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妈呀 去年读书日买的书还没拆塑封呢!

哎妈呀 去年读书日买的书还没拆塑封呢!

书市上购买的书法书

周末,带着孩子去北京朝阳公园逛了逛书市,带了一个买菜帆布车,一个儿童车,2个书包,1个手提袋。去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买什么,回来这些空间都是满的,小孩连儿童车也没的坐,跟着我走出公园的。

回到家我把这些书摆放到桌子上,发现大概有书法艺术类书籍10本,人物传记6本,国学读物3本,儿童读物12本,儿童玩具书2本,立体拼图1个……

无论是进书店还是网购,亦或是逛书市,我都是个购书狂人,家里两面墙都是书柜,如今也挤得快叫爷爷了,哪哪都是书。可实际看完的有几本呢?自己都不好意思说。很多书买回来塑料皮都没开,倒是我家先生没事拿走一本看,还问问我什么时候买的,我甚至忘记这本书是我买的。很多朋友以为我是个文化人,其实我是个购物狂,喜欢囤积图书罢了。

古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我认为相当有道理。

最近童话大王郑渊洁手撕安徒生奖获得者,说自己退出童书榜,反对进校园卖书。我挺支持他的观点的,靠写书为国家合法纳税,值得尊敬。儿时看过为数不多的童书,就有郑渊洁先生的《童话大王》,当时是小开本的书,讲皮皮鲁和鲁西西的故事,那本书是我在姑姑家看到的,去她家吃饭,吃完就看书,书不看完都不回家,一口气看完再回去,意犹未尽,第二天继续去她家看。

那个时候,我不好意思把书借走,那个书也未必是她家的,总之在谁家炕上看到了书,我都看完再走。装脑袋里带走可比孔乙己强多了,他还说“窃书不能算偷”,多丢面子。

人说,缺什么就想补什么,也有一定道理。我上班挣钱之后,自己经常买好多书,而且喜欢成套买,放在那里觉得心里踏实。在网上买了成套的郑渊洁的书,给我儿子读,他拿过来一本让我读了一遍又一遍,小孩子读书喜欢重复,真的挺折磨人的。

有一本书他从2岁一直读到现在,整整三年,读了不知道有多少遍,哪个小动物在哪里他都知道,你读错了他还纠正你。小时候没书读,到了中年还要重复小孩的书无数次,这难道是跨年龄的满足感吗?

有一段时间,我对自己买的书格外重视,都盖上章,在扉页上写好是在哪里买的,还曾经把自己买的书送给朋友们,一起分享着看。有时候明明把书送人了,过一段时间还想看这本书,怎么也找不到,无比的失落。

不读书,会觉得焦虑,看到一堆书还是焦虑。曾经参加过网上的读书会,有人帮你读书,一年读几百本书之类的,初期我听了几次,洗衣服时候听听,后来发现总教我如何带孩子,如何教育孩子,就感觉被洗脑没意思,一年多也没有打开。系统总提醒我续费,可我不太想续费了,每一个续费客户,都是给对方企业估值涂脂抹粉,而自己学到了什么,只有自己知道。

有人贩卖焦虑,有人购买焦虑,最终发现我们都是掏钱的,挣钱的人似乎没那么焦虑。你看京东照样满100返50,我们这些没多少钱的所谓文化人还在疯狂买书,真便宜啊,难得一次机会。

可是买回来又不看,总拿着手机看人家京东老板娘提没提离婚,京东老板和女学生的视频是不是保真,操这些心干什么,先把去年读书节促销买的书的塑封拆掉,再不拆开,今年读书日买的书都没地方放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