想相同,但是社會認可度卻十分悽慘,簡單的來說,在就業市場上,大部分的企業還是會承認專科生的大學生身份,但是他們不會承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研究生身份,雖然國家已經下發過相應的文件來支持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業,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用,畢竟招聘崗位是企業創造的,國家並沒有辦法強制要求企業去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

  除去這三分之一,我們的錄取人數現在還剩下40萬人,這四十萬人裡面,我們又可以分為兩部分,一種叫做學術學位碩士,也就是學碩,另一種叫做專業學位碩士,也就是專碩。

  簡單的介紹一下二者的區別,從培養方式來看,學碩普遍三年,專碩普遍兩年,研一的時候二者並沒有大的區別,都在一個教室裡上課。而研二的時候,學碩就開始進入實驗室搞科研,發論文,研三的時候準備畢業答辯,讀博的讀博,工作的工作,這種碩士才是我們普遍思維中認識到的碩士,也就是讀書,做實驗,發論文,搞研究。

  而相反專業碩士到了研二,就會直接進入到專業對口的企業工作實習一年,然後直接畢業,比較直觀的例子就是醫生(當然這個舉例不是很恰當,但是比較淺顯易懂。)所以這種碩士,實際上是直接對口工作市場的,他們並不會在實驗室裡搞研究,畢竟國家現在缺的是能把知識應用到實處的高等人才,而不是僅僅會考試發文章的高等人才。

  而教育部的通告也明確的提出了,這次的擴招,以專業碩士為主,18.9萬里面,除去專業碩士和非全日制碩士,真的學術碩士可能連五萬人都沒有。而且那20萬的學術學位碩士裡面,至少有10萬的崗位是留給推免生的(也就是保送生),留給報名的那400萬人的位置,其實只有10萬。

  好,現在我們來做個簡單的加減法,10萬學位位置,加上20萬的專碩,實際上這400萬報名的人裡面,最終能夠成功考上的研究生的也只有30萬人而已,就算擴招著18.9萬人都是學碩,也僅僅都不到50萬,更不用說這裡面還要去掉很大一部非全日制研究生。至於那些說什麼擴招會讓不喜歡學習的學生考上研究生混日子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研究生的考試跟高考完全是兩種概念,先不說筆試過後的面試就可以刷掉很多隻會考試沒有學明白知識的考生,筆者甚至可以拍著胸脯保證只要能通過初試的學生,就算他以前確實在混日子,當他進入到複試的那一刻,你也就沒有資格在說他混日子了。

  所以實際上,研究生的擴招並不會造成研究生“爛大街”,因為跟需求的基數相比,這種擴招實在顯得太微不足道了,相反這種學習和企業對接的模式會變成一種更加良性的循環,畢竟經過了一年社會的歷練在投入到社會,比從學校了直接扔到社會,要靠譜的多。

  所以,無論研究生怎麼擴招都不會造成高學歷者氾濫的情況,默默無聞,才是這個社會大多數的真實狀態



其實我是哦然


有好多人都認為現在985,211出來的好搶手,但你們殊不知這種情況都是公司,社會造成的,形成思維定式,以前看出身,現在看學校,難道真的只有985,211出來的人是人才其他的學校出來的不是嗎,難道只有985,211出來的能給你們帶來效益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例:一個公司老總聘用普通大學的人才,需要的錢又少,這個普通大學出來的人才,因為有人賞識,感恩而拼命為公司產生效益,就不算感恩,為了工資普通大學的人才也會為公司帶來更多效益;反觀名校出來的,你拿聘用普通大學的工資,人家都不願意來,就算來了,也得把他們當“爺”一樣的供起來,請問那個公司老總願意請個“爺”。其實這些老總找名牌大學的人,根本不是看重他們是人才,專業學的厲害而是品牌效應,他們的品牌就是“985,211”,這跟買東西認名牌一個道理。公司花了品牌的錢,請的這些人,沒給公司帶來等量的收益,最後裁員的都是這類“985,211”這些所謂的品牌出來的,被外界看到,都是這麼傻眼的“985,211”出來的,然後被外界瘋傳連“985,211”都沒工作,好好學習,其實都是人自己造成的,和學校好壞沒關。先別急著反駁我,仔細想想吧!



今年高校畢業生預計將達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同時,2020年研究生報考人數達341萬人,同比增加了50萬人,考研競爭激烈。而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不少企業產生了衝擊,大學生就業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此時決定拓展畢業生升學深造渠道,擴招研究生,是應對疫情、減輕就業壓力的非常之舉,也是必要之舉。

研究生教育具有人才蓄水池、就業緩衝器的作用。適度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既能緩衝就業壓力,也能為未來經濟發展儲備高層次人才。實際上,這也是國際通行做法,美國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均擴大了研究生招生規模。2009年,為應對金融危機對就業的衝擊,我國也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擴招5萬人,增幅為16.3%。

我國已經是研究生教育大國,近年來研究生培養數量大幅增加。雖然我們經常調侃研究生滿街走,研究生學歷貶值嚴重,但相對於龐大的人口基數來說,我國研究生佔總人口比例仍偏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培養的研究生不足千萬。當下,就業人口中研究生學歷佔比不足1%,遠遠低於部分發達國家的10%。由此看,擴招研究生對於持續提升就業人口中研究生比例也有積極意義。

社會上對研究生擴招有一些疑慮,主要是擔心規模擴大之後的研究生培養質量。應該看到,此次擴招研究生的規模是量力而行。隨著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展,辦學條件、培養能力均足以支持適度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擴招規模既是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財政支撐情況,也是考慮高校辦學條件和培養能力、承載能力的情況下確定的。

同時,擴招研究生不是“大水漫灌”。此次擴招將重點投放到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民生應急領域,重點投向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專業,而且以專業學位培養為主,以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專業學位為主。這次疫情暴露了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存在短板、公共衛生人才相對不足等問題,擴招重點投放於臨床醫學、公共衛生等專業,培養相關領域的高層次人才,顯然有利於改善公共衛生領域高層次人才緊缺問題。而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領域是當下科技前沿,是國際科技競爭主戰場,加大相關領域人才培養力度,也是立足於國家和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這些都有利於打消公眾對於研究生擴招的疑慮。

擴招只是走出了第一步,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是一個非常態之舉,但是保證研究生招生和培養質量應該是常態。必須處理好規模和質量的關係,既要把招生質量關,更要嚴格招生培養管理,保障擴招後的研究生培養質量。


井蛙妹妹


首先,考研錄取名額增加,不能得出研究生本科話這樣的結論,太片面了;

其次,本科階段和研究生階段的教育是有很大不同,學的東西是很不一樣的,培養計劃也是不一樣的;

再次,考研錄取名額增加不一定會導致研究生階段的教育質量下降,國家這些年也嚴格把關嚴進嚴出;

最後,我覺得整個社會大家學歷越來越高不是件壞事,關鍵高校需要把控自己的培養質量。


忠實的花匠


緩兵之計,三年後找工作仍然壓力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