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长胜将军赵子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封号?

壹碗情工作室


其实在正史刘备击败了曹操,占领了汉中后,封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各为前、右、左、后将军,魏延为汉中太守,而赵云则并没有在赏封内。

《三国演义》里说,赵云也被任命为中将军。与关,张,马和黄忠并称为五虎,其实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赵云的地位其实类似于曹操的许褚,他既是主公的守护者,也是被禁军的队长。

这个位置当然肯定是让国王极为信任的人才可能担任这个职位,但由于这个职位的性质,那带领军队在外面战斗的机会自然就会大大的减少,更不用说立战功打胜仗这些了。

赵云少有机会可以指挥大军,因此也很难评论他领导军队的能力。然而,从正史和野史中可以推断,赵云的政治思想是相当不错的,打仗时有勇有谋、性格上又没有关羽和张飞这二人不敢恭维的缺陷。所以毫无疑问的,刘备是非常信赖赵云的,所以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是交到他手上。

在刘备临终时,赵云也是当时极少数被托孤的人选之一。有这样好的一个背景下,难怪《三国演义》会极力的将其美化,还帮他升官说是五虎将之一,其实赵云的官位并不高,只能说是君王身边的红人。

还有一个也算是颠覆了一直对赵云的固有印象,其实赵云的年龄是比刘备大的,但是我们在戏剧里面看到的往往都是垂垂老矣的刘备和正值当年的赵云。这些史料颠覆的情况除了赵云和刘备,项羽和刘邦也有相同的情况。

刘邦比项羽大二三十岁,但在戏剧中,项羽成了一个满脸胡子看起来是个老生的角色,刘邦则成了一个白脸小生。

顺便说一下:在历史记载中,曹操就真的有五虎将。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被封为五虎将,可以说是武将至高的荣幸,曹操也用这个来拢络这些人才的向心力。


酒桶看老照片


赵云投效刘备后参与过的,有史料记载的大小战役:


博望坡之战,生擒夏侯兰;

当阳之役,从5000虎豹骑中保护并救出了阿斗和甘夫人,但是刘备两个女儿被俘

赤壁之战后,赵云随刘备夺取桂阳、长沙等四郡;

西川之战,诸葛亮率领赵云,张飞分路进攻西川,至江州,破巴郡等,赵云自外水至泸州,分定资中、嘉眉等地,最后在成都会师,合围成都;

汉中之战,曹操自长安出斜谷,至汉中。赵云破其军于汉水(成语:偃旗息鼓,即出自赵云身上)

夷陵之战,刘备败退后,赵云乃进军至永安以保卫先主,吴军退却。

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赵云与邓芝往拒曹真。

直到建兴七年(229年)赵云病逝,基本上没有提及赵云有失败的经历,因此称其为常胜将军应该是很恰当的。


斌格谦


子龙生平未尝一败,特别是长坂坡一役堪称孤胆英雄!在以寡敌众的战斗中有勇有谋,进退自如!突围的能力在整个三国首屈一指,吕布关羽在这方面比他弱得多。在子龙的巅峰期应该不比吕布差,关羽的巅峰期其实很短,无法和子龙比!纵观三国,吕布,关羽,马超,子龙,在巅峰期都是天下无敌的状态,只是其它三人巅峰期都不是很长,唯有子龙应该说从汝南跟随刘备后逐渐达到其巅峰状态一直到争夺汉中,子龙都处于其巅峰期。曹营好多将领好些时候都是回避子龙的,因为他们知道不是子龙的对手,典型代表是子龙救黄忠时,张颌与徐晃主动躲避!


盛唐风韵



丶六六2


是常胜。

这个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慢慢才有的称号。因为这个时候,女性地位不断改善,各种文学作品需要女性消费者捧场。三国作为一个经典故事很多的时期,需要塑造一个被广大女性喜欢的英雄人物,赵云就被塑造成了一个年轻帅气,武艺高强,百战百胜的形象了。

本来是给女性们造的英雄,可悲的是却被很多青少年迷上了,这个是我们文学界的一大笑话。适当喜欢就可以啦,太迷恋了会被人说娘炮的,懂不懂,年轻人~


嘎嘎大馒头


三国演义赵子龙常胜将军,应该是实至名归。三国志赵云可谓是虎胆将军。资治通鉴记载,赵云出彩的地方有三个地方。一长坂坡于曹军五千骑兵追剿之下,保全了糜夫人、阿斗全身而退。二汉中争夺战中,率领十余骑突遇曹军,边打边退,退回营中,偃旗息鼓,吓退曹军。三孔明一次北伐,和邓芝为偏师出斜谷道遭遇曹真,败退,由镇南将军贬为镇军将军。子龙身为中护卫,翎军将军,胜负保护刘备家小的重任,少有机会在战场上拼杀。所以,战功不多。白毦军统领陈到负责保护刘备的安全,所以,也没有太大的名气。


风平浪静162128883


赵云武艺高强,没得说,不亚于张飞云长,为什么说是常胜将军。因为赵云机智多谋。而张飞赵云勇而无谋。所以智勇双全的人必然长胜也就不足为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