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哪個朝代進行過人口普查?

先生語


中國是當今世界的第一人口大國,自古以來,中國的人口就一直處於世界前列。但是,有一個問題卻一直困擾著史學界——中國是否在歷史上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個問題之所以無法得到確切答案,不僅是因為古代世界各國人口很難得出準確數字,更因為中國古代人口一直是個模糊不清的數字,和真實人口有很大出入。

(中國曆代人口數量圖表,可見從西漢到明朝人口數字幾乎沒啥變化)

那麼,您可能要問了,為什麼中國古代一直沒有確切的人口數字呢?筆者認為,除了古代生產力低下、交通、通訊極度落後,政府管理水平有限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歷代封建王朝,居然從沒有搞過真正的人口普查!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這就要從中國古代的賦役制度說起。中國古代的老百姓,一般要負擔賦和役兩種義務。賦就是賦稅,而役則包括兵役、徭役。中國古代的賦稅一般而言,主要包括土地稅和人頭稅。人頭稅又稱丁稅,其計稅標準是以每個成年男子(不包括老年男子)為一“丁”,按“丁”收稅。同時,負擔兵役和徭役的也是“丁”。這樣一來,封建政府就只關心作為賦役負擔主體的“丁”的數量,而對於不在賦役承擔範圍內的老弱婦孺人口就漠不關心了。所以歷代王朝掌握的,往往都是“丁”的數量,而全國的真實人口數字,則只能靠推算。

(秦代修長城的情景。古代修長城就是百姓負擔的徭役的一種。)

這種情況,到了清代前期終於有了重大變化。清代前期,首先是廢除了實行了兩千年的徭役制度,改為僱傭民人,然後是在康熙晚年頒佈了“永不加賦”的政策,把人頭稅稅額完全固定下來,再到雍正年間,實行“攤丁入畝”,從此人頭稅完全攤到土地稅中,困擾窮苦百姓兩千年的人頭稅和徭役負擔終於成為了歷史。由此,清朝人口開始進入了快速增長的時期。

繼雍正底之後繼位的乾隆帝,剛上臺就感覺到了人口快速增長的壓力,更感覺到了掌握全國人口真實數字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他在上諭中說:“朕朝夕披覽,心知其數,則小民平日所以生養及水旱兇飢,可以通計熟籌而預為之備。”為此,乾隆五年(1740年),乾隆帝正式下達諭旨,命令各省查報戶口實數。進行全國人口普查,這本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創舉,也是國家管理水平的一次重大提升。然而,乾隆帝的命令卻遇到了不小的反對聲音。這些反對聲音中,御史蘇霖渤的意見最具代表性,他提出,中國地域遼闊,人民居住十分分散,要統計人口,只能靠地方上的胥吏下鄉統計。這些人慣於敲詐勒索,人民不勝其煩。再加上全國商旅、流民眾多,流動人口根本無法統計。所以他認為乾隆帝的這個命令根本就沒有可操作性。

(年輕的乾隆皇帝,年紀雖輕卻敏銳地意識到掌握全國人口數字的重要性)

應該說,蘇霖渤的意見確實很有道理。但是,乾隆帝既然下定決心要進行人口普查,就絕不會知難而退。為了更有效、合理地開展這次前無古人的人口普查,他同內閣大學士、六部官員反覆開會商議,終於提出了一個可行的辦法——依靠現成的保甲制度來普查全國人口。清代經過順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努力,已經建立起了相當完善成熟的保甲制度,各地人民都被編入保甲中,利用保甲制度普查人口,確實是個切實可行的辦法。這樣,在乾隆帝的大力推進之下,乾隆六年(1741年)的冬天,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終於得以完成。“會計天下民數”達到了1億4341萬人,這也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經過普查得出的全國人口數字。

然而,乾隆帝並不滿足於這個仍顯粗略的數字。因為各地地方官第一次面對“人口普查”這種新鮮事物,既缺乏足夠的重視,也缺乏足夠的經驗,所以很多地方的統計仍然非常粗略,很多人口並沒有被統計到。乾隆帝於是決定將人口普查這一措施常態化、正規化,將進行人口普查作為地方官的一項新的考核指標。在皇帝的重視之下,清朝的人口普查工作不斷取得進展,以前沒有被統計到的人口也不斷地被統計出來。而且,清廷的人口普查工作內容也不斷髮展,從原有的僅僅統計人口數量發展到了對人民的職業、產業、身份、籍貫等內容的統計。原先不曾納入人口統計的少數民族地區,隨著改土歸流的推進,也開始逐步開展人口普查。

(清嘉慶年間的戶籍門牌,裡面有該戶戶籍人口的數量、年齡、性別、職業等詳細信息,表明了清政府對於人口信息的掌握達到了相當的水平)

終乾隆一朝,隨著全國人口普查的逐步常態化、正規化、細緻化,中國的人口數字終於開始呈現出比較接近真實數字的狀態。從乾隆六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全國人口為1億4341萬人,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時代的最後一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全國人口已經達到了2億9696萬人。這個數字也許還有疏漏,但是確實已經比較接近真實數字了。中國以近3億人口的數量,佔據了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數,毫無爭議地成為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直到今天。

按照我國十年舉行一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慣例,明年我國將進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們應該記住,全國人口普查的開創者正是清朝的乾隆皇帝!參考文獻:《中國人口史》(王育民版)、《清朝文獻通考》、《清高宗實錄》

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請支持毅品文團隊的各種原創文章及實體書,獨立專業有種有料)


戰爭史


從過去書籍中記載的一些數據,可以看出應該是進行過人口普查的,但是過去歷朝歷代的人口普查數據是否向今天這樣,入門入戶統計出來的,那倒未必。《史記》中記載,“禹平水土,定九州,計民數。”從這句話來說,應該在大禹治水後進行過人口統計。《帝王世紀》中還記載數據是13503923,古代能有這麼一個精確到個位的數據,其可信度有點差。

《漢書·蕭何傳》中記錄,劉邦軍隊進入咸陽城後,蕭何就把秦朝收藏的圖書收繳上來,劉邦才知道當時的人口由3000萬降到1300萬,說明在秦朝是有過人口統計的。到了西漢初期,為了恢復人口數量,文景之治期間徵收剩女稅,凡15歲以上女子必須嫁人,否則每人每年交稅5算,相當於600錢,不嫁一直就交。由此,人口得到恢復。

東漢的書籍中記載,西漢末年,戰亂和天災導致人口又從6000萬降到2100萬,那麼,東漢是有過人口普查的。到了《晉書》中記載,東漢桓帝時人口有5600多萬,說明人口是得到恢復增長了。

隋朝的人口統計數量為4600多萬,但是由於隋煬帝期間,連年戰亂,開鑿大運河,死傷無數,到了隋末人口有銳減到1200多萬。

盛唐期間,社會繁榮,經過休養生息,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人口得到快速回升。當時唐長安城商賈雲集,萬國來朝,據說長安城當時就是百萬人口的國際化大都市。唐朝鼎盛時期人口有5000多萬。

宋朝建立了丁籍制度,是專門用於徵役催稅的,這可能就是古代比較常見的人口統計方法。在明朝出現的“戶帖”被稱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戶口本,,家家戶戶都要詳細填寫,不得隱瞞作假,這種人口普查數據還是比較靠譜的。至於到清朝期間,實行攤丁人畝制度,改變了按照人頭交稅的政策,按照畝產來收稅,人口開始激增。到了民國時期,大家都經常聽到,中華有四萬萬同胞,那麼當時就有四億人口。


長安那片月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大國,大國的治理比起小國寡民來要麻煩一些,如徵收賦稅,派兵打仗等。古人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收稅,還有打仗,都與人口相關。所以,中國曆朝歷代都相當重視人口普查工作,留下了豐富的記錄,我們才知道中國歷史上有那麼多次人口斷崖式下跌。

最早的人口普查據說是商代,但實際上一直到秦國的商鞅變法,才真正的建立起人口普查與戶籍制度的掛鉤,並用以維持社會治安和徵兵徵稅的工作,有名的什伍連坐法,就是出自此君之手。

秦朝二世而亡,到了漢朝,因承秦制,所以漢朝也有戶籍制度。到了漢武帝,為了要跟匈奴開戰,漢朝進行了編戶齊民的工作。國家規定:政府控制的戶口都必須按姓名、年齡、籍貫、身份、相貌、財富情況等項目一一載入戶籍,並以此作為憑據,徵收口賦,田賦等。編,編入國家的戶籍。齊,所有老百姓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後來中原離亂,一直到唐朝。唐代與漢代一樣,也是三年一造戶籍。由民戶自己申報戶口、田地,記入“手實”,里正據手實造籍。這個手實是初始版本的戶口本,政府會安排專門的人核驗校對。

宋代主要執行的是丁口普查,只普查男性。所以宋代的總人口就只能根據男性人口來推算出來。丁賦,徭役也是依據普查信息。

元朝人心大,稅收都能承包出去。所以在人口普查上,也就沒什麼系統可言,基本是基層的貪官汙吏說多少算多少。按人頭稅交錢,至於這些包稅官要不要上交朝廷就無從知曉了。

明代恢復中華,很多漢族舊制都得以繼承併發揚光大,包括戶籍普查制度。明朝的人口普查,會發一個戶貼,上面所填寫的內容與現如今的戶口本沒有差別。為了使用方便,還做了魚鱗冊,主要用來收稅。

清朝建立後,為了徵收稅賦,則在江南等地子戶為單位進行人口普查。到了康熙雍正年間,攤丁入畝政策執行下去後,取消了人頭稅,只按照田畝實收。乾隆時,設計了保甲系統,戶籍制度由此失去了收稅,而演變為社會治安的制度了。

可見,中國人的確擅長做預算,做規劃。以往的皇帝們編戶齊民,他們的目的不是在齊民,而是編戶。戶口本制度從遠古時期一直流傳到今日,其所承載的內容也早已發生了變化。

所以,我國從古至今都在進行著人口普查工作。


而知而行


據記載,中國最早的人口普查始於漢朝。漢初,對宗室、外戚和有功之臣,實行封王、封侯制度。“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為列侯,下乃食邑。”這樣便出現了一大批宗室貴族、功勳貴族和外戚世家。

據史載,自高祖至景帝,宗室 被封為諸侯王的共四十六人,王子侯者二十七人,功臣侯者二百四十人,外戚侯者二十五人。《漢書·地理志》記西漢 晚期的全國民戶是一千二百二十三萬三千零六十二,人口是五千九百五十九萬四千九百七十八,而二十個王國的民戶是一百三十四萬三千三百九十,人口是六百三十八萬二千二百零五人。

《續漢書·郡國志》記東漢中期全國的民戶是九百六十九萬八千六百三十,人口是四千九百一十五萬零二百二十,而這時的王國是十九個,民戶是一百六十九萬四千六百九十,人口是一千零三十一萬四千五百二十三。

這已可見,兩漢王國佔有戶口在全國戶籍中所佔比數之高。《漢書·地理志》還記有當時的侯國“二百四十一”,《續漢書·郡國志》記當時侯國九十五,對於它們所佔戶口都沒有具體記錄,數字當不在少。


閒看秋風999


幾乎每個朝代只要有條件都會進行人口普查。

因為總人口關係到徵稅和徵兵、徵勞役。


星空之下


中國一直做的都可以,要收稅啊😂


朕是Boss


應該各朝各代都有人口普查。古代主要有兩種稅賦很重要,一是種地拿糧,二是人頭稅。所以各朝各代初期都靠休養生息,發展人口為主。有了人口土地才能開墾出來,稅賦才能收上來。所以史書上大吹唐初貞觀之治,絕對不付合實際。唐朝天下大治應該在武朝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