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有人专门诈骗“茶水费”

武汉,有人专门诈骗“茶水费”


2017年5月,武汉市武昌区一楼盘的售房广告简单直白:这里有房卖。 答笛 摄

法治周末记者 答笛

法治周末特约撰稿 鲁昕

不用摇号,就能拿到紧俏楼盘的购房指标;不具有购房资格的外地居民,还能帮忙解决武汉户口……拿到购房人的“茶水费”后,钱随即被用于赌博、高消费或还贷款,此前承诺的户口和购房指标自然也是一场空。

“只要花钱就能买到购房指标、挂靠本地户口,看似靠谱的承诺极可能只是美丽的镜花水月。”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检察院参与办理购房“茶水费”诈骗案的检察官助理王磊提醒说。

赌博输光45万“茶水费”,中介男子无奈自首

27岁的李某是一名房屋中介从业者,2017年4月,他到武汉某连锁中介机构担任业务经理,负责租房、买卖房的业务。

2018年4月,武汉新房房源紧俏,房屋中介王琴受外地购房客户所托,寻找房源。听同行李某说能办理武汉市户口,并取得汉阳某热门楼盘购房指标,王琴便分三次向李某转账13.5万元。

到了当年6月下旬,由于客户的户口仍没办成,王琴便要求李某退回1.5万元,李某很爽快地退了。不久该楼盘开盘,李某却声称资料交晚了,要求客户买该楼盘的下一期。

由于客户不愿再等,王琴便要求李某退还剩余的12万元。李某称,翌日给王琴安排退钱。不料,第二天联系王琴的竟是派出所的民警。原来,李某早已将钱用光,只好去自首。

王琴并非唯一被李某骗去“茶水费”的中介同行。2018年5月,房屋中介小江帮客户打听武昌某热门楼盘购房指标。经同事介绍,小江委托李某帮自己的3名客户买房,并支付了每套房11万元的“茶水费”。6月下旬,该楼盘开盘后很快销售一空,3名客户并没有买到房。

“钱都被我在网上赌博输掉了。”李某供述,其实他并没有拿到购房指标的能力,由于之前赌博输掉了自己的积蓄,就想着用“茶水费”去“赶本”,但很快又输光了。

2018年6月27日,李某到派出所投案自首。同年11月22日,汉阳区人民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指控李某犯诈骗罪。法院审理后认为,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诈骗他人45万元,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

中介上线拿“茶水费”赌概率

在汉阳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另一件“茶水费”诈骗案中,被告人占某原本想拿着“茶水费”赌一下购房中签概率,却因其沉溺于网络博彩,欠下不少外债,“茶水费”被挪作还债。

2018年2月8日,汉阳区某派出所来了3名报警人,分别是购房人杨某、曾某及某房产中介员工钱某。两位购房人称,为能成功摇到号,两人分别向钱某交纳了9万元和10.5万元“茶水费”。结果,开盘后却并未能如愿获得购房指标。

“不是我不退钱,而是我的上线跑路了。”钱某称自己也是受害者,他将其中的15万元交给同行占某,“帮助”购房。

承办该案的汉阳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黄钰告诉记者,占某从2017年开始,就常通过中介微信群招揽“客户”,谎称可以帮助被害人获得购房指标,以便通过“手续费”或“服务咨询费”名义向被害人收取费用,其实他是在“赌概率”:如果购房人在开盘摇号时中签,自己就白白收钱,若没中签就退钱。

除钱某外,占某还从李某处骗得用于获取武汉光谷某楼盘购房指标的费用10万元。因为玩网络博彩,欠下不少债,占某便将收到的这些“茶水费”用于赌博和还贷款。

2018年12月6日,汉阳区人民检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诉,指控占某犯诈骗罪。日前,占某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五千元,责令退赔全部赃款。

骗取150多万,赃款未追回

“他一共骗了被害人155.49万元。”汉阳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负责人李瑛告诉记者,在她办理的一件“茶水费”诈骗案中,被告人唐某通过谎称能帮助办理武汉市户口,或者能获得汉阳、武昌、光谷核心地区等热门楼盘的购房指标,骗取8名受害人2.8万元到59.7万元不等,案发后赃款未追回。最后,唐某因犯诈骗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五万元,责令退赔被害人损失。

值得关注的是,被唐某诈骗的被害人中,除购房人外,也有一些中介从业者,而且动辄几万元、几十万元的“茶水费”,往往通过支付宝或微信转账。

王磊分析说,一般人面对大额资金往来,通常都会比较谨慎,但购房人买房心切,而中介从业者又有业绩压力,诈骗者正是利用这些人群的急迫心理,使得受害人纷纷失去应有的冷静和判断能力,主动“上钩”。

“收取‘茶水费’是国家从严打击的违法违规行为,希望广大从业者能以这些案件为戒,遵法守法、营造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汉阳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提醒购房人应通过合法合规途径购买房产,以免房财两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