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驳壳枪在中国会受到欢迎?

利刃观察眼


毛瑟军用手枪在中国的称呼很多,例如驳壳枪,二十响,快慢机,匣子枪。你能想象在中国大受欢迎的毛瑟军用手枪(文章以下称驳壳枪),刚发明出时,竟然差点连生产线都关闭了,或者说缩小生产线走收藏路线。驳壳枪刚发明出时,性能还算不错,但是当时作为欧洲资深军火大佬毛瑟兄弟动用一切关系,仍然无法触动德国军方,原因很简单,驳壳枪作为一支手枪,价格太贵了。没有军方的支持,一般情况下这款枪制造数量都不会太多,但是驳壳枪却打破禁咒,在1896年到1939年之间生产了100万把以上的驳壳枪。其中百分之七十,竟然销售到了当时贫穷的中国。



当时驳壳枪的价格高达25美元,同时期其他的手枪却只有几美元,价格相差好几倍,但是这仍然无法阻挡中国对驳壳枪的喜爱之情。究其原因还是中国武器太过匮乏。咱们看一款武器,不能完全只看这个款武器的性能参数,还要考虑使用他的人。当时世界各国对中国实行了10年的武器禁运,再加上当时的中国国内工业基础薄弱。导致中国武器装备数量严重匮乏,张作霖的部队算是当时中国武器装备最好的部队了,守着当时中国最的奉天兵工厂,但是仍然连步枪无法自足必须通过海外购买军火。这还是装备最好的部队,其他军阀的武器更差劲。


1938年台儿庄战役藤县保卫战中,川军士兵3000多兵力,面对日军精锐第10师团,死守3天,3000多士兵同师长王铭章全部壮烈殉国。日军打扫战场时,发现川军仍然拿着那些比他们父亲年纪还大的步枪汉阳造步枪(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老套筒)。川军先烈就是拿着这样的武器装备,以不怕牺牲的精神,英勇顽强的阻击敌人,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虽然世界各国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但是驳壳枪却不在禁运名录,由于是手枪所以基本上中国要多少就可以给多少。普通手枪作用距离,和杀伤力都很有限,但是驳壳枪作为手枪中的泥石流却不同,它的威力,精度,火力持续性都远超普通手枪,在带上木制枪托的情况下,甚至可以集中150米距离的敌人,(就是在电视剧雪豹中,周卫国的做法)可以说完全和冲锋枪相媲美了。于是中国和这款手枪,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抗日战争中,这款手枪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军武小咖


驳壳枪,是中国人对毛瑟C-96军用手枪的称呼,此枪历史极为悠久,比我爷爷他爸还要年代久远,诞生于1895年的德国,次年由毛瑟军工正式量产。

由于毛瑟C-96尺寸较大,重量有1.5公斤,所以没有哪个国家的军队愿意正式采购装备,反倒是远在东方的中国北洋军政府最早采购了数万把,对于当时缺乏自动手枪和冲锋枪的中国军队来说,毛瑟C-96手枪的木壳枪套(南方人据此称木壳枪),可与枪托相连接,实施抵肩连续射击,有效射程竟然高达150米,且精度也较高,因此在中国大行其道,可谓西方不亮东方亮,墙内开花墙外响。

1931年开始,毛瑟公司又推出了20发弹匣供弹的改进型毛瑟C-96军用手枪,国民政府知悉后如获至宝,一口气就进口了数万把,连同每枪2000发子弹,包括国内各兵工厂的各种高仿版本,有资料说中国的驳壳枪数量不下100万把,倘若真的如此,确实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至于毛瑟C-96之所以在中国大受欢迎的原因,就是此枪容弹量大,当时的手枪一般都只有6-8发弹容量,而先期进口的驳壳枪采用10发弹仓供弹,且射程远、精度高、动作可靠,因此受到中国军警和各地私人武装的欢迎。

30年代初,20发弹匣供弹的改进型驳壳枪出来时,中国国内掀起了一波装备“20响”、“快慢机”的高潮,特别是在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往往组成“20响”快慢机突击队,以抵肩射击的方式,给予了侵华日军以极大杀伤。

对缺乏冲锋枪等自动枪械的中国军队来说,可实施抵肩射击的20响快慢机,就是一把微型冲锋枪,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抗战中的国共军队,而且各地无处不在游击队也喜欢使用火力猛携行方便的驳壳枪。

据战后日军在回忆录中,对于中国军队的两把枪械印象最为深刻,一把是20发弹匣供弹射程盖过日军歪把子轻机枪的捷克ZB-26轻机枪,另外一把就是射程远超其它手枪的20响快慢机,包括10发弹仓供弹的驳壳枪。


国平军史


当你面对敌人,手上有一支威力大、弹匣容量大、体型接近手枪、又能连发/单发切换、而且还可以自行组合当步枪用的武器,你难道会不喜欢?

驳壳枪,正式名称“毛瑟军用手枪”,口径7.63毫米,弹匣容量20发,射速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50-150米。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一款自动手枪,1896年由毛瑟工厂正式生产。1912年即由北洋政府购买引进,而中国在引进过程,也开始仿制,现在已知的仿制工厂有:汉阳兵工厂、 巩县兵工厂、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等。

在民国军阀混战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国内枪械制造水平及产量有限,日本控制西方对中国武器出口(驳壳枪作为手枪不在此列),大大小小军阀争相对外求购,而“毛瑟军用手枪”正迎合了中国本土的特殊需求。

西北军手枪队

八路军手枪队(集成编队用于突击及警卫)

国民党军队训练照

德械部队

在严重缺乏自动支援武器、近战连发利器的中国战场,可连发又具备大容量弹匣的“毛瑟军用手枪”百分百完美在中国扎根,同时不断被仿制。反观生产国由于尺寸太大不能做为制式手枪,单价高、携行不便等原因没有大量装备。

PS:捷克式机枪弹匣也才20发;


在中国重武器和自动火器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以及重视轻装机动的中国军队中,驳壳枪正好弥补了这一重要岗位,为中国的抗战立下汗马功劳。

双枪李向阳,绝对经典形象

解放战争时期军人标准照

中国军队一直使用到朝鲜战争,在苏联54式手枪引进后,陆续退出现役,进入民兵、警察等单位使用到上世纪80年代。

<strong>


河东三叔


驳壳枪在中国大受欢迎的原因大体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民国初期军阀混战,急需要武器,而列强却对中国实行军火禁运,但驳壳枪因为属于手枪,属于自卫武器,故而不在禁运之列;第二种说法是驳壳枪相对于冲锋枪和机枪来说,它的价格便宜,火力也够用,很适合中国军队的实际需求,所以在中国大受欢迎。


这两种说法,我觉得第二种说法才是真正的原因。因为如果军阀真想购买武器,走私渠道有的是。新中国建立初期也一样被列强禁运,还不是照样有办法从香港走私。所以驳壳枪受中国欢迎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它适合中国军阀混战的实际需要。

那么,驳壳枪为什么就适合中国军阀混战的实际需要呢?这里要先说驳壳枪的缺点。具体来说就是三点:

第一、作为手枪,它的价格太高了。欧美军队有更物美价廉的手枪。

第二、作为手枪,它的尺寸太大了。欧美军队有更方便携带的手枪。

第三、作为冲锋枪用,它的精度太差,不容易控制精度,欧美军队普遍都有精度更优秀的冲锋枪。

太贵,太大,精度差。实在是不上不下、左右为难的一个产品。当时的欧洲军队都是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装备齐全。所以像驳壳枪这种玩意,根本没有发挥的空间。


但是驳壳枪的这些缺点在中国都不重要。因为当时的中国太穷,火炮、机枪、冲锋枪等重武器的价格太昂贵,连大军阀都没有能力大量装备这些装备,更不要说小军阀了。并且军阀部队的士兵普遍素质不高,训练十分松弛,轻重机枪即便给他们用,维护保养和后勤保障也都是问题。所以对于当时中国军阀来说,把轻重机枪配齐,并大量配发给基层部队使用,这相当不现实。比如北伐战争时,北洋军的三大派系加起来有七十五万大军,然而机枪加起来一共才一千多挺。

这就好比买车一样,一家人出去旅游,买旅行车或商务车最合适;出去越野撒欢,买越野车最合适;接送孩子上下学,去菜市场买菜,买两厢小车最合适。如果把这些不同类型的车买齐全,生活品质肯定高。然而我们知道,中国人的腰包并不鼓,一般家庭通常只有能力买一辆车。不可能买那么多车。因而国人买车的理念,一般就是选择最中庸的产品,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可谓是一辆小车“包打天下”。

同样的道理,驳壳枪在中国大受欢迎的原因就是因为它适合当时的中国。

虽然说,驳壳枪的价格也不便宜,但比起机枪来说,还是便宜多了,而且它的操作和维护十分简单。相比于冲锋枪,它具有方便携带的优势;相比于手枪,它又有火力凶猛的优势。在欧美列强眼中,它是不上不下的尴尬玩意,但在中国人眼里,它是价格不算很贵,火力也还凑合的“万金油”。



据说当时进行攻坚战时,选拔敢死队,标配除了大刀和手榴弹之外,每人还要再配发两把驳壳枪。如果一百名敢死队员就是两百把把驳壳枪,一轮齐射可以打出两千到四千发子弹。这个火力在欧洲肯定不够看,但在中国当时军阀混战的小规模的战斗中,却算得上凶悍了。

驳壳枪在射击时存在枪口上跳的问题,中国军人也想出了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不仅解决了枪口上跳的难题,而且还把驳壳枪转化为全自动速射的扫射优势——持枪时手旋转90度,手心朝上,横手持枪。这样的话无论枪口怎样跳动,基本在水平方向呈一个扇面扫射出去,命中率自然提高。

这一招,绝对是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来之笔。

北洋军阀垮台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十年内战和八年抗战。在这两个时期,驳壳枪依然是作战利器。比如抗战时期的武工队或者游击队员在深入敌后搞侦查破坏、惩奸袭扰活动时,驳壳枪的火力优势就非常明显,经常能在巷战和近战当中,能压制住敌人的栓动式步枪和普通手枪。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驳壳枪有枪套,枪身和枪套合在一起时,能当冲锋枪使用。



可是绿林好汉也好,敌后的游击队也好,他们往往隐蔽作战,驳壳枪那硕大的木头盒子不方便隐藏,故而多数枪手并不会用它。

不要枪套,游击队平时怎么收枪呢?看过老电影的人应该都知道,就是直接插在腰上的皮带里面。可是老电影里面有一个细节应该很多人应该没注意过——驳壳枪还可以直接挂在皮带上面。比如看下图。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也不难,就是做一个铁卡子,直接套在枪身上。这种铁卡子不是正规工厂生产,驳壳枪的老家,德国人肯定没见过。估计正规的国军也未必用过,因为这就是中国民间小型兵工厂或铁匠作坊私下打制的。

驳壳枪装上了这玩意后,游击队员在敌后活动时,只需要把枪插在腰带上,就能快速的抽枪射击。这应该也算是中国人民对驳壳枪的发明再创造了吧。


Mer86


驳壳枪其实就是毛瑟C96,这把枪受到中国人欢迎,其实也是中国人的一个非常辛酸的历史,然而,正是这段辛酸,让驳壳枪在中国非常受欢迎。

当年,西方对中国实施武器禁运,手枪不在范畴内,当北洋军到德国考察的时候,发现了这把枪,非常青睐,直接拿走了一整批货。当时德国人纳闷了,这中国人干嘛买这种打不准的枪。

当时毛瑟C96在德国不被任何人看好,主要原因就是这东西太大,而且精度不高,还贵。当时这把枪,作为步枪射程不够用,当做手枪又太大了,对于德国人来说,真就不知道用来干嘛,而且连射打不准。

然而,这把枪到了中国,就被广泛看好了,主要原因是大,大对于当时人来说给人的感觉就是霸气。而且这把枪的火力不错,至于精准度,那中国人有办法,你不是枪口上跳么,我可以横着打。

而且,加上枪托之后的毛瑟C96,精度大大提升了,加上二十发的弹匣,容弹量提升了。对于缺乏轻武器火力的军队来说,再好不过了。无论是中国哪个部队,都有专门的手枪队进行战斗,手枪队统一配备的都是毛瑟C96。在淞沪战场上,国军的手枪队曾经一度给日本兵打的怀疑人生。

这把枪的射程超过了传统的手枪,精度也高,射速快,在中国军队手中,更加类似于M1卡宾枪的用法。近战中相比较于三八大盖中正步枪这些栓动步枪,射速可以做到碾压,甚至数量足够可以完全压制同等数量的三八大盖。

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其实就是缺乏火力,要是能做到人手一个冲锋枪,谁还觉得驳壳枪好用呢。


军武文斋


1919年5月5日,美、法、意等11国联合签订了一个对华武器禁运的协议,用来遏制中国武装力量的不断壮大。该协议规定,禁止向中国出售步枪到火炮的等一切攻击性的武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武装部队将目光转向了一款自动手枪——毛瑟1896式手枪。

毛瑟1896式手枪的木质枪套像极了一个盒子,盒子的英语又是BOX,传到中国来后,便翻译成了驳壳枪。在欧洲,驳壳枪并没有引起重视,因为驳壳枪有两个致命缺点:一是不便于携带,驳壳枪体积庞大,重1.24KG,枪盒为木质,别在腰上很难受。二是精准度不足,驳壳枪的后坐力非常大,开枪时,枪管会上下跳动,很难打中目标。在瑞士军方测试中,更是给出了射击精度最差的评语。

但是,驳壳枪在中国却大受欢迎。在当时,仅日本一家贸易公司,每个月就要向中国售卖1000支以上的驳壳枪,而且这只是一家公司的销量。驳壳枪的中国走红,这当然与当时的禁运协议有关。但令人称奇的是,在禁运协议解除后,中国仍然在大批量的购入驳壳枪。

驳壳枪由于体质庞大,反而备受中国士兵喜欢,因为中国士兵认为这显得更有威慑力,驳壳枪也因此得到了另一个称呼“盒子炮”。正如冯玉祥在回忆录里说:“哪里的带兵官,见了盒子枪,没有哪一个手指头不痒痒的。”而欧洲人认为既笨重又一无是处的枪盒,也被中国士兵利用起来,将枪盒装在驳壳枪的尾部,大幅减少了驳壳枪的后坐力。

而精准度的问题,更是在中国得到了完美的解决,以至于该枪的发明者毛瑟,都派人过来学习毛瑟枪的使用方法。原来,聪明的中国士兵在使用驳壳枪时,会往旁边歪一下,将枪身放平,使原来向上跳的枪口变成左右摆动。这样一来,驳壳枪的精准度也就大大提升了,准到什么程度?这么说吧,在中原大战后,西北军将领刘树森战败后撤,此时遇到敌军挡路。刘树森拿起手中驳壳枪对天一枪,一只鸟儿应声倒地,敌军因此吓得立刻后退。

在中国后来的军阀混战中,正规战越来越少,基本上都是遭遇战和突击战。而驳壳枪作为一款一分钟可以打出900发子弹的自动手枪,具备射速快、火力猛的特点。在中国战场上,两军近战的场景比欧洲多,对枪的射程也就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了,驳壳枪这种自卫武器自然就变成了主要武器。而且在遭遇战中,双方比拼的就是速度。步枪的虽然打得准,但是准备时间太长。步枪开一枪的时间,已经足够驳壳枪打完10发子弹了。

驳壳枪甚至被当时的中国士兵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好的手枪。以至于当人们提到手枪时,脑海里浮现的都是驳壳枪。这支被欧洲人认为“最失败”的枪,却在中国缔造了神话。从北伐、长征到中国解放,驳壳枪见证了近代中国从贫弱到崛起的全部历程。如今,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是我们不应该忘却那些为了我们国家独立和崛起,而付出生命的先辈们,向他们致敬!


WarOH协虎


据说短枪类中,“枪牌”撸子笫一,“馬牌”撸子第二,"蛇牌″撸子第三,但中国军事人员最喜欢驳壳枪,最威风,说是; 吓人的合子,殺人的撸子,其实,真正短矩离对攻还是撸子实用,驳壳枪大小分三种,头把、二把、三把,三把的枪管比“五四式”手枪还短,所以射矩最短,二把的枪管略长于五四,大小适中最实用,头把枪管最长,有的可连发,太重太大不便携带,驳壳枪与五四的子弹可以通用,据说驳壳枪的毛病是退弹壳直接向后甩,容易打到自己的脸,看李向阳翻手腕打枪十分帅气,主要是为避开退弹壳的危险,但上述短枪都有因瞎火卡壳的危险而误事,不便执行特殊任务,而左轮手枪则是一扣一转,不怕瞎火,多被用于刺殺行动。



滏水漁家


我是东斯坦因,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尽最大努力详尽透彻的回答每一道问题。(当然有时可能篇幅有点长)。希望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上方的“关注”。


驳壳枪,正式名称叫“毛瑟军用手枪”,在中国还有“盒子炮”“自来得”“匣子枪”“快慢机”等别名。从民国初年军阀混战, 国民革命军北伐, 抗日战争, 国共内战, 一直到朝鲜战争, 盒子炮几乎无役不与。可以说驳壳枪和中国现代史紧密的缠绕在一起。

民国期间,除了驳壳枪以外,中国还引进了很多其他信号的手枪。但是它们都没有驳壳枪名气大、受欢迎。比如,勃朗宁M1900手枪,这种手枪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在中国也很受欢迎;据统计民国时仅国内仿制的M1900手枪就多达20万支;可是,勃朗宁M1900手枪在受欢迎程度上还是被驳壳枪压了一头。主要原因就是这些手枪个头没有驳壳枪大。

因为在国人的传统观念里,认为武器越大越重威力就越大。驳壳枪属于大型手枪,比其他手枪要大很多,看起来给人威力巨大的感觉。买一支来挂在身上招摇过市,足以唬人,其威慑作用远高于实战作用。

20世纪20年代,中国处于战乱状态,各派武装力量对武器的需求量很大,可是旧中国贫弱的工业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军阀们的武器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可那时候,世界主要强国对当时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实行武器禁运。此举限制了中国国内各军阀获得先进自动武器,限制了中国国内各军阀获得先进自动武器。

不过是规定,就有漏洞可钻。驳壳枪因属于手枪,不在禁运名单之列,而其威力大、装弹多、用途广(接上木匣相当于微型冲锋枪)等特点,正好契合中国的需要。

抗战初期的淞沪战役中,国军就有专门的手枪队和日军进行巷战;1939年12月的昆仑关战役中,桂军的敢死队没有冲锋枪可用,每个士兵手持两把老式驳壳枪作战。

在中国“毛瑟”两个字那就是:制作精良,性能优异的枪械的代名词,哪怕时至今日21世纪这种观念依然被中国人认可。驳壳枪作为毛瑟公司出产的产品,在“狂热粉丝”中国这里自然会受到欢迎。

同时聪明的中国人,创造性的使用了一些“土办法”来弥补驳壳枪的不足。比如,驳壳枪连发时,枪口上跳,影响精度,国人便把其横着打,这样枪口上跳会让子弹从左往右扫,反而扩大了覆盖面积,提高了命中率。可以说驳壳枪在中国被玩的淋漓尽致。

就到这里,各位对此,是否还有其他高见?或者你们还有哪些补充,一起来探讨。

非常欢迎大家来吐槽!!!


东斯坦因


图注:驳壳枪装弹是使用桥夹往前置固定弹仓压弹

驳壳枪一词为中国独创,它是对德国7.63毫米M96式毛瑟军用手枪及其各种衍生型号的统称。之所以称其为驳壳枪,是因为该枪配有一个木制枪盒,可以驳接到手枪把上,作为肩托使用。除了这个称呼以外,中国人还称它为“匣子枪”、“自来得”,对其连发型号称为“快慢机”、“二十响”等。

驳壳枪虽然是德国研制的,但因为该枪具有体积和重量偏大,携行和隐蔽不便;使用弹仓装弹方式,不利于快速装弹;零件多,结构过于精密,环境适应性差;构造复杂,加工困难,造价高昂等缺点,所以并没有在德军中大量装备,其他国家也没将驳壳枪作为制式武器,在西方国家并不受青睐。

图注:毛瑟M96手枪不完全分解图

但到了中国,驳壳枪却风靡一时,很受欢迎。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一直处于战乱状态,各派武装力量对武器的需求量很大。国内生产的武器,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满足需求,因此极其仰仗从外国输入武器。但一战后,西方列强却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只有手枪不受限制,在众多手枪中,驳壳枪装弹多,火力猛,甚至可以部分起到卡宾枪和冲锋枪的作用,自然大受欢迎。

图注:枪把驳接上木质枪盒的驳壳枪

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国人用一些“土办法”弥补了驳壳枪的一些先天不足。比如,连发型驳壳枪在射击时枪口容易上跳,影响精度,国人便把其横着打,这样枪口上跳会让子弹从左往右扫,反而扩大了覆盖面积,提高了命中率。另外就是驳壳枪的重心过于靠前,想要单手平端,精确瞄准相当不易,国人便把枪斜着打,概略瞄准后甩手就是一枪,单发精度非常高。


兵工科技


因为没办法搞到其他款枪!这款枪是唯一有在我们国内开设工厂可以生产的短枪械,同期的武器还有中正式跟汉阳造,而驳壳枪是其中自动化程度最好的一款,汉阳造跟中正式都是拉栓式装填枪,这两种枪射速都远低于驳壳枪。所以,驳壳枪在当时国产枪里算是最好的枪了。

在抗战时期,我们的工业能力相当薄弱,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武器加工厂,这些工厂的设施都非常老了,能加工生产的武器种类也非常少,驳壳枪就是其中的一款,由于是国产枪,而且是制式武器,这使得想要获得驳壳枪的难度相对较低,基本只要有军官就可以得到这款配枪,在国军里想要获得这款枪也不难,经常有国军军官将武器倒卖出去。因此只要出钱买,就可以从黑市上买到这款枪。

其次,弹药的自给性。当时的国民工业能力低,很多子弹自己都造不出来,比如日军的三八枪子弹,我们连子弹壳都生产不出来,只能去捡日军弹壳来重新加工。而驳壳枪由于是自己生产的,子弹也可以自给自足,往往是黑市上有卖枪的就有卖子弹,不至于有枪无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