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我來大陸這40年

高淵 轉型投資家

摘要:

40年前,林正義連長從金門游到廈門上岸。40年後,在北京大學朗潤園中,林毅夫教授跟我聊過去的40年,也聊當下與未來。

林毅夫:我來大陸這40年

1979年5月16日晚,27歲的上尉連長林正義隻身離開臺灣金門,跨海游到了2000多米外的福建廈門海岸。

2019年初春的一個下午,在北京大學朗潤園一間古樸雅緻的辦公室,67歲的林毅夫推開門,微笑著與我握手,迎接我的到訪。

其間,相隔整整40年。

這40年間,當年的林正義早就更名林毅夫,那個金門馬山連連長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學界權威,不僅當過中國工商聯專職副主席,還曾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去年12月,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林毅夫以對經濟轉型理論的貢獻成為受中共中央國務院表彰的100位改革先鋒之一。

今年還是林毅夫正式提出新結構經濟學的第十個年頭。現在,林毅夫的身份之一是北大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這幾年,他屢被外界猜測:會不會憑新結構經濟學,而成為首位獲諾貝爾獎的中國經濟學家?

當我向林毅夫提出此問,他以標誌性的微笑作答:“我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隨後馬上補充道:“1995年我在《經濟研究》創刊40年的祝賀文章中就預測,21世紀會是中國經濟學家的世紀,是經濟學大師在中國輩出的世紀,中國的經濟學家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只是時間問題,而且不是一個兩個,但不是我,而是下一代或兩代。”

在林毅夫看來,從亞當•斯密到二戰,世界上著名的經濟學家大多是英國人,或在英國工作的外國人,因為世界經濟的中心在英國。二戰後,世界上大師級的經濟學家,基本上不是美國人就是在美國工作的外國人,因為美國已經取代了英國的地位。

“本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一定會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發生在中國的經濟現象,一定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現象,解釋中國經濟現象的理論,一定是影響最大的理論,提出這種理論的經濟學家就會成為經濟學大師。”

不過,圍繞在林毅夫身邊的不僅是讚美,也有一些質疑。我問他,在他的心目中,怎樣才是好的經濟學家?

林毅夫正色道:“理論的目的是幫助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而只有能夠幫助人們改造世界的理論,才是真正幫助人們認識世界的理論。我認為一個好的經濟學家,既要了解所處時代的問題,更要了解問題背後的原因,研究背後誰是決策者,他碰到這個問題的時候,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他可動用的資源有多少,他面臨怎樣的限制條件,會有哪些選擇,哪一個是達到目標的最好選擇。然後,把這個邏輯寫出來就是一個理論,這是好的經濟學家的工作。”

這40年來,林毅夫就如他自己所言,研究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和轉型,總結了新結構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指出一個國家成功發展的兩大關鍵:“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

頗為巧合的是,林毅夫在中國大陸的40年,與中國改革開放40年基本吻合。他對我感慨,作為一名經濟學工作者,能夠適逢中國改革開放,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裡從事經濟學研究,親身觀察改革開放所推動的社會大變革,乃至參與了一些改革開放政策的討論,實屬幸運之至。

在朗潤園中,我們聊過去的40年,也聊當下與未來。雖早已年過花甲,但林毅夫依然豪氣不減:“如果上天再假我30年,我願繼續抓住時代的機遇,深化理論創新,貢獻於中國夢的實現和其它發展中國家的繁榮。”

林毅夫:我來大陸這40年
林毅夫:我來大陸這40年

人物檔案:

林毅夫,原名林正義,無黨派人士,1952年10月出生於臺灣宜蘭,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教授。曾任全國工商聯專職副主席,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

現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參事、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副主席,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南南合作發展學院院長、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2018年12月,獲中國改革開放“改革先鋒”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