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六人誰歷史地位最高?

leslie_cheung


第一魯迅!第二錢鍾書!第三李敖!他們三人文章各有特色,不可替代!

胡適也有過超然的地位,但他的文章實在不配享有那麼高的聲譽!即使在民國胡適如日中天的時候,也沒有人膜拜他的文采!與他的名聲相匹配,他也缺少那種才華,作為教科書般的存在《中國哲學史大綱》,也是因為胡適的才力不繼,乾貨不夠,只出版捲上了事,無力收尾!胡適的地位有一部分來於他是白話文的倡導者,但他也只是倡導者、勇敢的嘗試者,他的白話文實在難稱佳作。無獨有偶,他的《白話文學史》也是爛尾工程,只有一本捲上,看來,收尾工作也耗盡他的力氣!

胡適真正的歷史地位,跟文章、才華沒多大關係!人們稱道他的是他從美國帶回的西方的自由主義思想!那時候,封閉的中國,禁錮思想的中華王權文化,實在是太需要他了!

林語堂的雞湯式散文,已經是過去式了,不提也罷,因為現在燉雞湯的文人太多,營養過剩,對油膩膩的東西提不起興趣!

錢穆作為歷史學者的榮耀,沒有問題,但只要不是歷史專科的學生或研究者 影響力有限!

魯迅、錢鍾書、李敖的地位比另外三位高,可能很多人不服,我從三個方面進行排比:

一,自他們的文章出世,人們驚豔於他們的文采,一時模仿者眾,尤其是魯迅和錢鍾書!新時代的作家韓寒甚至以一本模仿錢鍾書《圍城》的《三重門》確立文壇地位!作為比較,不說一般人,就是胡適的崇拜者,也沒有模仿胡適筆法文章的!

二,唐詩宋詞為什麼是公認的經典,經久不衰?因為它的影響力大到哪怕是不怎麼讀書的人,也能吟兩句!我曾經聽過一字不識的老農吟的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他當時的狀態完全是隨興的,而從他的土話腔調,他把欲斷魂錯念成:路上行人遊斷魂,別有一番風味!這就是影響力!很多人寫文章,也喜歡來兩句唐詩宋詞作為點綴,用得好的,象鑲嵌寶石一樣給文章增色!武俠名家梁羽生就很喜歡鑲嵌唐詩宋詞,讀起來也很過癮!我看過很多人引用、鑲嵌魯迅、錢鍾書他們的句子!很少看到有人掉胡適的書袋,說得多的也不過是:我的朋友胡適之,有一種巴結,江湖的氣味 與文采無關!

三,名滿天下的文人,身故之後,一定研究者眾!他們不僅自己的文章流傳不衰,而且,還能養活一幫研究者!不管是圖書館,還是書店研究魯迅的書不知凡幾,研究胡適的書不僅很少,而且,僅有的兩本還要搭魯迅的順風車——《魯迅與胡適》!不管胡適的粉絲把胡適吹得多麼牛逼,如果他真想成為胡適的研究者,他一定要做好餓肚子的準備!很多不讀書的人有個誤解,魯迅暴得大名是因為政治!其實,是不讀書的人把因果搞反了,魯迅獲得文壇獨一無二的地位之後,政治才找上門!這裡有兩點強有力的證據:一,魯迅直到1936年逝世,毛澤東帶領的工農紅軍還被蔣介石稱為共匪,能有多大的影響力?而且,他身蓋民族魂的大旗,是蔣介石的國民黨當政時期!——那時候魯迅的書是禁書!二,如果說在中國魯迅的大名是因為政治的偏愛,那麼日本呢?韓國呢?在日本和韓國有一大批魯迅的研究者!《魯迅全集》在日本甚至比中國還要早出版一年!我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哪個作家有這樣的待遇!在中國我連有資格出版全集的作家都沒看到!(是全集不是選集,全集包括各種書信、日記、便籤)

名滿天下,謗亦隨之!社會上有一些無知小兒竟然說魯迅偷看弟媳洗澡!不說周作人請的傭僕,還有魯迅請的傭人、鄰居俞芳(名字記得不清)、魯迅的拜訪者,單說魯迅就是一大家子人,魯迅偷看弟媳洗澡要冒多大的風險?而且,有魯迅研究者認為,魯迅是性壓抑者!那麼多歷史扒糞者,連魯迅逛窯子的八卦都沒有,要知道那時候文人墨客逛窯子是再正常不過的行為!連正人君子的胡適都在日記中多次記述逛窯子!別說逛窯子,就是正常的愛情在魯迅46歲以前,都對它絕望了,但魯迅並不缺少仰慕者,只是因為他在內心裡把朱安道德綁架了,他曾說過:拼著做一世的犧牲,完結四千年的舊賬!這種壓抑的禁慾式生活,有幾個精英海歸能做到?

至於不讀書,只管噴的噴子說魯迅不罵蔣介石,不罵日本人,根本不值一駁:不談魯迅的雜文《友邦驚詫論》抨擊老蔣的攘外必先安內!只說一個常識就夠了——只要知道在老蔣的民國時期和老蔣的臺灣時期,魯迅的書是禁書!

魯迅抨擊日本侵略者的文章,只要看過《魯迅全集》就很容易看到,特別是書信集裡面多一些,要知道那時候(魯迅逝世於全面抗戰前的1936年),連國民政府都只想跟日本人講和!

1932年的淞滬抗戰,魯迅聯合30多位文化界名人在上海的報紙上簽名發公告抨擊日本的侵略!魯迅的一封公開信《答徐懋鏞關於抗日的民族的統一戰線問題》!為了徵集抗日的作品,魯迅捐出他的稿費,並修改幫助出版《八月的鄉村》等抗日小說!魯迅直到逝世前的十天,都在呼籲在抗日的旗幟下,拋開一切派別成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一致對外!

魯迅的雜文幾乎是獨孤求敗的存在,在中國還沒見過這麼酣暢淋漓的雜文!魯迅的一語定評也很有殺傷力——比如:評《紅樓夢》是悲涼之霧,遍被華林!評《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評李斯是秦時無文章,唯李斯一人而已!(我是因為這個,才知道李斯的廁鼠論)


老漫在家


這個好像沒有可比性,怎麼排都會有爭議。因為,這六個人本來屬於不同時期的人,當時的地位也是不一樣的。當然,我只能說說,他們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了。以下,僅個人觀點,不代表大眾思想。

1.魯迅(1881年—1936年)

在“錢穆,錢鍾書,林語堂,胡適,李敖,魯迅”這六個文學大師當中,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魯迅,且以前學習語文的時候,也經常接觸到魯迅的文章。什麼《狂人日記》、《祝福》、《論雷峰塔的倒掉》、《記念劉和珍君》大家都有讀過。說道魯迅,就會想到阿Q或者祥林嫂,所以魯迅在我的印象當中是最深刻的。昨天也回答了一個問題,其實魯迅在民國剛成立的時候,做過教育部部長助理,張勳亂北京的時候,魯迅辭職,去了《新青年》雜誌。且一直是一個民主鬥士,連毛主席對他的評價都很高。

2.錢穆(1895年—1990年 )

錢穆被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在歷史研究領域絕對是響噹噹的人物。如果是歷史系的同學,大概都接觸過他的歷史著作。《先秦諸子系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曆代政治得失》等,都是他的代表作。此外,錢穆在北京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等知名大學做過教授。他把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歷史學術研究。他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3.錢鍾書(1910年—1998年)

錢鍾書是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錢”。說到錢鍾書就讓我想起了《圍城》,估計很多人也看過,在大學《圍城》還被列入了“現代文學選修課”當中,所以很多人沒看,估計也聽說過。《圍城》這本小說,在現代文學當中,應該也算是暢銷書了吧!所以,很多人知道錢鍾書,就是因為《圍城》這本書。

4.林語堂(1895年—1976年)

林語堂早年留學美國,回國後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任教。1945年,去新加坡籌辦過南洋大學。1966年,定居臺灣,1976年在香港逝世。林語堂有一本長篇小說叫《京華煙雲》,應該很多人也看過,該書被三次拍成連續劇。第一次,1987年《京華煙雲》由趙雅芝主演。第二次,2005年《京華煙雲》連續劇由趙薇主演。第三次,2013年的《京華煙雲》電視劇由李晟主演。所以,沒看過小說,大概很多人看過電視劇。

5.胡適(1891年—1962年)

胡適以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於世。1918年加入《新青年》雜誌,與魯迅是同事。後來,翻譯了不少外國書籍。不過,“五四運動”後,同李大釗、陳獨秀等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分道揚鑣。1949年去了美國,1952年到了臺灣。其後半生主要在講學和學術研究,沒有過問政治。

6.李敖(1935年—2018年)

李敖生於黑龍江,1949年去了臺灣。此人,不僅僅活躍在臺灣的政壇,在文學界也比較出名。李敖和以上5位真的不是同一時期的人,也不再一個級別,按理說李敖要稱呼以上幾位一聲老師。反正我對李敖不太感冒,所以留給大家來定論。


謀士說


歷史地位最高的是胡適。這個其實毫無任何疑問,從民國到現在,這6個人裡,歷史地位最高的都是胡適。

在我的孩提時代,整日整日陶醉在書的世界,愛文學,卻更愛雜家百科。這6個人裡,接觸到最多的——是魯迅。

《魯迅雜文選集》不知看了多少遍。語文課本中的《記念劉和珍君》的要背誦的那幾段只用了10分鐘就全部背過。魯迅如何跟錢玄同、林語堂、顧頡剛、陳西瀅不和,如何跟親兄弟周作人鬧翻,如何如何拿著北洋政府的錢,公開罵北洋政府。

但是後來看的一些書,譬如《中研院的那些事》,有關陳寅恪、梁思成等人的書籍時,卻發現,胡適的名聲才是大得驚人

譬如說,中央研究院第二任院長選舉時,胡適遠在美國,競爭對手包括國民政府的諸多高官,翁文灝、朱家驊、王世傑等,但是學者名流以陳寅恪、傅斯年為代表卻堅定地選擇胡適。陳寅恪在選舉會議中直呼:“我來重慶就為投胡適先生一票”。結果怎麼樣呢?胡適雖然遠在美國,但還是當選,最後只能讓朱家驊代理院長。可見學界對胡適有多麼推崇。

胡適本人是新文學運動的先驅,新思想、新道德的代言人,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中國駐美全權代表。

胡適的思想影響了一代人

但魯迅先生地位就有點低了,曾在蔡元培的邀請下擔任教育部僉事,後來在北京大學、女師大也只是講師,再後來輾轉廈門大學、中山大學擔任教授。蔡元培、宋慶齡創立“民權保障同盟”時,魯迅先生只是上海分會委員;“左翼作家聯盟”時仍然只是常務委員。因此可以看出,魯迅先生文學成就是毫無疑問的,但當時所說的“地位”,更多的是學術,而不是純文學。

而林語堂、錢鍾書、錢穆 3 位先生則更多隻是大學教授,著名的文化大師,林語堂先生的文學及語言學,錢穆先生的歷史學,錢鍾書先生的文學及英文。

李敖?不認識。談學術,他沒有資格;談地位,他不配。

因此這6個人地位如下:胡適>>魯迅>林語堂>錢穆>錢鍾書>>……>李敖


安若凡


第六名,林語堂

超脫,悠閒,雅趣,瀟灑,標準的名士風流,如果身處太平之世,自然無妨,可是當時的中國內憂外患,偏偏有一種浪漫的文人坐在高大的房子裡喝著咖啡,看著報紙,寫著詩歌,還有那些浪漫的小說。

窗外,是燒殺搶掠。

屋裡,是繚繞書香。

我個人感覺不舒服。當然,我們可以理解為他看透了王朝興替,看透了滄桑風雲,或許他認為當時的亂世和歷史中的那些亂世沒有什麼不同,或許他想學那些魏晉名士一樣強調內心的自然感受。

對不起,但我就是不喜歡!

第五名,胡適

我僅代表我個人表示不喜歡他,並且這種不喜歡和政治立場無關。僅僅是他的白話文運動,我就想把他釘在中國文化的罪惡碑上!倡導白話文是應當的,我也不認為是蹭什麼熱點,刷什麼存在感。只是他的行為讓我們現在的中國人和歷史產生了斷層。

他應該想到卻沒有想到,幾十年後的中國人竟然連一篇像樣的古文都寫不出來,看史記要看註釋,看論語要看註釋,連看杜甫的詩歌也要看註釋。三千年的文化精華,間接地裂在他的手裡。

他完全可以在思慮成熟計劃周全之後,達到顧此不失彼的!

第四名,李敖

六人裡,他的才華最低,他的狂話最多,他的個性最真。他的文章我讀得並不多,但是依僅有的資料,這是一個真性情的人。吹牛不是毛病,濫情也是你情我願,至於化身討厭的政客也無可厚非。但就是這種不做偽的表達方式讓人欣賞。我討厭君子,而李敖不是一個君子,也不自認為一個君子,他更像一個噴子。而噴原因恐怕僅僅是因為想搗亂,想調皮,想攪局,想表達不正經裡的正經!

噴吧!只要不誤導大眾,讓大眾開心也好。

第三名,錢穆

這是一個真正潛心做學問的人,他不是文人,而是學者,哪怕你否定或質疑他的學術,你也不會否定他的努力和才學。他就像古代的那些學者一樣,不問干戈,不問風雲,讓我想起了唐朝那個叫孔穎達的書生。他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也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與其讓他在臺上大談愛國,大秀民生,或者在客廳裡擺滿玫瑰花和葡萄酒,不如讓他安靜下來靜靜地著書。

最難得的是他不好虛名,“細密”二字是所有人對他學術成果的肯定。一個能在細節上做足功夫的人,當得起大師二字。和現在的那些稍有心得便急不可待四處發表的人永遠不可同日而語。

山不言自高。

在他眼裡,文化比什麼重要!

第二名,錢鍾書

這是一個智者,智到洞察人間,卻不為人間所撓。是中國比較文學領域裡空前並且絕後的人物。

他的傲氣被世人所知,也被世人所誤,哪怕是寫一篇小說,也不肯隨波逐流,必須要獨樹一幟才肯如意,儘管《圍城》成為經典,可是在他老人家眼裡,這個經典竟然只是“嘔吐物”,也不知道那本半途而廢的《百合心》會神到什麼地步?

時人稱他為“文化昆倉”,他的典藉我是不敢說讀懂的,甚至連讀的資格都沒有。記得當年看《宋詩選注》時就被他引用語錄的片斷所幽默到,更被他所處可見的睿智所絕倒。

尤其是他在經歷那麼多文化苦難之後,還能保持一顆幽默之心,真真讓我歎服不已,飽經憂患變得淡然很容易,可變得幽默卻需要一顆透明卻智慧的心。

讀他的文章,處處是比喻,處處是幽默,可是細細看才會品出來,都是用冷漠調成的幽默,用悲觀搭建起來的樂觀。

這是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第一名,魯迅

韓國人感嘆,他們沒有魯迅。

我們慶幸,我們有一個魯迅。

我們悲哀,我們只有一個魯迅。

哪怕我是錢鍾書先生的狂熱粉絲,我也不得不承認,像錢鍾性先生,像錢穆先生,李敖,胡適,林語堂那樣的文化人,中國從前不缺,以後也不會缺。但是唯獨缺一個戰士。

一個一邊拿著大刀,一邊流血,一邊流淚的瘋子!

很多人都看到了癥結所在,有的飲酒,有的著書,有的避世,有的狷狂遊戲人間,只有這個魯迅,傻傻地衝了出來。

罵!

該罵的罵,不該罵的也罵!

常常罵錯人,常常罵過份!更常常罵得有如一個街頭潑婦!

但是,只有他罵了!

只有他一個人在罵!

只有他一個人如孤魂野鬼一般地罵!

而現在這個時代,容得不下魯迅先生,所以我們要分外珍惜才好!


亦有所思


若論歷史地位,胡適相比於其他五人很明顯不除在同一個檔次,甚至可以說是鶴立雞群。

做一個不太恰當的類比,胡適之於民國,大略相當於孔子之於中國。我曾在自己的另一篇問答中指出,胡適在民國時期的任何一個學術領域都難稱“大師”,但他卻為民國注入了一種特有的靈魂,這種靈魂的注入使得民國不同於中國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那便是:科學的方法、寬容的態度、自由的精神。


有人說,魯迅看到了中國病態的“國民性”,但胡適又何嘗沒看到呢?二人都主張改造社會,但魯迅如匕首似投槍的戰鬥哲學顯然偏激了,而胡適則主張在一種自由、理性、寬容的狀態下去逐步推進社會改造。如果各位有時間有精力,可以去看看胡適的文章,即便是陷入再險惡的論戰,胡適的文章始終娓娓道來,是在心平氣和地講道理。再看魯迅的雜文,其中的冷嘲諷比比皆是,像楊蔭榆、邵洵美等人都中過槍,這顯然不是一個探討問題的態度。


其他幾位(李敖除外)都是近現代著名的文人學者,在各自領域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可以說是這種民國靈魂的產物,是民國靈魂的具體體現。

至於李敖,我不願對其多做評價,與那五位先生不在一個重量級。


達摩說


首先,把六位不同檔次的人放在一起排位沒意思。


要我說,第六位肯定是李敖。李敖對於現代文學、思想、政治的建樹不大,把他有特色的作家來看最好。

其次呢,要確定其餘五位大師的歷史地位,也要看地區。

在大陸,魯迅毫無疑問排第一位,出於歷史原因,我們對魯迅有過度的推廣和崇拜。

對於胡適,他的書一度在大陸成為禁書,可是在臺灣,胡適卻是穩座臺灣文壇的頭把交椅。我們大陸推崇的魯迅一度在臺灣就成了禁書,甚至還名字都不能提。魯迅的學生臺靜農在臺灣在任何場合對任何人都不提魯迅的名字。

林語堂主要在散文和小說方面取得成就最大,中年以後基本在美國了,本來消聲無跡,但是上世紀90年代又火了。

錢穆講受中國文學史受到尊敬和推崇,但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遠不及以上四位。

錢鍾書是以學問出名,小說也寫得好。

再次,給其餘五位大師論歷史地位,評判的標準是什麼?

論雜文,魯迅第一;論白話文運動和新文學建設,胡適第一;論閒適小說,林語堂第一;論學問,錢鍾書第一;論中國文學史,錢穆第一。

五位大師可以說都是全面發展,但是每一個擅長的領域不一樣。因此,我們後輩向他們學習,主要是學習已經精通並出書的知識。至於排歷史地位,那就要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了!

2018年靈林玖玖原創,一個寫過100篇以上書評的閩南人。


靈林玖玖


我認為六個人中很多都是盛名之下其實難符,比如錢鍾書、錢穆、林語堂和胡適。一個學者的地位不應該由他們讀了多少書和寫了多少書來決定,而應該由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激情來決定。

普羅大眾是讀不懂什麼書的,只會人云亦云,看一個人地位多高就仰視著誠惶誠恐的。他們不是真正地能分辯他們的思想的意義的。就象現在的人誠惶誠恐地仰視百家講壇上那些偉大的大師一樣。

錢鍾書、錢穆、胡適和林語堂根本沒什麼社會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激情,從本質上說他們都是追求個人生活的布爾喬亞。他們有才華看清了一些社會問題,也能用學術的解剖刀來分析問題,但他們都是遠遠地看著社會問題,心裡首先想的是自己的利益和地位。他們沒有為社會進步犧牲的道德激情。有才的人多的是,但很多人都是因為地位和互相之間吹吹拍拍,從而在人群中有個盛名。百家講壇上很多大師如果不是因為是教授上了電視,他們的水平並不會比廣場上的芸芸眾生高多少。只不過普羅大眾不能分辯,被他們滿口之乎者也嚇到了。

《圍城》有什麼好,只不過是顧影自憐、搔首弄姿的自我哀呤,從那裡根本看不到社會責任和道德激情,胡適和錢穆都是個在舊紙堆裡找存在感的人,林語堂是高高在上,以一種事不關己的態度來寫文章的,他的《中國人》雖然有才但沒有激情。

說到底他們都是書齋裡呤詩做賦自我娛樂消遣的文人,是自私自利膽小怕事沒有犧牲精神的布爾喬亞。

他們更在意的是自己的舒服生活。他們不勤奮也不能真正忍受寂寞去建立一套創新性的試圖改革社會的思想。他們比起西方的思想家無論在學術上還是個人品質上都要差一大截。

魯迅的地位在整個中國歷史上是數一數二的。這不是因為他有多高的學術水平和文學造詣,而是他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激情。周恩來說魯迅的方向就是中國新文化的方向。如果沒有魯迅對民主平等的聲嘶力竭的吶喊和呼喚,中國現實的文化進步性就沒有這麼高,說個嚴重點的比方,沒有魯迅中國現在可能還象印度一樣倒處是等級觀念,當然這個比方可能是誇大了。沒有先烈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巨大的犧牲精神去聲嘶力竭地呼喚和吶喊,現在談什麼中華復興和繁榮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文化的進步是不可能搞好經濟的。

李敖也是有社會責任感和鬥爭精神的。但因為地域和時代的原因,耍說他就大複雜了。

魯迅以及左聯掀起的那場新文化運動對中國整個歷史的影響是開天闢地的,因為他們打碎了舊文化,建立了新文化,沒有這種新文化的建立就沒有現在的復興。


藍天白雲77597639


這六個人怎麼能排在一起來比較?誰叫我喜歡自己和自己過不去呢,那我就來分析分析。

要比較他們的歷史地位,那就看他們在各自領域的作為都有些什麼,對後人的影響有多深遠。

胡適,新文化運動的創始人,應該是具有很高地位的人了。可惜他在民族大義上處事不當,歷史地位大打折扣。

魯迅,近代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的作者,在小說、雜文、古文獻的研究中都是旗幟性人物,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其最好的寫照。



錢穆,教育家,文學史研究家,由於他不是從事文學創作者,所以大眾對他的熟悉程度不如其他幾位,但在文學史研究上的地位可不低。



錢鍾書,學者、作家,一篇《圍城》就足以確定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林語堂,散文家,其文章優美,但是注重於個人情調,格局上稍遜一籌。

李敖,不便多說,說多了有人可能不願意聽。

因此,排名結果是:魯迅、錢鍾書、錢穆、胡適、林語堂,好吧,李敖也排上,最後一位。


三人隨筆


錢穆,錢鍾書,胡適,魯迅,李敖,林語堂,他們都是學界泰斗,或者是知名的作家,在文壇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要論歷史地位,毫無疑問是胡適第一,魯迅第二。

民國時期,知識界就有幾個大佬,以胡適為天下士林領袖。傅斯年才高八斗,性格狂傲,也對胡適畢恭畢敬。國民政府請傅斯年做北大校長,傅斯年死也不肯,結果最後勉為其難的同意暫代,等胡適歸國,立即把校長一職交給胡適。胡適是民國知識界第一人,他是學者,也是政治家,外交家。

胡適之外,有一個周作人,被認為文章學識最佳,比魯迅更強。可惜周作人後來附逆,影響了他的歷史地位。魯迅是左聯領袖,生前就有文壇爭雄之意。而且魯迅是延安力推之人。魯迅死後,國共兩黨的高級領導人都對魯迅評價極高,而且參加了魯迅的葬禮。

所以說,胡適第一,魯迅第二。

錢穆是歷史學家,屬於黃金聖鬥士。林語堂是魯迅同一時代的作家,主要以英文寫作,創造出“幽默”一詞,魯迅和林語堂關係不好,對林語堂多加諷刺。不過,林語堂脾氣很好,從來不反駁。林語堂還是賽珍珠的朋友和合作夥伴。錢穆和林語堂,論學術地位,錢穆要高一點。所以,錢穆第三,林語堂第四。

錢鍾書是作家,文藝評論家,當然他的國學水平也很高,但達不到大家的水準。論名氣和實力,錢鍾書屬於白銀聖鬥士。即使是白銀,錢鍾書寫的《管椎編》文科研究生以下都完全看不懂。李敖也是作家,他的作品以政論雜文為主,討論的絕大多數都是島上的事情,價值和時效有限,影響力沒有民國的大師大,屬於青銅聖鬥士。所以,錢鍾書第五,李敖第六。


懷疑探索者



歷史地位要結合歷史上看。

以上幾位中,論歷史地位,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特定時代裡所表現出來的思想,除了李敖,錢穆,錢鍾書,林語堂,胡適,魯迅這些人在一起都經歷過那個時代。


  • 錢穆:

錢穆這個人早期不得志,後來自學成才,到了1930年才出了點名,歷史學家顧頡剛推薦他去燕京大學做講師。抗日戰爭爆發之後,錢穆輾轉任教於西南聯大、齊魯大學、武漢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期間也只寫了《國史大綱》等歷史作品,他是一心研究歷史。直到1944年10月蔣介石號召青年參軍,他應了有關部門要求,專門寫了《中國歷史上青年從軍先例》來號召青年人從軍,在青年學生中產生積極的影響,但這是內戰。蔣介石失敗以後,錢穆先去了香港教學,到了1967年10月,應蔣介石之邀才回到臺灣定居下來。

  • 錢鍾書

錢鍾書的境遇,我們可以理解為成功地避開了大多數是非,抗日戰爭的時候,他在上學,然後留學;內戰爆發的時候,他在專心寫小說;解放以後,他很順利地去了大學教書(解放後),之後到1998年一直在研究自己的學問。小說《圍城》完成於1946年,只能說是一個知識分子對抗日戰爭的緬懷。

  • 林語堂

林語堂的出生註定了他的命運,他出生於基督教家庭,父親是一名牧師。抗日戰爭爆發時,他也專心寫作,風格幽默,除此之外,他也專心教書。到了國內解放以後,他不緊不慢地去新加坡辦起大學,在創業失敗之後又去了臺灣發展。

  • 胡適

胡適這個人要分早年和晚年來看,早年的胡適是個貨真價實的鬥士,他是新文化的領導者,是思想家,是革命家。他很明確中國未來的道路該怎麼走,同時他又是包括魯迅在內的文化鬥士中的核心人物,除此之外,錢穆、李敖、錢鍾書、魯迅等都給過他很高的評價,李敖是在胡適的晚年才有點看不上胡適的。

中期的胡適被捲入蔣介石的勢力之中,充當他的幕僚,這算是他最大的一次失敗吧,因為蔣介石最後失敗了。跟蔣介石到臺灣之後,胡適是唯一一個敢和蔣介石較真的人,但問題是,當時的臺灣已不是一個文化人能翻天的地方了。

晚年的胡適基本上已經消磨了鬥志,他雖然和雷震等聯合簽署反對蔣中正連任總統的協議,但整件事卻始終沒有膽量露面,可能是不願意被牽連太多吧。

  • 魯迅

魯迅的一生壓縮在一個抗日戰爭的特殊時期,他不僅敢於吶喊,還敢於彷徨。他在新文化運動中用文字的思想喚醒那些迷途的青年們,而不是《圍城》的知識分子的徘徊,他是一個純粹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是一個偉人,他還是一個鬥士,比荊軻還要軻。“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寫照。

  • 李敖

確切來說,李敖和上面幾個人不是一代人。李敖出名的時候,已是解放之後的事情了。他的政治思想的開始應該是在1961年在《文星》上發表文章批評國民黨而開始的,可以說,年輕時的李敖很有思想,所以他很崇拜年輕時充滿鬥志的胡適,而非常唾棄年老時畏畏縮縮的胡適。因為胡適的萎縮,他甚至不稀罕做胡適的徒弟。為了胡適的鬥志,他曾經捐130萬臺幣想讓北大樹立”新文化時的胡適“銅像。可經歷了奮鬥的李敖,自己也成了另一個胡適,10年的”反叛罪“的牢獄之災,將他的鬥志消磨一盡,一如當年的胡適。


排名不重要,歷史的經歷才是一切,但是我想,一個思想家的歷史地位肯定比一個純粹的文藝工作者要來的高,一個革命家的歷史地位可能又在那些思想家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