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農村的家長願意讓自己的子女學醫?

科普興農


現在許多的農村家鄉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學醫學,縱然自己的孩子有千萬般不情願,有的也是要求自己的孩子學習醫學,就比如我堂姐在報考高考志願的時候,自己想著報考師範專業,但是奈何我堂叔就是不同意,最後沒辦法報考了醫學專業。其實對於農村人來說,醫生才是最好的職業,不但受人尊敬而且掙得錢還多。



其實希望自己的孩子學醫最主要還是為了讓自家孩子有出息,如果家人或或者自己的親戚朋友生了病也可以第一時間找到救治的方法,等到畢業學成之後去省城醫院當個醫生,很多人都要找自己的孩子看病求藥,那是非常有面子的一件事。

醫生也是救死扶傷的代名詞,有的家鄉就是為了自己的孩子為社會多做一些貢獻,因為有句老話說得好“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意思就是救死扶傷是至高無尚的好事,並且醫生這個職業在父母看來是一個非常體面的工作,不但工作環境好,而且不需要費太大的力氣。


其次在父母的眼中醫生這個行業是一個標準的“鐵飯碗”,不但永遠不會失業,還會在未來越來越吃香,並且掙錢多,很多醫生在就職的時候多多少少會有點灰色收入,這個其實大家都懂,就不便於多說了。

因為家裡父母一般都是農民,沒有什麼開闊的眼界,對現在很多能賺錢的高收入職業都不是太瞭解,在農村最常接觸的就是醫生和教師這兩個行業,所以就認定這兩個是比較得體的職業,其他很多行業因為自己的不瞭解就一概而論的感覺其他職業都不好,所以農村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醫學。


雖然醫生這個工作確實不錯,但是現在學醫畢業以後職業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如果沒有真正的真才實學就算大學畢業也是很難找到工作,而且現在很多學醫的都需要碩士畢業才能找到一個不錯的工作,所以學醫這條路現在也不是太好走了。


農業經濟第一線


農大作為一名農民,也有支持子女學醫的想法,我的這種想法,也是村裡大多數農民父母的想法。農民朋友日常接觸到的穩定工作,基本就是醫生和老師這兩個職業。這在當下農村來說,這兩種職業就是比較理想的工作,對於其他的專業要不就是農民朋友不瞭解,要不就是感覺高攀不起。


1、看病難、看病貴與醫生聯繫到了一起

作為農民,一旦生病了,都會有看病的經驗,特別是病情稍微嚴重一些,需要住院治療,那就能深刻的感受到花錢像流水一樣,看病找熟人的優越性,要是去大醫院,一號難求,看病的人多得整天像是農村過年趕大集一樣。從這一點上,讓不少農民朋友就感覺學醫是最好的出路,也是最有前途的職業,認為人人都能用得上工作,所以,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從事醫生這一職業。

2、醫生在村裡德高望重的地位

哪怕是在農村做赤腳醫生,也是讓村民受尊重的職業,特別是一些老中醫,無論醫術如何,他們在村裡基本上都很有威望,德高望重,令人敬仰。村民也有一種思維習慣,認為老中醫都是見多識廣的人,有啥事情也願意讓他給出主意,村裡有個什麼大點的事情,也總是請老中醫上座,這也讓村民們對醫生這個職業比較看重,於是也大多會支持孩子去學醫。

3、醫生不會失業,並且越看越吃香

醫生這個特殊的群體,很少有失業的現象,並且還越老越吃香,農村俗話講“看病要找老郎中”,意思是說,上了年紀的醫生經歷得多了,經驗豐富了,自然看病就會看得好,遇到年輕醫生看病時,心裡難免還會有些猜疑,這麼年輕行不行啊?穩定的工作,與不容易下崗的職業,也是農民朋友常說的,這是一輩子的工作,有這樣的職業,農民也因此更傾向於讓孩子學醫了。

農大支持孩子學醫,也正是看重的以上這些原因,學醫相比與其他工作更貼近生活,更加實用,不僅能為自己的未來衣食無憂,還能成為救死扶傷的幫助別人的人。當然了,這個也要根據子女個人的願望,他們要是不願學醫,那也沒辦法,只要有其他特長,當然也是可以定向發展的。你對農民都願讓子女學醫有什麼不同的觀點,歡迎留言評論!


農大知事


只要孩子能學到真才實學,不怕以後沒有飯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