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宗勳先生:站樁鍛鍊中幾個應注意的問題

姚宗勳先生:站樁鍛鍊中幾個應注意的問題

“要知拳真髓,首由站樁起”。

站樁是意拳(大成拳)的基礎功,是意拳的主要訓練手段。任何人體運動都是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肌肉收縮作用於骨骼的結果。也就是說以骨骼為槓桿,關節為樞紐,肌肉收縮為動力,對人體進行各種活動。從事拳術練習,同樣也離不開這種原理。要想通過拳術訓練,通暢氣血,鍛鍊筋骨,求得健身與實用兩個方面的效益,只有身體形體上的運動是不行的,只有精神方面的活動也是不行的,需要的是這二者的統一。站樁,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辦法。意拳(大成拳)認為:所謂“拳”者,就是運動的外部表現形式;所謂“意”者,就是精神假借之支配。樁法是鍛鍊全身的功夫。意拳樁法是統一意念,統一動作、身心同時一致的鍛鍊方法。

意拳(大成拳)站樁鍛鍊的基本方法是:用功時先要氣靜神怡,思想集中,全身放鬆,把步位肩架安排適當,加以意念誘導。在靜止不動的狀態下(相對靜止),去體會“不動之動”的微動。再由微動中去體會欲動又止,欲止又動,動猶不動之動。這就是王薌齋先生常說的“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不動之動,才是生生不已之動”。有了這種動猶不動,動靜相互為用的體會和認識,才能體會到呼吸與周身的聯繫,身外的阻力,鬆緊力的作用,從而控制在平衡狀態下,通過持續鍛鍊的過程又產生出新的不平衡,如此循環下去無有止境。經常保持意力似斷而不斷,力雖斷而意猶連的景況,進而達到舒適得力的地步。

這種練功方法是無力中求有力,拙笨中求靈巧,微動中求迅速,抽象中求具體的鍛鍊方法。

由於練習的目的和訓練階段的不同,意拳(大成拳)樁法可分為健身樁與技擊樁。

姚宗勳先生:站樁鍛鍊中幾個應注意的問題

健身樁鍛鍊中幾個應注意的問題

1、關於放鬆的問題:松和緊本來是對立的統一體,只是由於人的神經、肌肉、關節在日常生活和勞動中經常處於緊張狀態,所以在練功中特別強調放鬆。放鬆後氣血才可以達到自然通暢,各種舒適感才能產生,體質才有可能加強。初學者往往苦於不能放鬆,愈想放鬆反而愈緊愈僵。放鬆並不困難,關鍵在於必須做到自然。

全身放鬆在於精神、肢體兩個方面:首先應從精神放鬆著手,自然而然地形成,例如:思想上在想,我現在站著是在練功,並總琢磨自己站的姿式對不對?符合不符合練功要領?豈不知思想已處於緊張狀態,當時所需的姿式必然造作,肌肉反而不能放鬆。如果自己認為是在公園散步,觀賞著美麗的景色,呼吸著新鮮的空氣,甚至嗅到松柏樹散發出的陣陣香氣,當時不過按輔導者的指導,擺個架子站立著休息一下而已,這時的思想和肢體將自然地進入練功狀態,正是健身樁所要求的放鬆狀態。

站樁過程中,有時有意念假借和意念活動。肌肉也在相對的緊張工作以保持身體的起立和姿式的平衡。所以不是絕對的松,而是松中有緊,緊中有松,時松時緊,時緊時鬆。要做到鬆緊適度,也就是常說的松而不懈、緊而不僵。初學者有人把下沉當做放鬆,實則下沉不是放鬆,放鬆是使肌肉鬆馳,但身體還要有挺拔之意猶如雲端寶樹,聳立沖霄。

有些人認為,既然是練功就得用勁才能得到功夫。這種想法不但為患者所不取,即使是從事技擊訓練者亦是一大錯誤。王薌齋先生曾說過:“形體愈松,血液循環愈暢,氣力增長愈快。如用力則身心發緊,全身失靈,甚至有血氣阻塞之沒弊。學者不可不知”。

2、關於精神集中的問題:練功時的各種意念活動,都是在精神寧靜的狀態下進行的,逐漸進入到忘我境地。一些初練者往往感到精神集中困難,愈想排除雜念,體念愈多,造成精神緊張。為此,歷來養生家設有許多方法,如外寄內託、固守一處等,對初學者可能有些幫助。不過,最好還是聽其自然,任思想隨意活動,把精神稍稍引向比較快樂、舒適的事,避開煩惱的事。同時把注意力放到體會周身體各部位是否放鬆,何處有緊張感覺,然後調整一下。或者把思想引向一個幽美的環境,設想身臨其境地觀賞美景。或假借躺在微波盪漾的水中,隨波微動,在溫暖的日照下,舒舒服服盡情享受著大自然的風光。總之,用這些辦法不強制排除雜念,而自然起到了排除雜念的作用,久而久之,練功時自然而然地不再產生雜念,而達到忘我的境地。

有些初學者,在精神比較安靜時,往往昏昏欲睡,這雖是一種正常現象,對健康也有益無害,但昏昏欲睡不是功法所要求的忘我,真正的忘我應該是雜念不生,思想專一,神光內熒,猶如明月清潭,塵埃不入,精神活躍而內斂的狀態,久練者自可達到這種境地。

為了減少外界干擾,在練功初期固然應該儘量選擇比較清靜的環境。但是,為了適應功法要求,在練功中應鍛鍊鬧中求靜,能夠適應外界各種不同條件,對外界各種干擾,不產生厭煩情緒,順乎自然,怡然自得,進而達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忘掉自己的境地。

3、關於呼吸問題:站樁時是用自然呼吸,即呼吸完全聽其自然。因為,呼吸本身是人的生理本能,一有矯揉造作,往往有害無益。站樁鍛鍊中雖有時要求口微張,但儘量用鼻呼吸。練習者不應過多注意口鼻的呼吸,更絕對不應故意長呼吸或憋氣。

練功時間長了,雖然是自然呼吸,但並不同於平時的呼吸,形成了腹式呼吸。即每次呼吸小腹部位均有一張一癟的感覺,在自然呼吸的基礎上逐步達到勻、細、深、長。最佳境界是完全忘記呼吸。當時的感覺應是周身毛孔均已張開、放大、所有毛孔都進行著呼吸,與外界空氣交流著。達到這種境界會感到非常舒適,但不能強求,練習日久自可出現。總之,呼吸必須自然,不可人為地追求或控制,這是練站樁功的一條重要原則,學者必須切記。

4、要遵從一般醫療體育的基本要求。如衣著要合體,薄厚適度,不飢不飽,練功前排除大小便。選擇空氣清新、視野開闊、環境優美的場地去練習。夏日不可在陽光下曝曬,冬季要避免冷風直吹,出汗後注意當風著涼等。總之,初練時力求避免或減少外界的不良干擾或影響。

5、凡初學者必須對自己的精神狀態及身體健康狀況心中有數,並且與醫生和輔導人員密切配合,以便隨時得對相應的指導,選擇力所能及的姿式與恰當的意念活動進行鍛鍊,充分體現量力性原則,從而取得最佳的鍛鍊效果。

6、運動量的掌握與控制是否得當,直接影響著鍛鍊的進步和效果,同時也影響著鍛鍊的興趣。在鍛鍊中既要使潛在的能量發揮出來,又不能使體力過分消耗。就意拳訓練內容來看,其本身就包含著對自身進行再認識的過程,要做到“舒適得力,適可而止”,具體靈活地掌握和控制運動量,初學者最好是留有餘力。

與其“運動量”有關的諸多因素,應綜合在一起來判斷,這是非常重要的。單純片面地追求某一項指標作為“運動量”大小的度量標準,並認為是找到了捷徑,這是錯誤的認識。例如:有些病患者或是拳術愛好者,由於想盡早醫好病患,或更快地掌握拳術要領,就去以“恨病吃藥”的態度去鍛鍊,片面認為:出汗越多效果越好,姿式越低療效越高,時間越長體會越多,意念越激烈越緊張就能進步得越快等等,這種脫離具體實際的想法、做法往往導致欲速則不達,事與願違的結果。

意拳(大成拳)站樁的運動量控制在:心臟的搏動及呼吸的次數不失常態;當日除練功外,沒有其他過大的體力勞動的情況下,次日清晨起床時,不感到疲勞。總之,在練功時要留有餘力,練功後應精力旺盛,這就是運動量恰到好處的標誌。

7.站樁不是擺空架子,起關鍵作用的是內容而不是形式。初學站樁往往把精力放到姿式上,及力地追求“正確”姿式,唯恐姿式走了樣,會影響療效,其實這樣的想法和做法,不但影響了精神集中、全身放鬆、呼吸自然的原則,而且束縛了精神和肢體的“解放”。

應該認識到:一成不變的“標準”姿式是沒有的,站樁的姿式是為其鍛鍊的內容服務的,因此要依內容的變化而變化。就站樁的姿式而論,它是內在力量的外部表露。之所以稱它為運動,之所以能夠祛病健身,是由於通過意念誘導,使機體內在活動逐漸加強,使肢體間與臟腑內在聯繫加強,從而使整體處於松而不懈、緊而不僵的最佳運動狀態。這就是“只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的道理。

姚宗勳先生:站樁鍛鍊中幾個應注意的問題

8、由於每個人的年齡大小、體質強弱、病變程度、生活習慣,以及資歷、愛好、性格、經歷的不同,站樁過程中的感受、反應、現象也不盡相同,大體上可有以下幾種反:

痠痛感:站樁開始的前幾天,肩、臂、腿、膝等處,多少有痠痛疲勞的感覺。一些引身體受過傷或開過刀的人,站樁初期疤痕處有時也會發生瞬間的疼痛。有的人病灶部位會出現反應,如神經衰弱者出現頭痛;胃腸病患者腹痛;肝炎患者肝區痛感在練功時甚至超過平時的疼痛的程度;甲狀腺腫患者站一段時間後,脛部有針刺感覺等等。這些都是練功後自然的生理反應,一般在三五日即自然消失。這些反應是好現象,說明站樁引起了機體生理活動的巨大的變化,新陳代謝功能得到了提高。

麻脹感:站樁時經常出現發麻脹的感覺,最容易出現的部位是手指或整個手掌,有的人臂、腿、腳也會出現這種感覺。練一段時間後,皮膚上好象有螞蟻或小蟲爬的感覺,出現部位不定,臉上、手臂上,有的甚至身上也會出現這種“蟻走”感覺。所以能有麻、脹感覺的出現,是練功後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暢通,血流加快的一種表現。

溫熱感:練功過程中,會產生溫熱的感覺,最明顯的部位是手和腳。隨著站樁時間和日期的推延,全身均產生溫熱的感覺。練功中由於意念活動強烈,會使身體出汗。一般來說,出汗的多少與運動量的大小成正比。病患者練功時,身上出汗說明運動量已經很大了,應適當控制,不要超過自身能力,以免影響醫療效果。

振顫感:站樁穩定的姿式,需要四肢肌肉保持持續性的收縮狀態。因此,隨著站樁時間的延長,工作著的肌肉群就要發生程度不同的振顫現象。練功初期,振顫輕微不見於形,但用手撫摸時能有所感覺,部位是由膝到大腿。繼之,振顫明顯,大腿內外側肌肉有規律、有節奏地顫動。再進一步,身體外形上可看出顫抖現象,有的人顫抖得幅度很大。經過一段時間的顫抖以後,由於肌肉耐勞能力和神經系統控制能力的增強,顫抖漸變為振顫,最後不顯於外形。

不同感:站樁過程中,會出現兩手位置高低明顯不同的現象,但練功者主觀感覺上卻認為抬得一般高。若將兩手擺成一般高,反而自感差異顯著了。這種不同感還表現在機體內部。例如,練功中會感到一側身體發麻、發脹,而另一側無此感覺;一側局部疼痛,另一側則不痛。兩側胳膊抬得一般高,負荷是一樣的,但兩側從手指到肩部沉重感覺顯著不同。有的人一側手很熱,另一側手冰涼。還有人一手五指的溫度均有差異。

形成以上現象的原因,不外植物神經活動失調,肌肉鬆緊未能取得一致,或因身體局部病灶的影響。這些異同現象,有的人在站樁兩三週後,即獲改善;有的人經較長時間才見好轉。

舒暢感:站樁練到一定階段後,由於大腦內部抑制作用的增強,代謝、循環等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善,身體就會產生一種特別舒暢的感覺。練功時,如醉如飄;練功後,輕鬆愉快。這種舒暢感隨著功夫的加深會愈益顯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